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是新華字典對於”前途“一詞的例句,翻譯到現在的話,那就是:張華的父母送他去了出國留學;陳義進了技術學校;你在體制內工作;李明在馬路上送外賣;我在寫字樓裡通宵;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容易理解了吧。為什麼說新華字典裡面這個例句,因為它很真實了,怎麼真實?先談談今天的《後浪》。

B站今天的《後浪》視頻很振奮人心,振奮了一部分人,當然,我不在其中。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視頻裡有很多年輕人,但並沒有眾多的青年勞動者:工人,教師,軍人,警察,醫生,快遞員,外賣小哥等所從事的勞動生活的鏡頭。有的只是是娛樂,旅遊,電競,跳舞,音樂,極限運動。這是不是稍顯狹隘了一點。

這是我們所有青年的生活嗎?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麼?很明顯它不是,它也代表不了。它是什麼?它是B站為出圈獲得主流認可,讓那些“前浪”領導們抬起眼睛瞅一眼且讓他們覺得B站不是那麼亂七八糟而是有正能量的平臺。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後浪》代表不了我們,官方對於《後浪》的描述是“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臺,以青年宣言《後浪》為詞,認可、讚美與寄語年輕一代。” 認可讚美和寄語,像不像是”前浪“們給”後浪們喂糖吃。這演講稿都不見得是“後浪”寫的,也許是“中浪”寫的吧,畢竟從視頻完全可以看出這就不是站在“後浪”的立場說事。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B站宣傳up主的視頻,官媒並不應該讓其代表所有年輕人,我們年輕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財富自由,都可以以追求自我的口號大膽的去旅遊搞藝術;我們也並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學語言,學手藝,看電影,去旅遊,追求自我;”COS宅舞、數碼測評、電子競技、精緻的Volg,一線城市的體面生活那些東西也並不屬於大多數。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美好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前途也完全不一樣。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新新時代的朝氣,”我覺得那是說我們都是韭菜,翠綠綠的一片等著收割。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人類幾千年財富的積累,”背後是更大的貧富差距,固化的階層和停滯的經濟增長。

“自由的選擇,”我們更多的人年輕時候根本沒得選擇。

也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那句“只有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中的弱小之人吧。

真要引發我們共鳴的話,那麼應該是:

出生在一個剛剛有一定醫療標準房普通病房或者農村某個密閉的小屋。

三歲時沒那麼多的玩具,但是也沒那麼多輔導班。

七八歲,寵物小精靈、四驅兄弟、黑貓警長,這些必須按時間點趴到電視旁等著放,偶爾還要和爸媽搶一搶電視機。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十一二歲,遊戲剛剛興起,和父母的對立與那種偷偷躲著玩的刺激。

十四五歲,學校禁止用手機、早戀很可恥,越是不允許的,越讓我們追求

十七八歲,去了一個不知道好或是壞的大學,亦或者踏入社會,我們開始不一樣,從零開始接觸這個世界很多的新興事物,與老一輩思想出現分歧,然後被老一輩稱我們為“垮掉的一代”。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我們活在相同的背景下,但有的一直過得很好,有的在逐漸成長,也有的在苦難中沉淪反覆。我們的前途也根本不一樣,我們活不成視頻裡的青年,我們被房子車子孩子壓著,拿著低工資望著高物價。我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進互聯網大廠拿著高工資的,我們有人在三線城市送著外賣,也有人是在小鎮上修理著摩托車,還有人在大山裡面放著羊。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B站的《後浪》給資本看足夠成功了,但要是說為全體青年人發聲,只能說激情有餘,視野不足。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青年們過五四青年節還是要過的,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好作文”,我們過的激昂沒錯,但我們更應該反思。

我們應該不被眼前繁雜無用的信息所矇蔽,不被資本和權力所蠱惑,不被消費主義裹挾,不被政治正確洗腦。保持思考不盲隨,該反駁時不順從,並且時刻保持質疑。

B站《後浪》刷屏!它真能代表我們所有青年?

最後附上魯迅先生對青年的寄語吧: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真,自然是不容易的。譬如態度,就不容易真,講演時候就不是我的真態度,因為我對朋友,孩子說話時候的態度是不這樣的。但總可以說些較真的話,發些較真的聲音。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對於B站《後浪》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我是拾蔥,一個愛說自己觀點的劣質寫手,想要看更多精彩內容,記得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