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抗日英雄李蘭池少將後人的口述故事……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李蘭池少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7軍112師副師長、南京保衛戰中殉國的主要將領之一)

“70多年了,由於歷史原因,我們一家人不敢提及、不敢詢問,都以為他在臺灣隱姓埋名。卻不知,他早已為國捐軀,長眠地下。”

“我的外曾外祖父名叫李蘭池,是著名的抗日將領,以少將軍銜率部衝殺在南京保衛戰的前線陣地。1937年12月12日,在和日寇戰鬥中寡不敵眾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直到2014年9月,我們在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看到了他的名字,我們才第一次在家裡真正地談起他,第一次確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近日,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文化站的王小瑋找到我,講訴了她外曾外祖父李蘭池傳奇而又短暫的一生,講述了他們一家的故事。

“得到國家的認可,得到了國共兩黨的共同肯定,我們全家人都安心了。”李家後人默默尋找李蘭池的經歷,揭開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

一、西安事變後他就失聯了 家書不再

“我從小就知道,我有一位幹過大事的外曾外祖父,但是叫什麼、具體幹了什麼,我們小時候都不清楚。”小瑋說,小時候談論外曾外祖父李蘭池,是家中絕對的禁忌。

李蘭池,字錦卿,1896年(有網絡資料誤標註為1898)出生,祖籍遼寧錦西。1923年底,考入東北軍講武堂第五期騎兵科。1925年冬畢業,後進入奉軍(後改編為東北軍)。在軍中,他憑藉個人才幹逐步升遷。當年,張學良就任陸海空副總司令,李蘭池隨行前往南京,任上校團長。

雖然常年和家人分別,但李蘭池每月按時往家裡寫信,並寄送錢物以供家用。小瑋說,外曾外祖母李春芳和家人依靠一遍遍閱讀書信,來排遣對親人思念。讀的次數多了,李春芳可以把李蘭池寫的信完整地背出來:“積金積玉不如積德,惜金惜玉不如惜兒女。”

1936年底,西安事變爆發,李蘭池就中斷了與家中的書信往來,也不再向家中寄出生活費。這讓全家人苦悶不堪,由於家中缺少男丁,一家人生活得小心翼翼。小瑋外婆李淑媛在世的時候經常感嘆:“我爸爸以前對我們可好了,在外打仗也不忘按時給家裡寄錢寫信,西安事變以後就不管我們了,他文韜武略,可惜就是不要我們娘仨了!”直到離世,李淑媛老人也不知道她父親發生了什麼。

一家人一直揣測李蘭池的下落,去臺灣、因西安事變受牽連被秘密處決,或是犧牲於戰場。矛盾中,她們對姥爺愛怨交加。李春芳也曾四處悄悄打聽李蘭池的下落。每當聽說有從東北軍裡回來的人,李春芳都要去詢問丈夫的下落,但行伍裡回來的人只知道李蘭池當大官了,具體怎麼樣都不清楚。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李蘭池手稿

二、尋親過程一波三折 線索中斷

由於李蘭池是東北軍將領,在以後很長一段歲月裡,他的名字在小瑋的家裡成為絕對禁忌,大家對他的尋找和思念變成不可言說的痛。

家人都以為李蘭池還好好活著,只是去了臺灣,各種原因沒法再和家裡人聯繫。李春芳雖然對丈夫的失蹤有著深深怨念,但對的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卻沒有改變,對丈夫的思念也與日俱增。在很長的時間裡,她鼓勵並支持多位晚輩離開東北來到江蘇工作。

每當家人臨走的時候,李春芳都會再三囑託:“你們到了江蘇地界,就離南京近了,一定要找時間去多多打聽一下南京同仁街7號是個啥地方,你姥爺最後一次給家寄錢就是這個地址。”

1963年李春芳在滿懷對丈夫的思念中遺憾離世。小瑋外婆李淑媛就重複尋找李蘭池的囑託。直到2010年,在發達的網絡幫助下,小瑋的兩位阿姨馬慧斌、馬慧玲發現一家諱莫如深幾十年的親人,原來是一位大英雄。遺憾的是,小瑋外婆李淑媛也沒能等到這個最終結果,在2007年帶著對父親無限的懷念和想象,離開了人世。

