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說到力帆,李同學(老公)身為重慶人,對這家公司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力帆摩托車隨處可見。

力帆最輝煌的時候,它是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上市後市值一度達到300多億,創始人尹明善問鼎重慶首富。

但是現在,力帆陷入了虧損、欠債、凍結、被告的困局。

從當年的輝煌風光,到今天的黯然退場,力帆的衰落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警醒。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大器晚成:從牢獄之災到一方首富

力帆是一家以摩托車發動機起家的企業,後來又生產摩托車、汽車、進軍新能源,無論哪一個環節,想要做強做大,都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支撐。

這還要從頭開始說。

說到力帆的發展,就離不開一個靈魂人物——力帆的創始人尹明善。

尹明善生於1938年,今年已經82歲了。

(就在他81歲那年,也就是去年,面對危機重重的力帆,尹明善重新出山,但似乎已無力迴天。)

尹明善祖籍重慶涪陵。1958年,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20歲的尹明善,在高三經歷了一場牢獄之災,一關就是18年。

在獄中,尹明善沒有閒著,把英語練到了可以翻譯英文書籍的水平。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出獄那年,尹明善已經41歲了。前半生倏忽而過,後半生開始了大器晚成的逆襲之路。

他當了幾年英語老師,工資太低,就辭職下海,幹起了圖書生意,賺了第一桶金。

1991年,尹明善聽摩托車廠的朋友說,他每個月都要去河南,買幾百臺發動機,價格很高但質量賊差。因為當時重慶本地的兩大摩托車巨頭嘉陵與建設,都不願意把發動機賣給小修理廠。

尹明善意識到摩托車配件是塊“香餑餑”,決定自己生產發動機賣給那些小廠。

於是1992年,尹明善轉行搞起了摩托車。

在一個不到40平方米的車間裡,他向僅有的9名員工宣佈:

"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摩托車發動機。"

很快,尹明善就實現了這個目標。

1994年,力帆研製出我國第一臺100ml四衝程發動機,該機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第一里程碑,隨後力帆又相繼開發出90、100型電啟發動機。

2001年,力帆一共產銷了184萬輛發動機,銷售收入38億元,做到了這個領域的全球第一。

也是在這一年,力帆反超嘉陵和建設兩大老牌,成了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

2010年,尹明善帶領力帆上市,市值一度高達300多億。這一年他72歲,問鼎重慶首富。
今天的力帆,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局當中。覆盤它的衰落,留給人們很多警醒和思考。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力帆集團外牆上的標語

“造車之前錢怎麼也花不完,造車之後多少錢都不夠花”

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定走不遠。這一點,已經被無數次證明。

尹明善說過一句話:

造車之前錢怎麼也花不完,造車之後多少錢都不夠花。

這話充分說明了造車領域有多燒錢。

隨著汽車開始普及,摩托車逐漸沒落,尹明善開始進軍汽車領域。

然而,想要在眾多車企當中殺出一條血路,必須有核心技術支撐。而想要獲得核心技術就要砸錢,而且是很長時間的投入遠大於產出。

和無數自主品牌一樣,力帆一開始就是想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挑戰合資品牌。力帆的工廠外牆上刷著:

到處是豐田,遍地桑塔納,要我們幹嘛?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待銷售的力帆汽車

然而,熱血的理想被冷酷的現實兜頭澆下了一盆涼水。

2006年,力帆自主設計的第一款車520上市,但一年只賣了1萬多臺。

而幾乎同時上市的比亞迪F3,當年一個月的銷量就已突破1萬輛。

第一款車撲街後,尹明善改變了策略,找到了一個低成本見效快的方法——

模仿熱門車型。

2009年,模仿MINI COOPER的“力帆320”,最多一個月賣到了7000多臺。

嚐到了模仿的甜頭,力帆開始在這條路上狂奔:

