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持續了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方面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國在全面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中國付出了傷亡30餘萬部隊的慘重代價,打破了日本

“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吹噓。

相對於寶山保衛戰、羅店爭奪戰、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甚至是吳興阻擊戰等家喻戶曉的戰鬥來說,淞滬會戰後期的一次阻擊戰卻鮮為人知,這次戰鬥同樣慘烈無比,在歷時3天的鏖戰中,參戰的中國軍隊就犧牲了6位將軍、8名團長、營連長和士兵傷亡超過三分之二!

這次悲壯的戰鬥,就是松江阻擊戰!!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松江的地理位置

當淞滬會戰進行到了11月時,日軍見無法快速取勝,就從本土增調了第6、第18、第114等三個師團及第5師團的國崎旅團共約10萬兵力在杭州灣的金山衛登陸,企圖從側後方包抄在上海作戰的中國軍隊。

如果日軍得逞,上海一帶的數十萬中國軍隊的退路將被切斷,徹底陷入日軍的包圍。

而松江城,正好擋在這股日軍的必經之路上,一場關乎數十萬大軍命運的惡戰已無可避免!

中國方面在獲悉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的情報後,急調東北軍第67軍協同43軍郭汝棟部及松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公嶼不惜任何代價死守松江三日,以保障上海中國軍隊的撤退路線暢通。

第67軍為東北軍部隊,軍長為

吳克仁中將。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時任東北軍第67軍軍長吳克仁將軍

1933年3月,日本在侵佔東三省後,又侵吞熱河,炮轟榆關,兵鋒直逼長城,華北之局勢立呈危急。在全國人民的強烈呼聲下,國民黨政府被迫作出抗日的姿態,急令張學良調集東北軍部隊在長城禦敵,又調集三個中央師北上,長城抗戰就此拉開序幕。此時,吳克仁已由炮兵第八旅旅長調任第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第一一七師副師長,師長是原第十九路軍抗日名將翁照垣。翁、吳二人志同道合,相處甚洽,見殺敵之機已到,遂動員全師官兵,奮起投入長城抗戰。 

   長城抗戰打響後,參戰的中國軍隊奮勇抵禦,以相當代價給來犯之敵以沉重打擊。

抗戰全面爆發後,吳克仁率領67軍在華北一帶作戰,期間多次與日軍交戰,但吳克仁對華北軍閥部隊之間的勾心鬥角感到厭煩,於是主動申請調往淞滬戰場。

1937年10月底,由於日軍在淞滬戰場攻破大場防線,淞滬地區的戰局急劇惡化。吳克仁再次主動請纓參戰。而蔣介石此時正苦於無兵可調,遂急令第67軍

連夜開赴江蘇,並編為右翼方面軍總司令張發奎指揮的總預備隊,進駐青浦。11月5日,日軍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團)在杭州灣的金山衛大舉登陸,直撲松江縣,企圖從西線迂迴中國守軍的後方,戰局驟然呈危。張發奎急令第六十七軍“輕裝向松江急進,痛擊敵人,以保我上海右翼軍之安全為要”。

  與此同時,右翼軍代總司令黃琪翔也給松江保安司令王公嶼下了手令:“該保安司令協同四十三軍郭軍長汝棟,六十七軍吳軍長克仁死守松江縣城三日,違即軍法嚴懲”。松江縣城距金山衛僅六十華里,而時任松江保安司令的王公嶼,手下只有少數地方軍警部隊,而郭汝棟的43軍,此時也是個僅存數百人的殘部的“空殼部隊”,其武器裝備也已殘破不堪,難堪大用。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時任松江保安司令王公嶼(璵)

王公嶼接令後焦慮萬分,吳克仁更是急如星火,他深知戰局危急,任務嚴峻。為了爭取時間搶奪戰機,吳克仁來不及督統全軍一同出發,而是率先偕軍部參謀長及部分參謀人員趁夜進入松江縣城,隨即部署第107師師長金奎壁率部佔領松江以北,第108師師長張文清率部佔領松江以南,伺機迎頭痛擊敵人,以保證上海友軍的安全撤退。

