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中國當下的教育狀況?

V曉路人


對於如何看待中國教育,我們要來個對比吧!

2020年一場新冠病毒,照出了西方的愚民教育。

總有人噴中國的教育強度太大,孩子們學的東西太多,這些人還非常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就是那種到高中畢業還不會算一元二次方程、到大學畢業還認不清自己國家地圖的快樂教育。

我們不是貶低什麼,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也好,嚴苛的高中教育也罷,儘管很多人黑“它”是不健康的,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也正是“它”,讓我們多數的新生代年輕人擺脫了愚昧,中國的教育模式不僅僅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秀科學人才,也讓普通民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這是中國中學的知識點,同一級別的西方學生接觸不到的。

實際上,西方更自由的“快樂教育”其實是具有階級性的洗腦程序,富人和精英的孩子多在要求嚴苛、收費高昂的私立學校就讀,學習的內容不比中國學生少,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則在教育資源短缺、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的公立學校裡享受“快樂教育”的洗腦。這些年,西方社會參差不齊的反智行為,也與這樣的“愚民教育”脫不了干係,階級分化的愈發明顯,也和這樣的教育模式密切相關。

但這對西方政客而言,卻是極好的,因為這樣好利用,香港的那幫廢青就是這麼廢的,英國的那幫聽信“網絡信號會傳毒”而四處燒通訊基站的智障,也是這麼廢的。

英國民眾燒信號塔。

在西方,不僅僅是社會底層的基礎教育被閹割,社會媒體和政客日常的政治洗腦也非常禍國殃民。

我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是,在中國的時候,媒體發來的信息基本都是讓大家待在家中,如何佩戴口罩和洗手等,如何科學地認知新冠病毒,打開電視打開手機全是這些內容。

但在歐洲不一樣,疫情沒爆發的時候,媒體都在黑中國,例如吃中餐很髒所以會得病,只有中國那種落後的國家才會出現那麼嚴重的疫情;等到本國發生疫情了,不是趕緊科普防疫知識,而是用大量版面來報道中國不好的一面,帶氣氛詆譭中國。

這樣的差異是巨大,一個“落後的中國”是趕緊科普防疫知識,一個“先進的西方”是搞愚民的政治洗腦,結果也非常明瞭,今天的西方疫情發展成這樣,該算上愚民者一半的功勞。

對於中國的教育一直為人詬病,老師填鴨式地照本宣科,學生不捨晝夜埋頭書山題海,這樣的教育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而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死記硬背抹殺。很多人呼籲實行素質教育,這樣一方面可以減緩學生升學帶來的壓力,同時又可以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其實只要瞭解中國教育現狀,就會明白“素質教育”始終只是一個荒誕的偽命題。

教育的功能主要有兩個,培養能力和篩選分類。在當下的中國,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與巨大的學生基數嚴重不匹配,全國就這麼幾所985和211,不可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雨露均霑。於是教育的目的更多偏向篩選功能,每次升學考試都是一把篩子,把學生分門別類,優等生分配到好學校,差生分配去差學校,而篩選的依據就是各科的分數。

央視新聞曾做過關於高考的調查,結果有七成網友支持高考取消數學,看到新聞後,有一位網友卻一針見血地評論道:數學考試存在的意義就是把這七成網友篩選掉。讀過大學的人都會明白,高中涉及的知識有多簡單,以數學為例,最難只到函數的變形與應用,連微積分都鮮有涉及,大學數學系一個學期學的內容,大概在知識廣度與深度上就已經數倍於全部初高中內容了。所以我們埋頭苦學語數外物化生並非純粹為了學習知識,而是在訓練自己的應試技巧,為的是在優勝劣汰的升學考試中有進入好學校的資本。否則有關部門何必挖空心思變換題型,去強化考核的技巧性?老師又何必翻來覆去解釋同一個知識點,分析由此延伸的各類重難點?