模仿寶馬3系,推出了力帆620;模仿福特S-Max,推出了力帆軒朗;模仿豐田漢蘭達,推出了力帆x80。

但是人們不會一直為模仿車買單,長期的模仿更是讓力帆喪失了自主設計生產的能力。

這對於唯有求新求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來說,這種能力的喪失無疑是致命的。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躺在過往的輝煌裡保持常青。

這是力帆給我們的第一點啟示。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尹明善與李書福

“傻瓜才不抓住現在的機會搞新能源”

風口來了,不是誰都能飛上天。

缺少核心技術的力帆汽車,開始嘗試轉變,正好遇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大規模補貼。

尹明善表示,國內傳統汽車行業落後國外50年甚至上百年,而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國外相比,只有四五年的差距:

“傻瓜才不抓住現在的機會搞新能源。”

可是,技術所限,它造的新能源車電池標識並不符合規定,不但沒轉型成功,2016年力帆汽車還因此進入了財政部公佈的“騙補”企業名單。

騙補1.14億元的醜聞,讓本就不富裕的力帆雪上加霜。

除了進軍新能源,力帆還弄了個分時租賃平臺——盼達用車,採用的是互聯網大眾創新下的“共享汽車”模式。

互聯網+新能源,是當下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被力帆寄予了厚望。但這注定又是一條燒錢路。盼達汽車模式在全國各地推廣宣傳,還沒等到回本,就扛不住了。

據媒體報道,盼達陷入了退押金難的境地,曾在3個月虧損4億,光是投訴就多達3000條以上。
目前,力帆欠債已經達到了157億。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新能源是當下資本追逐的熱點,也是汽車領域的一個發展趨勢。然而,進軍新能源也要有技術實力支撐。沒有核心技術支撐,只是搞噱頭,跟風,一定走不遠,可能還會栽跟頭。

時代的發展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影響很大。但是在新的機遇來臨,考慮轉型或進入之前,首先衡量企業實際,是否適合轉型。如果不適合或實力不夠,那這樣的熱點還是不要跟。

盲目的擴張,或頭腦一熱就跟風,往往事情的發展會超出自己的控制。

我們都在講,呼籲企業在某一個領域深耕,對於多元化發展要理性。

我們見過太多的企業,但凡那些做大做強的企業,在多元化發展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經驗。

一是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就是我要做的這個事兒,如果失敗了,我有其他的產業做支撐,我可以承受這個嘗試的失敗。這叫風險管理和風險可控。

二是圍繞主業拓展多元化發展。很多企業都是這樣,在深耕主業的基礎上,我往主業的相關產業鏈做延伸,打通它的上游或者下游,畢竟這些行業我都熟悉。這是多元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還有就是,有的企業做大了,資本雄厚,多面開花,那是它有實力在。

說這麼多,多元化的圓心,一定是有主業支撐的風險可控。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力帆的車間

國內有造車夢的企業家不止尹明善一個,還有很多,比如去世的魯冠球。

他的萬向集團以汽車零部件起家,然後延伸產業鏈,生意做到了國外。自上世紀90年代,魯冠球就認準了新能源汽車的方向,收購汽車企業,大量投入資金,好像前幾年拿到了生產某一新能源車型的資質許可。

造新能源汽車是魯冠球未競的夢想。現在這個夢想被傳遞到了他的後輩手中。

但這種轉型是理性的,看清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清自己的企業實力,不脫離企業發展實際,不冒進。因為做企業就像是打仗,首先要保存實力,才有下一步進攻取勝的可能性。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魯冠球和李書福。魯冠球也有一個造車夢

尹明善之後,現在的力帆沒有一個人能扛起這杆大旗

力帆危機的背後,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有力的接班人。

尹明善有一個兒子,名叫尹喜地。因坐擁三十多輛豪車,名噪網絡,有“初代王思聰”之稱。

尹喜地,人稱“精彩哥”,因為他所有的豪車車牌,都以“JC”開頭。

中國的第一輛寶馬M3、寶馬M6都是他買的,光是空運費就花了100多萬。

這麼多年來,只要國際車壇有新型的豪車出現,他都第一時間購買。

有報道稱,2009年,在力帆集團投資的俱樂部經營狀況很糟的情況下,尹喜地依舊花3000萬買下一臺布加迪威龍,堪稱世界上最貴汽車,“精彩哥”成為中國第一個這款車的擁有者。

