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學校的基因將會重組,創新教育或是發展方向

傳統課堂上,教師或慷慨激昂,或抑揚頓挫,學生或是興致盎然,或是滿臉困惑,或是覺得知識太淺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而索然無味。“因材施教”喊了好多年,具體實施起來卻是收效甚微。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催生了一系列個性化教育平臺的誕生,這種“大鍋飯”似的教育困境將有望得到改善。

曾經由千人智庫旗下《教育》雜誌聯合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在線教育與未來學習峰會”上。與會專家提出:邁入“互聯網+”時代,學校的基因將會重組,既資源共享保證教育公平,又提倡個性化課程保證教育質量不再是夢想。

那麼問題來了,在線教育蒸蒸日上的時代,敢問傳統學校發展路在何方?

“互聯網+”時代,學校的基因將會重組,創新教育或是發展方向

以提供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岌岌可危

雖然當下在線教育品質良莠不齊,然而一個新事物,無論它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何等的孱弱,其爆發力依然不容小覷。

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不能只寄希望於家長出於高考的硬性要求、出於慣性、出於某種未盡的情結而將自己的孩子送入課堂。學校需要經得起家長和學生的深思熟慮的推敲,確能給與學生在其他網絡在線教育媒體所不能獲得的東西。這個東西,必定不會是呆板的知識體系,一定是鮮活的操作方法與實踐經驗。

“互聯網+”時代來臨,教師早已不再是知識的儲存者,互聯網讓任何一種知識的庫存更加地完備,查詢更加地方便快捷,知識的獲取會隨時隨地更加便捷。老師想要學生僅僅因為您豐富的知識而佩服你,可能不再那麼容易。

因此,學校如果還停留在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那麼互聯網時代對其的衝擊將是致命的。

“互聯網+”時代,學校的基因將會重組,創新教育或是發展方向

學校或將扮演學習監督者的角色

在線教育的興起及迅速發展完善,對傳統學校造成的巨大沖擊是毋庸置疑的。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改變學校辦學模式的一個絕佳契機。

在線教育的衝擊下,學校更要提供給學生在線網絡教育所不能給與或者缺乏的東西,淡化知識的教授,注重知識的監測。在線教育對知識提供的完備令學校難以企及,然而在知識檢測方面,學校更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因此,學生通過網絡在線自主學習,之後學校注重監督,這樣“混合式教學”的模式,或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八維教育堅持“日清日結”的強化知識檢測的方式,更加符合當今“互聯網+”狀態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情況,強化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檢查,督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科學的“日考、週考、月考”監測的方式確保學生對知識的熟練掌握,保證學生達到應有的水平。

“互聯網+”時代更加呼喚提供完備實踐平臺、豐富實操經驗的教育

“互聯網+”時代,在大量網絡在線教育平臺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衝擊下,憑什麼去吸引學生來到自己的學校就讀,你能提供給學生什麼樣不同於在線教育能獲得的服務?虛擬的在線教育資源有著其自身的優勢,然而由於其虛擬性質,豐富完備的實踐平臺及實操經驗的訓練提供,或將成為其迅猛發展的“瓶頸”,是學校不可取代的重要論據,同時也成為學校作為實體教育機構的優勢所在。

八維教育,在學習中尤其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實現“校企合一”,從課程的設置,到課程的學習,到崗前的實訓,無一不是以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作為核心。不少大學生也意識到知識背後,實際操作技術與經驗的缺乏,因此紛紛在畢業之後加入職業培訓,學得過硬的技術,為自己今後優質就業“增磚添瓦”。

“互聯網+”時代,學校的基因將會重組,創新教育或是發展方向

正如電視與電腦的普及,並不能阻擋人們進入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熱情,總有一些東西無可取代。這些不能被在線教育所替代的東西,或許正是“互聯網+”時代,學校教育應該追求的特質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