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華夏民族文脈厚重,人傑地靈。歷史上名人輩出,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的時代;百家爭鳴,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而先秦諸子,則是我們智慧的結晶、軸心時代。

什麼是軸心時代?它是上個世紀中期,西方學者雅思貝爾斯提出“軸心時代”的概念,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北緯30度上下的古文明區內,誕生了影響人類日後數千年思想走向的大思想家,這個時代,被稱為“軸心時代”。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猶太先知、印度的釋迦牟尼,而在中國,則是先秦諸子。

“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

  •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 農家,代表人物:許行。

這是一些仍在閃光的思想,這是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這是一些必須銘記的名人,先秦時期名人眾多,首當其衝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

他是諸子百家第一人,也是影響最大的人。百家爭鳴因他而起,由他而終。他,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是風氣之先,也是眾矢之的;不可超越又必須超越,難以盡說又不能不說,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名人。

儒家:孔子

“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公元前551年,孔子誕生於曲阜尼山(今山東曲阜),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氏在尼丘山上祈禱後,第二年生下孔子。孔子生來頭頂的形狀是中間低、四周高,像尼丘山一樣,故起名叫孔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從小好學,十五歲時便立志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但他一生憂患,30歲時開始招收學生,開辦起民間私學。當時孔子雖然已是名揚天下,但他並沒有成為當時公認的“聖人”,而只是孔門弟子、再傳弟子、私淑弟子以及儒者所尊奉的“聖人”。

孔子從51歲任中都宰到任魯國大司寇,共有4年時間為官,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從政歲月。雖然時間短暫,孔子卻以“夾谷會盟”“墮三都”等著名歷史事件留名青史。

55歲推舉政治舉措遭受失敗,最終被逐出家鄉。經歷了長達14年的遊歷生涯,也經歷了妻離子散、漂泊無依、多次被困遇險、嚴重時遭遇絕糧,連續7日斷糧,但他依然堅守理想,堅韌不拔。這14年,是孔子一生極為重要的階段,也是他思想成熟與豐富、精神鍛鑄與新生的14年。

在生命的最後5年裡,孔子彙集了當時所能蒐集到的各國文獻,將《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整理、編輯成系統的教材。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他臨死前還與子貢感嘆“天下無道”,但他或許沒有意料到,儒家學說會在他死後歷經千年而不衰,得到全人類的重視。

這樣跌宕起伏人生經歷就是聖賢孔子的一生。從治理中都,到墮三都失敗被迫出走,再到絕糧被人嘲笑,最終迴歸國家。孔子為了實現以仁治國的理念,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孤獨悽苦。卻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

道家:老子

“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關於老子其人,有據可查的史料不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列傳》中只是說:“老子者,楚若縣曲仁裡(今河南鹿邑縣)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正史中,記載老子生平事蹟的也不多,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一篇《老子韓非列傳》,這篇傳記記錄了老子的一些事蹟。相對於其他的歷史資料,司馬遷的《史記》更為可信。

沒有司馬遷的記載,老子的真正姓名都可能無人知道了。後代學人對年紀大的尊師稱“老”就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子原來是古代的一個爵位,後來變成對大學問家的尊稱,孔子、曾子、孟子都是如此。老子是老與子的合稱,意思就是年紀特別大的德高望重的老師。

據司馬遷記載,老子原來是周朝的太史,博覽群書,精通古代往事,也知道未來的趨勢。老子看到周朝衰敗,不可復興,就西出函谷關,離開華夏大地。這時函谷關官員關尹,他也是一位修道人,善於觀察天象,看到紫氣東來,知道有聖人經過。關尹一看是老子經過此地。出了函谷關就不是華夏了,關尹知道老子去意已決,就強留下老子為他著書,於是老子礙於老朋友的面子,就寫了《道德經》五千言。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黑格爾說:“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及與哲學密切聯繫的生活方式的發揮者是老子。”


墨家:墨子

“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約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貴子,墨子應運而生。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他先是師從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同時他也是古代全能型的思想家,提出數學論述,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例如,“倍”的定義、“同長”的定義、正方形的定義。

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還提出宇宙論,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

墨子也是一位機械學家,他曾花費三年時間研製出能飛的木鳥(風箏、紙鳶),成為風箏的創始人。

接下來,小K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先秦諸子》,由它帶大家走進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巔峰、中華民族思想的源頭。

《先秦諸子》

作者:易中天

“學術超男”帶你走進中國“軸心時代”!

作者是易中天,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教育學》《藝術人類學》、《新譯(國語)讀本》等著作。

並曾出版“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他信奉“讀書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國做事不做官”。他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獲熱評。2006年將繼續主講《易中天品三國》。

本書是央視10頻道百家講壇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節目的原稿,書稿比講壇節目內容更豐富,有許多電視節目裡是沒有的精彩論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對"百家講壇"《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來說,"是先有書,後有電視節目。因為講諸子百家不容易,學理性太強,所以要寫完了再有信心去講。"易中天說。易中天以儒家為線索貫穿《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我這裡並沒有尊孔之意,更沒想過要獨尊儒術,這本書最後的結論反而是要反對”獨尊一家“。

全書共六章,28萬字,28幅精美插圖,內容涉及秦諸子第一人孔子、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諸子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書中對於先秦諸子的“梳理”很有自己的特點,他覺得儒家是一個“基點”,他將從孔子入手,講述孔子的德行與學問、從政與育人,為我們還原一個走下聖壇的孔子。其餘三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是在與儒家的“對話”中闡釋自己的立場與觀點。雖然這三家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對於儒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歪曲”,但是“矯枉才能過正”,某種意義上也確實擊中了儒家的一些“要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以外的其它“諸子”紛紛謝幕,退出歷史舞臺。對於王朝的中央集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思想界,對於提供精神世界的多樣性來說,無疑是開了歷史的倒車。但他既不尊孔也不獨尊儒術,只是通過儒家引出儒、道、墨、法幾家學術。也正因為選擇了以儒家為線索,其他與儒家沒多大牽連的諸子就沒進入這本書的討論範圍。但我們知道,先秦,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學術百家爭鳴的局面,稱得上“百家”的絕不會只有這四大家而已。根據呂思勉先生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的劃分,諸子百家可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

先秦時期,學說紛紜。儒墨道法農兵雜,陰陽縱橫小說家。光是這幾家就寫不完。易中天以四兩撥千斤手法,拿儒家與道、墨、法三家做對比,點名各家思想版圖,引出各自領軍人物,條理清晰,一氣呵成。

先秦的他們風骨傲然而不自知,這樣的風骨,卻燦爛了整個中華歷史的星河。同時,我們也正需要這樣一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未知的窗戶!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