後來,小瑋家人曾通過南京媒體的幫助,找到了南京市房產管理部門,查找到1937年的房屋檔案。根據當年的檔案記載,南京同仁街7號的房主是一個姓餘的人。恰巧,李蘭池的二夫人就姓餘,二夫人的哥哥是李蘭池的副官。

南京媒體的記者順著這條線索,找到了這位余姓房主的孫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可是,這位教授說,沒聽他父輩等說起過有這門親戚,這條線索就此中斷了。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李春芳及子女

三、 英烈走出了歷史塵封 各方正名

2011年初,小瑋家人通過網絡發帖,希望尋找到更多李蘭池的信息,更希望找到李蘭池二夫人及其家人,能讓一家人相聚。

貼子發出的第三天早上,小瑋的二姨馬慧斌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我是《抗日名將李蘭池》的作者張愷新,我早在十年前就在查找李將軍的後人,今天終於找到了!”電話兩頭的人都喜極而泣!

讓小瑋一家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親人犧牲幾十年後,還有人專門在挖掘他的史料,能有人宣傳他、挖掘他,為他正名,併為他樹碑立傳。

2014年9月1日,是李蘭池真正走出歷史的塵封得到世人公認的日子。為隆重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發出通知,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在這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中,赫然刊印著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7軍112師副師長李蘭池的名字。經過小瑋家人申請,2015年2月經各級民政部門審核,追認李蘭池將軍為革命烈士。

2016年,小瑋及家人得知臺灣方面也在為抗戰老兵頒發相關證書。於是,小瑋一家又向臺灣方面提出申請。經過等待,他們一家收到了臺灣方面頒發的“抗戰勝利紀念章”和“抗戰勝利紀念章證明書”。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四、英勇殉國浩氣長存 空留絕響

隨著更多資料的披露,李蘭池悲壯一生也漸漸清晰起來。

1933年,日寇從東北向關內進攻,李蘭池先後參加熱河抗戰、長城抗戰,屢次打退進犯之敵,屢立戰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57軍第112師上校師參謀長、112師336旅副旅長、代理旅長、112師少將副師長。

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57軍奉調趕赴淞滬戰場作戰,駐防在江蘇南通、海門等地,守備長江左岸,配合海軍部隊封鎖長江航道,阻止日軍溯長江而上,保衛首都南京的側背安全。

同年11月,李蘭池率部渡江據守江陰要塞,所在的112師奉命南渡長江,和103師作為江防軍共同據守江陰要塞,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團進攻。

日軍在佔領淞滬後,分兵數路迅速向西進犯。11月19日,日軍突破蘇州和福山防線。11月20日,日軍第13師團開始進攻江陰要塞,112師和103師固守陣地,阻滯了日軍溯江西上。日軍在多次進攻受挫後,調來海軍,通過水陸兩面,對江陰要塞的中國守軍進行優勢火力夾擊。

12月1日,李蘭池所部在連續激戰五晝夜之後,工事大部被毀,官兵傷亡甚眾,外援業已斷絕,此時李蘭池接到向鎮江突圍的指令。

112師餘部在鎮江休整了數天後,於12月8日奉命日夜兼程開往南京。李蘭池餘部編入南京保衛戰的戰鬥序列,擔任南京太平門外蔣廟一線的防禦任務。

12月10日清晨,到達南京太平門外後,李蘭池率領從東北一路跟隨的的將士,立即搶佔蔣廟陣地。李蘭池深知敵強我弱,唯有死戰,才有守住國都的一線希望。他身為少將,親自巡陣和士兵同甘共苦。

12月11日,蔣介石下達了南京守軍沿津浦路向北撤退的命令,由各路守軍自行突圍。

直到12月12日上午李蘭池部都未接到撤離命令,他依然指揮全旅堅守南京近郊的蔣廟,他身先士卒、視死如歸,不畏懼武器裝備強悍的日軍。

直到12日傍晚,李蘭池所部才接到撤離命令。此時南京城已破,大批日軍湧入城內。在指揮部隊突圍時,李蘭池在太平門一帶不幸遭到日軍阻擊,中彈陣亡壯烈殉國,時年41歲(網絡資料誤為39歲),是南京保衛戰中殉國的主要將領之一。

斯人已逝,空留唏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小瑋說,現在社會安定,作為一名現役軍人家屬,她和家人希望通過對親人的追憶,讓更多的人能關注英雄、銘記歷史,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