有人算過一筆賬,“精彩哥”買一輛布加迪威龍,老父親要賣掉750輛力帆520才能夠賺回來。

“精彩哥”還有一輛售價超過1000萬元的奔馳SLR 722紀念版,這臺車在中國僅有兩臺,一臺在尹喜地手裡,另一臺則在周杰倫名下。

2010年,尹喜地又火了一把。

有媒體報道,他開著一輛蘭博基尼,帶著另外三個 “富二代”超越正在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導致八輛警車出擊,才把他們攔下,讓他們趴在車蓋上寫了檢討。

2014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首批8位車主,精彩哥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邊,力帆的業績日益慘淡。

2月份力帆汽車產銷實現了雙零的記錄:產量為0,銷量也為0。

到了5月份,銷量也只有347輛。

兒子靠不住,尹明善把目光轉向了職業經理人,但沒有一個人能扛起力帆的大旗。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尹喜地

顯然,接班成為中國老一輩民營企業家面臨的迫切問題。接班順暢與否,關係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甚至生死。

很多企業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培養接班人的計劃提上日程。出國、學什麼專業、在家族企業學習實踐、讓老一輩員工傳幫帶……這是很多企業家對孩子的培養做法。

一般來說,家族企業接班分為幾種。一種是子女對家族企業所從事的行業有興趣,他們從企業基層一步步幹起,然後再順理成章地接過父輩的權杖。國內這樣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新希望的劉暢、碧桂園的楊惠妍、娃哈哈的宗馥莉、利群的徐瑞澤、沙鋼的沈彬……他們在父輩打下的基礎上,仍然做出了自己的成績。

還有一種是,對家族企業的所從事的行業興趣不大,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企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對此,父輩也是支持的。那以後是不是接班家族企業,就是後話了。

再有一種就是,子女對家族企業或者創業毫無興趣,這樣的也有。那企業可能就會選擇培養職業代理人,這也是現代企業的模式之一。

無論哪種模式,作為企業的負責人,都有責任考慮傳承問題。企業是社會資產,怎麼把企業的接力棒順利交到年輕者的手中,不僅是個人事業問題,也是一個社會責任問題。

顯然,尹明善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夠好。

這是力帆給我們的第三個警示。

力帆衰落背後: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力帆部分廠房

時代造就了他們,可他們也被時代落下了

創業難,守業更難。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很多老一輩企業家選擇扔掉鐵飯碗,或者捲起泥腿子,走上了下海這條路。那是個物資匱乏、市場經濟剛剛萌發的年代,他們趕上了風口,似乎怎麼樣都能賺到錢。

但是時代一直在變化。

市場逐漸規範,坑蒙拐騙越來越沒有市場;


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層出不窮,再固守起家時的低端產品和保守思維,顯然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需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分一塊蛋糕,沒有虎口奪食的拼勁和不斷打磨的實力,是不可能贏得殘酷的競爭的;


國內國際市場逐漸一體化,牽一髮而動全身,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似乎更難了……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對於做企業的更是如此。抓住了時代的風口,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

因為變化就是歷史規律。

所以,很多企業家誼豪言說要做百年企業,但,談何容易。

有人說,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勸他去創業吧。

但仍然有很多人選擇創業,他們有死嗑的精神。死嗑一個細節、死嗑一個客戶、死嗑一項技術、死嗑一種管理……堅定創業夢想的人,不會輕易選擇放棄。

然而,對於力帆造車,尹明善說過一句話: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也許已過耄耋之年的尹明善,對於這些事已經沒有當年的理想和心氣了。

我們見過很多曾經風光無兩的巨頭轟然倒下,幾十年的基業大廈傾覆倒塌。時代的風向改變的時候,不會給哪一個人更多的遲疑時間。

在時代的變幻中,這些啟示,對於我們個人,同樣具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