  11月7日,由金山衛登陸的日軍已突進到黃埔江對岸,隨即以兇猛的火力掩護,出動橡皮艇及木帆船進行強行登陸。第107師官兵以平射炮壓制敵人火力,猛襲強渡日軍,當即斃傷日軍五、六百人,黃埔江面敵屍漂浮,強渡之敵之橡皮艇及木帆船幾乎被盡數擊沉。代總司令黃琪翔在聞聽戰報後親自趕赴前線,對該師官兵的英勇壯舉倍加讚賞。

8日下午,日軍的援軍陸續開至,攻勢逐漸加強。

第107師在金鶴浜、得勝巷一線與敵激戰,損失慘重,戰鬥中,師參謀長鄧玉琢英勇戰死。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時任第107師參謀長鄧玉琢將軍

  與此同時,第108師在松江到石湖蕩之間的三十號橋與敵遭遇,激戰中第322旅旅長劉啟文殉國,日軍趁機迂迴到了第108師後方,第324旅旅長夏樹勳率殘部死守在松江西關,以阻止敵迫近松江城。傍晚時分,日軍後續部隊

源源不斷地開至,雙方戰鬥逐漸演變成了巷戰,戰鬥的過程極為殘酷。由於松江城外兩翼作戰部隊傷亡慘重,再難撐持,日軍部隊如潮水般湧至松江縣城,東、南、西三面被圍,情勢萬分危急。為完成上峰“死守三日”的死命令,吳克仁數次親自出城督戰,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身先士卒帶頭衝鋒,終將日軍攻勢壓下,戰局漸呈穩定。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時任第322旅旅長劉啟文

  至11月8日夜半,死守松江三日的軍令已經勝利完成,深夜10時到11時之間,作戰會議上一些軍官主張67軍應立即撤出松江,以爭取主動,減少傷亡,但吳克仁堅持一定要守到午夜12時再慮突圍,否則不算圓滿完成軍命。直到9日凌晨,吳克仁才下令突圍,他讓43軍的郭汝棟軍長先行撤離後,才率指揮部人員和王公嶼從北門突擊,向崑山方向金山方向急進。

此時我方上海守軍已紛紛撤下,大量人群車馬擁上公路,加之日軍迂迴部隊堵截要道,情況極度混亂。吳克仁拒絕了隨行人員另擇小路的建議,堅持指揮部隊攻下敵軍陣地,打通公路,才使人群車馬得以通過。

  11月9日下午,吳克仁率67軍餘部抵達青浦和崑山交界的白鶴港,準備從這裡越過蘇州河西去崑山,但河橋已被敵機炸燬。吳克仁當機立斷,指揮部隊

涉水渡河。這時天上日機屢來轟炸騷擾,日軍地面部隊及斥候迂迴在附近搜索襲擾,吳克仁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沉著指揮。

傍晚時分,正當剩餘部隊渡河即將完畢,突有一支日軍襲至,交戰中,吳克仁將軍不幸中彈犧牲,遺體遂滾入河水被水流沖走,時年43歲。同時殉難的還有67軍參謀長吳桐崗等多人。

此戰東北軍67軍全軍將士為掩護淞滬大軍撤退付出了重大犧牲,軍長本人更是以身殉國, 其壯烈事蹟理應昭告天下,以勵後人。然而該軍副軍長賀奎之後為吳克仁及各級戰死的官兵向國民政府請求撫卹時,卻被軍令部嚴詞拒絕。理由是:“67軍遽而潰退,使全軍蒙受重大損失!”

然而實際上當時國民政府是有能力調查真相的,卻為何堅稱吳克仁將軍投敵呢?