此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說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電子競技,仍然還會是目前上名校的這些人上名校。我很贊同這種觀點,許多電子競技比賽都對國內各學校的總成績有排名,放眼望去名列前茅的幾乎都是名校。高考只要還是素質測試,無論考什麼,結果都是更聰明、更勤奮的人取得好成績。

現行的教育制度雖然殘酷,卻也絕對公平,正如白巖松到鄭州大學演講時所說的:“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它仍是改變人生的最好渠道。應試教育雖有種種弊端,但它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一定會存在的。我們既然沒有能力改變它,那就應該努力改變自己去適應它,而不是怨天尤人,抱怨讀書無用。知識決定命運,讀書無用論不過是學霸的謙辭和學渣的藉口罷了。

所以,在筆者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而且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教育,西方的公立教育是一種“愚民教育”,我們不能學習。中國教育需要改變的主要就是大學的教育,必須要嚴進嚴出的。


我是憂鬱的小王子


1、教育不均衡。城鄉差別,私立與公立差別,重點與非重點差別。教育資源越來越向一線集中,基層教育人才越來越少,教育質量越來越低,導致弱者更弱,優勢更加凸顯。未來的天下,屬於有錢有能力享受更好資源的孩子,打工者的後代,還只能是打工者。

2、補課培訓氾濫。興趣班、補習班佔用了幾乎所有的課餘時間,孩子成為了學習的機器,成了家長的理想承擔者,完全沒有自主,也缺失了快樂成長的環境。一味追求全面發展、追求不輸在起跑線上,使許多家長被綁架,縱使能力不足,也要傾家蕩產給孩子報班。

3、應試教育畸形發展。小升初、中考、高考、公務員考試,考考考,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能通過考試得來。原先只有高三家長比較緊張在意,現在是凡是畢業季,家長都是焦慮萬分,永遠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更好的,甚至盲目地、不切實際地把目光盯向了外國學校。

4、師生關係緊張。尊師重教成為了記憶,家長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稍有閃失,即無原則怪罪老師,導致老師不敢管,學生不服管。在一些偏遠地區、民風不正的地區,老師只要把學生照顧好就行了,學習只是一小部分願意接受教育的學生的事,其他學生由著性子來,根本不敢管。


一心唯公


如果把中國教育比作一個病得不輕的病人的話,那現在最缺乏的不是藥,而是一個有魄力的主治醫生。



中國教育當前的狀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片亂象。要治病必先找病因,當今教育身上不只一個病因。其中最大的病因非教育主管部門莫屬。其一,沒有制定出一個科學、客觀、符合個人發展需求、符合人性發展的價值體系。學習——考試——再學習——再考試,中國教育給社會輸送了一大批考試人才,同時扼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種天才,成才的道路卻走越窄,這就是中國教育對社會的最大貢獻!第二,中國教育迷信創新,鼓勵創新,新是有了,好的東西也丟掉了,東施效顰、花樣百出。第三、形式化的教條束縛了廣大教師、學生的手腳。眾所周知的“表哥”、“表嫂”、讀後感、總結、心得應接不暇。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表哥”、“表嫂”老師學生昧著良心摘、抄,說瞎話,喊口號,這對教育有何意義?



第二個病因來自糟糕的教育輿論氛圍。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對教育、對教師有偏見,誇大個別不良現象,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導致很多人對教育缺乏信心,缺乏信任,處處挑剔,讓廣大教師無所適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迅速蔓延,這樣下去,不但很多優秀教育人才會遠離教育,同時很多人也會對教育敬而遠之,如此下去,再過十年,恐怕願意從教的人會越來越少!這樣一來,教育怎麼能夠做到永續發展?


第三個病因來自教師自身。少數教師也有自己的問題,雖然還沒有惡化成瘤,但也不容忽視。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在當前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最多,爭議最大。不可否認確實有少數教師為了一己私利,做了一些不恰當的事情,敗壞了教師形象。之所以說還沒有惡化成瘤,一是道德敗壞的教師只是極少數,二是現在出臺的很多法規已經對這樣的不良現象進行了有效的遏制,要想根治並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