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關於東北抗日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誰下的命令一事,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2020年的今天,一直都是爭議不斷。甚至是在張學良自己寫下傳記,親口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還是不肯接受這一現實。有人堅持說下令的是蔣介石,有人則說:西安事變,張學良都敢綁架蔣介石了,為什麼“九一八”的時候,蔣介石叫他不開槍,他就當真不開槍了?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張學良軍隊“不開一槍”撤出東北的事,理由已經在他的傳記《張學良口述自傳》和現存史料中寫得明明白白。真相就是——“不抵抗命令”是張學良自己下的。然而,蔣介石的機要室主任洪鈁,卻寫回憶錄說:親眼見到“九一八事變”之前,給張學良拍電報要求不抵抗。最近解密的國民黨檔案,也有蔣介石下命令不抵抗的證據,這是為何呢?

一、張學良事實上有“不抵抗”的主觀理由

三十年代,蔣介石想通過“中原大戰”一統江湖,他提出所謂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而張學良當時才36歲,無論是政治經驗還是作戰經驗都十分欠缺,他完全認同了蔣的這一主張。從張學良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東北問題,當時的東北軍雖然是全國軍閥中作戰裝備最精良,兵力上具有很大優勢的,但是張學良依然感到“東北軍無法單挑日本軍”。

張學良在1928年其父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身死後一個月,立即通電錶態“宣佈服從南京政策”,“絕不妨礙統一”。他認為,中國要對抗日本,必須舉全國之力,這不是哪一家軍閥就能夠做到的。再加上張學良看到閻、馮兩家軍閥在作戰時的混亂狀態,更加堅定了他要站在蔣介石一頭的決心。於是,張學良接受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1930年前後,張學良一直在調停中原的內戰。1930年9月,張學良在北陵召開東北軍最高會議上,提出了他的幾點看法,說明了他的抗日主張。他認為只有南京政府才能結束中國混亂的內戰局面,才能保證全國一體,齊心抗日。馮玉祥、閻錫山反覆無常,不可靠。蔣介石很有城府,假如不與他合作,將來必受其害。何況之前和蔣有約定,待他打下濟南,就要與他合作。

在明知蔣介石必定會取得“中原大戰”最後勝利的情況下,張學良於1930年9月18日出兵華北,用十餘天的時間,完成了對平津地區的佔領。一方面保存了東北軍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他也靠賣軍火大發了一筆橫財。然而,這並不代表他不想抗日。特別說明,他可能只是不相信東北軍可以單扛日本軍。就像他在傳記中自述的那樣,他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二、張學良“不抵抗”的客觀原因

1930年東北軍出兵華北之後,張學良佔了一個大便宜,不光給兩邊賣軍火發了大財,還因為擁蔣被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表面上看是老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限風光。但是因為缺乏政治經驗,兵力被分散到各地,部分已經進入華北的兵力,無法回防東北。到了1931年9月18這一天,就吃了一個大虧。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據史料稱,張學良為支援蔣介石“中原大戰”調兵十餘萬進入華北,到“9.18”事件發生之時,東北實際兵力只有不足一萬人。這時,張學良錯估了局勢,以為日本準備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到一萬東北軍的兵力,顯然不足以與日本相抗衡。所以,當即下令士兵放下武器,避免因為作戰失敗,給日本人以“割地賠款”的藉口。

另一種說法是:事發之後,張學良聯絡到蔣介石談起東北的情況,蔣介石認同了他的主張,並且於22日、23日通電全國,要求“暫時忍讓”,然後寄希望於國聯的調停。

事實上,中國自清末八國聯軍入侵以來,已經多次遇到相似的局面。對於打不打,怎樣打,當時的政府一直分成兩大派。其中主和一派,最著名的理由就是:萬一打輸了,我們會被要求更多的賠款,割讓更多的土地。這種被動挨打還要割肉的局面,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31年,已經持續了近百年。所以蔣介石和張學良的慣性思維,就是這麼來的。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九一八事變”五年之後,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還是沒有收到效果,日本侵華的腳步卻越來越快了,舉國上下,群情沸騰。我黨發表“八一宣言”,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遭到蔣介石的拒絕,蔣介石甚至想派張學良去鎮壓遊行的學生。於是在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忍無可忍,和楊虎城策劃綁架了蔣,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

三、張學良可能受到“記憶干擾”

從邏輯上來講,張學良的東北軍至少在事變發生之前,一直都是獨立於蔣介石之外的部隊。儘管因為中原大戰,他的主要兵力接受了蔣的調遣,但是在東北老家的兵,除了他自己,誰也調不動。但是他下令不抵抗的事,難說不是因為被蔣介石灌輸了不抵抗的思想。洪鈁的回憶錄,以及近年來解密的國民黨檔案,都提到:當年提張學良詢問蔣介石是否抵抗,蔣介石的確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東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那麼為什麼,張學良屢次面對社會媒體,一直說是自己親口下令“不抵抗”,並且一生都不曾改變過口吻呢?那有可能是因為張學良在“九一八”之後承受太大了社會壓力,最初他有可能是替蔣介石作掩飾,因為他們畢竟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但是長期下來,就對他自己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干擾”,結果令他把並沒有發生的事,當作已經發生。

結語

“不抵抗命令”無論誰下達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二人都有責任,並且責任不分輕重。張學良後期可能迫於國民壓力,產生了嚴重的自責,“干擾了記憶”。他事先詢問蔣介石要不要抵抗時,心中想的就是先不抵抗;蔣給了他一個肯定不抵抗的答案,堅定了他下命令的決心。當然,事後和歷史已經證明,“不抵抗政策”是極其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