因為吳克仁軍長生前,曾參與過西安事變,後來更是曾試圖配合于學忠等東北軍將領官兵,

武裝營救張學良,所以吳被蔣深恨不已。知趣的軍政部長官於是汙衊吳克仁叛變投敵,國民政府不僅不加以褒獎,還將東北軍67軍番號撤銷,縮編成108師,隸屬於中央軍王敬久部。

南京政府沒有表彰這些戰死的原東北軍將領,只因為他是東北軍的將領,而且是張學良嫡系中的嫡系。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共計陣亡了八個軍長,其中七個都在勝利後入駐忠烈祠,唯獨吳將軍不在其中。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臺北忠烈祠

而至於軍政部竟謂“據戰區情報,吳通敵叛變”,更是顛倒黑白。東北軍眾人皆不服。賀奎找到陳誠交涉後也未獲得支持。也曾找東北籍大佬萬福麟,莫德惠等代為交涉,卻因拿不出“確證”而無果。真相不明,而各種謠言流傳紛飛,保家衛國忠勇英烈竟然成了叛軍和漢奸。

67軍副軍長賀奎在率殘部突圍後率軍部及直屬部隊退往崑山,無錫,並將戰況如實電告南京。

突圍後的東北軍67軍殘部在集結休整後,撤至安徽寧國整頓待命,然而,蔣介石對這支殘軍不給予任何整頓補充,以利再戰的政策,而是用分化的手段強行取消了67軍番號,並拆除107師,僅將108師縮編為一甲種師,編入中央軍25軍。

後來東北軍49軍的軍長劉多荃為67軍的不公遭遇向陳誠打抱不平,沒想到連帶著自己的處境也變得不妙,從上海撤退下來後,他的109師番號就

立即被軍政部撤銷。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時任東北軍49軍軍長劉多荃將軍

劉多荃與原109師師長趙毅趕忙跑到武漢,奔走于軍委會,軍政部之間,說盡好話,賠盡笑臉,總算撥下來一個預備第5師補充,但全是沒有任何武裝的空手兵,無任何武器裝備,師長蔣伏生是蔣介石的侄子,

師內擔任4個團長職務的,全是黃埔系蔣介石的嫡系門生。

劉多荃把張學良下野時原計劃分配給105師的武器裝備庫存,毫無保留地裝備給了這個空手師。卻不料在後來調動該師前往臺兒莊參戰時,這個師的4個團長竟聯名告假,拒不執行軍令,造成師長趙毅“統帥無方”被革去師長職務,而且在預備師中的原109師軍官全部被撤職。

隨後,軍政部發令,預備第5師改調往第一戰區,歸劉峙統轄,劉多荃白白裝備了一個師。

為吳克仁將軍申冤,為67軍死難的將士們正名,一直是王公嶼最大的心病,雖然過程定會比當年的三天浴血阻擊還難,但他一直視為67軍全體官兵正名為自己餘生的使命,而繼續堅持抗爭。

在離開淞滬戰場後,王公嶼帶領著手下安保部隊殘部,繼續向蘇北方向撤退。後擔任保安總司令,隨第24集團軍代總司令兼省主席韓德勤在

蘇北敵後堅持遊擊抗日。

到了1944年初,王被調離江蘇,赴重慶擔任委員長侍從室督導委員。任職期間,王公嶼利用工作之便,二次向蔣介石直諫:“吳克仁將軍沒有叛變,是戰死在戰場的英雄”。未料蔣介石先是說:“現在不談這些”,後又說:“宗璠,我不想聽,這事不要再提了”。後來他離開了重慶,回到了江蘇任省黨部秘書長和民政廳長。1945年,作為江蘇省接管大員,接受日軍投降。1948年,王被蔣介石親自委任為“勘亂建國委員會委員”,但被王公嶼一句“亂未曾戡”拒絕,國民黨的極端派曾試圖對他進行過刺殺,但蔣介石對這位愛臣非但沒有責怪,還保護了他。

