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在上文中,我們談到摩企利用知識產權打擊對手的情形,官司不斷。

本世紀初,技術佔優勢,以本田、雅馬哈、鈴木等為代表的日本摩托車企業構築“知識產權壁壘”,藉此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了明顯效果。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同行,在國際市場通行的知識產權相關規則面前苦不堪言,節節敗退。

時任中國摩托車協會理事長、濟南輕騎集團董事長張家嶺的一句“缺少自主專利,是許多製造企業最痛的七寸”點破了中國摩托車產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國內摩托車企業輕品牌、輕技術,成為全國摩托車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掣肘,痛定思痛的摩托車企業和國家相關部門進行了長時間的整頓治理。

在摩托車企業數量越來越少、產品競爭力提高的大環境中,市場呈現出被大型摩托車企業全面“接管”之勢,民族品牌和日系品牌兩大摩托車陣營的競爭,很快成為下一輪競爭的重點。

在日系摩托車企業大舉反攻之時,力帆、宗申等重慶一線品牌率先吹響號角,積極拿起武器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聯盟戰、運動戰和爭奪戰。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通過自己創新創造市場的尹明善,更是深知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因此力帆在與本田的知識產權官司打響後,就明確提出“用專利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並打出“自主專利,迎接國際競爭”的口號。

事實上,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都居全國前茅的力帆多年來保持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得益於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的利用。

力帆不僅講率先成立了自己的知識產權部和技術研發中心,而且每年拿出銷售額的4%用於研發。

2004年3月10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發佈公告,力帆集團技術中心進入了第十批享受優惠政策的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名單,這是該認定實行以來,摩托車行業內首家通過該項認定的民營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8月,國家發改委對314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全國大企業綜合評價排名中,力帆集團國家級技術中心以83.60分位列第77名,高居摩托車行業第一位。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排名其後的摩托行業企業分別是嘉陵(位列第202名)、建設(位列第212名)和輕騎(位列第274名)。

同時,在技術開發經費支出額排序前100名中,力帆也成為摩托車企業內唯一代表,排名第76位。

“創新力帆、技術力帆”的口號背後,足見其雄厚的研發能力。

也同樣是在2004年,力帆榮獲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同為重慶摩幫巨頭的宗申,從2001年開始便全面停止了仿製國外產品,走上自主開發、自主研製的道路,在投資1.6億元建成技術中心的同時,與百餘家配套企業簽署了知識產權保護合同。

隆鑫先是大刀闊斧分割旗下盈利的恆勝等子品牌,只保留了隆鑫和勁隆兩大強勢品牌後,緊接著又進一步理順和強化內部管理,整合優化資源,大大提高了競爭力。

同時,投資4.8億元建造三個園區一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同樣成為隆鑫的重中之重。

擁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的老牌摩托車企業嘉陵集團和建設集團,在日系摩托車企業的知識產權大棒面前,更加重視自己的技術開發,並逐漸形成自主開發能力,不斷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新車型、新產品適應市場。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值得高興的是,一個個高投入高起點的技術研發中心的相繼落成,一項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應運而生,摩幫大佬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研發方面的大力投不再只是為了應對日本同行,而是讓自己強身健體,打造真正屬於自己足以應付任何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在強練內功的同時,摩托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還掀起了一股“新合資運動”,形成對內重組整合漸進發展,呈現合縱聯橫之勢。

為做強做大摩托產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重慶市政府就曾主導過國營和民營摩托車企業組合的“4+4”方案,即把當時的四大國企嘉陵、建設、望江、平山與四大民營企業力帆、宗申、隆鑫、興華進行資產重組,強強聯合以形成一個超大型的摩托車集團而轟動一時。

在江蘇,也出現了以金城聯合江蘇其他摩托車企業組成的聯盟。

不過那時的聯合大多是強弱重組,強勢企業想借雞生蛋,做大規模,而弱勢企業則想借梯上樓、借勢發展,是大家都想“撿便宜”的利益驅動促其試圖走到一起。

事實上,這樣的投機行為註定是不長久的,這種聯合重組又因意見相左,出現同床異夢、明爭暗鬥,最終矛盾激化而不得不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畢竟中國企業間的聯合除了取決於企業狀況的因素、市場變化的影響、決策者的個人因素外,還要考慮到不同體制帶來的影響。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但到了2003年,整個中國摩托產業發展遭遇疲軟之際,企業間的合作顯得格外迫切。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人們已充分認識到 “狼”真的來了!

日本本田、雅馬哈和鈴木接連在中國發起全面合作的攻勢後,國內摩托車企業才開始真正意識到需要實實在在、認認真真搞整合才行!

他們在反思過去聯合重組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瞄準國內品牌資源開展了“1+1>2”的重組整合,謀求新形勢下壯大發展的新路徑。

2003年3月,力帆、宗申和建設三大巨頭簽訂了《關於建立知識產權聯盟的協議書》。該協議書規定:

第一,為了及時掌握合作成員以及整個行業技術研發動態,避免重複研發,三方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信息交流機制,每個季度舉行一次知識產權交流會,相互通報各自所取得的技術成果以及包括檢索成果在內的其他相關信息;


第二,為了使各自專利技術資源和技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創造經濟效益,三方同意建立專利共享機制。專利使用方需向專利提供方支付一定的專利開發成本。

為了做好保密工作,專利的提供方將向專利的使用方出具專利使用授權書,專利使用方非經提供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轉讓、洩露專利的具體內容;


第三,聯盟三方在受讓內部任何一方的專利成果時,均可享受到一定優惠,同時在遭到侵權時,還可向其他兩方提出要求幫助維權的請求。

很顯然,這樣的知識產權聯盟有著足夠強的競爭優勢。或許正是這樣,在此以前的2002年9月27日,嘉陵與隆鑫也簽署了類似的《知識產權合作意向書》。

隆鑫集團的塗建華為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樣的合作表明國內摩托車行業的強勢整合已在知識產權等高層次展開,中國摩托車企業應對WTO後的國際競爭態勢已更加主動與自覺。

中國摩托企業打響品牌阻擊戰,快速組建捕“狼”聯盟

至此,重慶摩幫五大巨頭都走上了知識產權聯盟之路。

儘管這樣的聯盟之路有“發財不見面,背時大團圓”之嫌,但從競爭、合作走向聯盟、整合成為摩托車行業新一輪的發展趨勢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市場主導下按市場原則建立起的企業聯盟,必定會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擁有強大實力的新生力量。

重慶摩幫從競爭到自覺聯縱無疑是中國摩托車企業在新形勢下探索企業間合作新模式的有益嘗試,特別是在國家整頓摩托車行業大背景下,強強攜手共抗外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共識。

因此,隨後的2003年8月1日,全國46家曾是競爭對手的摩托車企業包括嘉陵、力帆、隆鑫、宗申、建設等史無前例地坐到了一起,就保護知識產權結成全國聯盟。

同時,還推出了結盟的綱領性文件——《中國摩托車行業保護知識產權協議》。

作為中國摩托車行業簽署的第一個保護知識產權協議,為全國大大小小的摩托車企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而在此之前,為減少中日雙方摩托車企業間的知識產權摩擦,帶有官方性質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在2003年2月26日與日本自動車工業會共同簽署了《中日摩托車產業界知識產權合作項目》。

合作內容包括針對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專題研討、組織中方摩托車界知識產權有關人員赴日進修、共同設立摩托車知識產權有關糾紛調解組織或定期召開知識產權問題協調會等,為期兩年的合作為雙方減少摩擦同樣起到了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