李蘭池後人的紅色家庭(以下文字由王小瑋本人提供)

我的外公馬樹芬

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家事——尋找你的半個多世紀

我的外公馬樹芬是一等甲級傷殘軍人,共產黨員,參加過解放戰爭的多次戰鬥,立過戰功。

大概是1945年左右,隨老十團來到太平川鎮。外公當時是老十團的一個連長,參加過三次四平戰役,戰場上外公非常勇敢多次負傷。在外公看似挺拔的身軀內,肺部留有無法取出的彈片,彈片離大動脈僅髮絲之距。外公的腿部有槍眼,一個手指彎曲,腰部因最後一次重傷得了破傷風,搶救後留下後遺症。

聽說在那場戰鬥中外公是他那個連從戰場上撤下來的傷員中僅有的倖存者,太平川烈士墓中的烈士都是我外公的戰友。外公在世的時候幾乎每年的清明節都去烈士墓看望他的戰友,學校也邀請外公為學生們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講他經歷過的戰鬥故事,講烈士們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蹟。

我清楚的記得,年幼時,母親曾講過外公在長嶺縣三團鄉親手活捉代號為“朝陽”的土匪頭子,當時的戰鬥很激烈,“朝陽”躲在一棟房子裡負隅頑抗,久持不下,外公向“朝陽”喊話,一再宣傳黨的政策,力勸其繳械投降,但是勸降無果,外公趁“朝陽”換子彈之機,迅速一個箭步衝進屋內與其展開肉搏將其制服。

解放後,有關部門曾找外公核實,欲將外公活捉“朝陽”和一些戰鬥經歷及所立戰功記載下來,被我的外婆所阻攔,外婆說,外公所立戰功都是過去的事了,既已到地方工作,就不要再提了,因外祖家在當地人單勢孤,有朝一日恐遭報復,不許宣傳報道。

1959年冬季就發生了一件讓全家人後怕不已的土匪尋仇事件。那天外公出差未歸,只有外婆領著幾個年幼的孩子在家,半夜裡有倆人來家踹門砸門,所幸外祖家的外房門是黑黑的厚厚的松木門,裡面是兩道厚厚的寬大的門插,這倆人用盡力氣也沒能把門砸開,硬的不行又來軟的,於是他們又敲窗戶,窗戶有鐵護欄,而且很粗很密。他們向屋內喊話,讓把門打開,外婆問:“你們是誰啊?有事嗎?”外面的一個人答:“我叫寒三九,是來你家取豬肉的。”

外婆說:“孩子他爸沒在家,你們明天來吧。”外面說:“我們就是馬樹芬讓來的,你們把門開開吧。”外婆說:“我身體不好開不了門。”他們又說:“你開不了門讓你家孩子開。”外婆說:“孩子太小也開不了門。”他們見哄著也不開門,就又踹了幾下,然後倆人似乎是商量了一會兒,才離開了。第二天外公回到家,外婆細說了此事,外公經過仔細分析認定這兩個人是當年的土匪前來尋仇的。

1975年外公過去的劉警衛員從廣州來看外公,劉警衛員當時已是副師長,聽說外公過世的消息很難過,說,外公的戰友南下後,始終沒忘記外公,每年的“八一”建軍節他們都要搞活動,每次活動都提到外公。

外公到地方後,組織上安排外公到當時的五區(據說含現在的新安鎮、腰坨子、東嶺、保康等地)任區長,由於外公沒文化,加之身體等諸方面原因,外公婉拒了組織上的任命,而是要求留在了太平川工作。

外公是一等甲級殘廢軍人,國家給予了很高的優撫待遇,外公還曾是長嶺縣評殘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家自然災害時期,為了減輕國家負擔,外公主動提出將自己的一等甲級降為二等甲級,這意味著國家給予的優撫待遇將減少一半,外公的這一決定得到了深明大義的外婆的支持。

注:①江都日報社記者鬱興同志於2017年3月10日就李蘭池將軍事蹟出過專版(B1版)——《尋找李蘭池——跨越世紀的思念》

②我的老姨馬惠玲女士在著作《世紀悲歡》中詳細介紹了我的外公馬樹芬的生平。

③感謝關注,感謝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