在蔣介石去世後,1980年,王公嶼在中外雜誌上發表了名為《八一三之役—吳克仁將軍殉國紀實》

的文章,不僅提供了大量有力證據,更是以當事人,親歷者身份回憶起當年一幕幕情景,悼念戰友以寄託哀思。此文引起了在世老兵們的強烈反響。後又聯手東北名人田雨時先生,和時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的吳克仁女婿馬樹禮一同抗爭。

1981年,田雨時在傳記文學上發表文章《忠烈泯沒,昭恤無聞的吳克仁將軍》,以之代表東北各界為吳克仁將軍及67軍官兵鳴不平,並向國民黨軍政當局施壓,以討回公道。

1982年,吳克仁將軍的冤案,終於得到了臺灣當局的平反,並被追認為中華民國的抗日烈士。1989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將吳克仁中將和其他參戰將領的靈牌移入臺灣忠烈祠供奉。

而彼時,仍處於被國民黨當局軟禁和監視狀態下的張學良,對這位曾經的心腹愛將的

平反昭雪,也是格外的關注,在吳克仁將軍被平反以後,張學良一直關心其建墓問題。1990年,吳克仁將軍的兒子去臺灣探親時,張學良在視力已經嚴重減退的情況下,用簽字筆十分困難又十分認真地為墓碑寫了碑文,字裡行間流溢著對將軍的懷念之情。

2014年9月1日,吳克仁及吳桐崗,劉啟文,鄧玉琢等將領,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並向其子女頒發了烈士證書。時隔幾十年後,烈士們的英靈終於可以安息,蒙受的冤屈與不公也終被洗刷,他們為國家民族的浴血奮戰,和付出的慘烈的犧牲,終於為世人所知,得以昭示天下,以供後輩敬仰。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天地可證,日月可鑑

當年極其慘烈悲壯的松江阻擊戰一共進行了三天,東北軍67軍共有6位將軍在阻擊戰中犧牲,他們分別是:

  • 67軍軍長吳克仁中將;
  • 67軍參謀長吳桐崗少將;
  • 67軍107師參謀長鄧玉琢少將;
  • 67軍107師321旅旅長朱之榮少將;
  • 67軍108師322旅旅長劉啟文少將;
  • 67軍108師324旅旅長夏樹勳少將。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存世的東北軍第67軍徽章

當年東北軍67軍將士們所面對的,是整個日軍第六師團,外加第五師團一個國崎旅團的加強,那麼當面的這些日軍部隊的戰鬥力有多強悍呢?在武漢會戰中,僅僅一個第六師團就一力擊潰了國軍七個軍,其中包括地攤神文中天下無敵的“狼兵”三個軍!

順帶一提: 太湖阻擊戰,黃梅、廣濟戰役,正面阻擊日軍第六師團對田家鎮要塞的攻擊,桂軍三個軍本該善用地形進行層層抗擊,其結果卻是節節敗退,最後日軍方面僅僅用一個第六師團和臺灣波田支隊就先後擊潰了桂軍三個軍,以及川軍29集團軍,劉汝明的西北軍,外加田家鎮的中央軍總計7個軍的重兵防禦,使得武漢外圍這個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戰略堡壘被攻破,而日軍的傷亡僅僅一萬多人。

桂軍部隊中還出現了劉仁師長的臨陣脫逃,團長被槍斃的醜態。足見該日軍部隊戰力之強悍。


不抵抗的東北軍在逃亡過程中竟然在上海打起了最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無恥桂吹

吳克仁將軍是中國全面抗日戰爭初期最早犧牲在正面戰場的高級將領之一,也是東北軍乃至整個淞滬戰場上犧牲的唯一的中將級軍長。

吳克仁及他麾下的這支孤軍,用血肉橫飛與英雄氣概演繹著東北軍中將士:“壯士報國恨,誓死不生還”的硬骨頭!!!

(鄭重聲明:本文由利蒼侯爵先生主筆和玄威震江東閣團隊聯合出品,本文主題是講述客觀的歷史,不涉及任何政治傾向問題,銘記歷史 · 勿忘初心。禁止二次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