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事件:近期以來歐洲一些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及法國疫情已放緩,美國疾控中心也稱未來數日病例將開始下降。

解讀:目前,歐洲多國疫情逐步向緩和期轉化,美國疾控中心也稱未來數日病例將開始下降,這確實影響了短期市場的情緒,一定程度上導致海外市場出現上揚。但其實風險並未解除,一些國家的疫情仍在惡化,如印度、巴西、土耳其以及俄羅斯等國家近期確診增速較快。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而且疫情的經濟影響還未充分顯現,經濟數據本身往往存在滯後性,而這將是後市最大風險。美國數據顯示,上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到660.6萬人,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500萬人,也是該指標10年首次連續兩週超過660萬人,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和經濟意外指數更是大幅下挫,預示著美國經濟將迎來較大負面衝擊。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實際上,本輪海外市場的反彈更多是對美國市場流動性改善的反應,“美元荒”已經出現小幅緩解,Libor利率和美元指數均出現了小幅回落。但是美聯儲大幅寬鬆,甚至扮演商業銀行角色,已經影響美元信用,雖然減緩美元荒,但遺留下更大的問題。所以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體現在市場上,在海外市場反彈後,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投資者應該對此有所提防。

事件:3月出口同比下降6.6%,進口同比下降0.9%,加上此前公佈的3月M2同比增長10.1%,均超出預期。

解讀:近期公佈的進口數據和金融數據明顯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國內經濟呈現較強的韌性。3月以來國內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也陸續交付,加上央行創造較為充裕的流動性環境,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3月的數據明顯好於市場預期。

但是由於國外疫情是從二月末爆發的,二季度才是中國進出口的真正考驗時期;而且3月M2-M1剪刀差也在擴大,企業的經營活力並未能如期提高。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當前國內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海外疫情拐點還未出現,這將對二季度外需將造成較大影響,所以現在還不能據此判斷經濟拐點已經來了。或許前期在手訂單可以製造,但後期新訂單量卻仍需要再評估,所以企業現金流在此時需要更加重視。本週五預計將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成為觀察經濟走向的一個窗口,投資者可以對此留意。

事件:歐佩克+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減產970萬桶/日;美國、巴西、加拿大也將共同減產370萬桶/日,但消息公佈後油價卻持續低迷,反而刺激了黃金創高。

解讀:雖然歐佩克+達成歷史性協議,但減產量總量卻不及市場預期,而且對於這樣一份協議,供需兩端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從供給端看,各國減產行動仍舊各懷鬼胎,前期減產千萬桶的協議中,佔比數量僅10萬桶的墨西哥,卻影響將減產百萬桶的沙特、俄羅斯,似乎邏輯有些不合。而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雖然加入減產行動,但俄羅斯仍預計油價在每桶30-40美元,明顯低於大部分美國頁岩油開採商成本線。此外,沙特宣佈5月起將減產至850萬桶/日,這將是其2011年以來最低的產油水平,沙特後續的實際執行情況也值得懷疑。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從需求端看,目前1000萬桶/日的減產對於市場來說仍是不夠的,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供給收縮甚至趕不上需求下滑的速度。G20能源部長會議代表表示,OPEC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在4月下滑2000萬桶/日。原油價格是否能夠漲價,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疫情對原油全球需求的影響。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由於市場對於減產協議的美好預期,已提前反應,減產效果不及預期,原油價格自然持續低迷。反而從黃金上漲,說明市場更重視貨幣超發的物價通脹現象,尤其美股即將迎來財報季,加上原油減產幅度也不及預期,在美元荒緩解的情況下,美元信用評級將使得美元逐步走弱,市場避險需求增加。

事件: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下跌,部分城市交易量下滑,似乎是有行無市,在降準降息擴大內需後,在中央呵護資本市場方針後,又有新基建、RCS熱點存在。

解讀:房市與股市兩者間是否成為蹺蹺板,一直是市場投資的疑惑點。以當前全國樓市在前兩個月,確實處於較為冰封狀態,但3月以來樓市還是出現了明顯復甦。據中指研究院數據,3月一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190.3%,二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271.8%,三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494%。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數據來源:WIND

樓市的復甦表明,居民對於房地產的避險屬性有著強烈需求,但是是否存在開發商打折換取資金回籠,以及價格同比下降因素,需要仔細觀察。在海外主要央行多數實行寬鬆政策,市場對於人行未來跟進寬鬆存在一定預期,使得居民無形中想到配置房產。

但實際上,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了建議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變,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在金融強監管下,寬鬆資金或難以流向房地產,樓市難以再現量價齊升的態勢。

考慮到當前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資金面臨著留在金融體系與投向實體經濟的抉擇,疫情期間管理層加大財政逆週期調節自然成為市場關注的方向,基建也就肩負起調節經濟的重任,而新基建由於沒有過剩的擔憂,成為市場關注的重中之重。關於股市的機會,還是迴歸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投資者不應過分關注趨勢性機會,更應該把握結構性行情,在內需、基建、避險等領域多些留意。

本文僅記載楊博光的觀點與心得,不代表所任職機構的立場,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本文所發佈的觀點和陳述不構成對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的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執業證號:S0340619060008


楊博光:海外疫情持續“刷屏”,市場將如何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