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花没有野花香?等等!你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野花!

很多人都应该听过《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这歌经邓丽君独特的嗓音演绎,且歌词通俗又让众多女性同胞有共鸣,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

将女子比作花,文学史上由来已久。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有多少诗歌篇章形容如花似梦的女子,完全数不过来。对于“路边的野花”,虽然家中娇妻耳提面命的叮嘱不要采、不要采、不要采!怕也有很多男人心里暗说“不采白不采”。毕竟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从来没有完美的选择,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代入感太强,已经想打人了?女性同胞们冷静!咱先捋捋野花的来龙去脉。

首先什么是野花?野花这个词一般用于婚姻制度中。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娶一门正妻,正妻多是出身显赫,德才兼备,最不济也要是知书达理。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都是误解。古代讲究娶妻娶贤,一个好女子可以旺三代人,因此古代对正妻十分重视,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是必须的。除正妻之外还可纳妾,人数嘛……男同胞表示多多益善。但娶妾就没娶妻那么多讲究。

若以男性为主体,与自己没有法定婚姻关系的女子,才称为野花,诸如烟花之地的红颜知己;若以女性为主体,那就是除正妻之外的女子都是野花,哪怕妾也是合法配偶。由此可见男女对“野花”的判定并非统一的标准。

再对应到后代的问题,“野花”生的孩子是野果吗?肯定有人要拍案而起“可不就是野种嘛”!这个问题上男女的判断标准依然不一样。古代宗族社会中有嫡出、庶出之分,正妻生的孩子为嫡出,享有家族一等资源;妾室生的孩子为庶出,享有的资源要看母亲受宠程度和庶子的利用价值。是不是已经有人脑补庶出二、三、四、五小姐逆袭,吊打嫡出大小姐,走上人生巅峰的大戏了?赶紧回来!要说“野果”的问题了。

从男性角度出发,不跟他姓的是野果,即妻妾出轨,与人私通生下的孩子会被男方家庭认为是“野果”;从正妻的角度出发,非自己所生的是“野果”,即便妾生的孩子也有合法地位,即便那孩子叫着正妻亲娘。《红楼梦》里的探春、贾环就是身为妾的赵姨娘生的,但两个孩子要叫正妻王夫人为母亲,称生母赵姨娘为姨娘,表示尊卑有别。

那么看出问题来了吗?男性角度是一对多,女性角度则是一对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等观念呢?那就要从男权社会说起了。

封建社会中女子被视为男子的附庸,甚至是可以交换买卖的物品。哪怕是出身显赫的大家闺秀,也同样要以夫家为主的,也就是夫为妻纲。封建女子大多是相夫教子,没有自己的生存来源,只能依靠于丈夫,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即便大家闺秀母族强大,不愁吃穿,但地位仍是必争无疑的。如此一来,婚姻里最大的争端就是妻妾之间的战争了。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别说妻妾成群了。在以夫为纲的条件下,妻妾之间成了竞争关系。要想自己过得好,就得抱好丈夫的大腿,才能享有更多家族资源,比如俸利和地位等。于是女人们纷纷各显身手、勾心斗角,甚至于拿后代作为筹码,毕竟母凭子贵嘛。

近年来热播的宫斗剧就显示出女子争斗的景象,其残酷程度不亚于朝廷上的争权夺利,《琅琊榜》中霓凰郡主被越贵妃算计,求告无门时怒斥越贵妃“我在沙场上见万千敌兵,论狠毒,却敌不过你这个深宫妇人”。正所谓女人心不狠,脚跟站不稳。武则天为了巩固地位,亲生子女可没少杀,更别说对付一下情敌。此处不免要哀叹一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有人可能要说古代是一夫多妻制才会有那么多争端,现在都一夫一妻制,哪来那么多妻妾相斗。是么?只要翻翻新闻就会看到,某某女子被当街暴打,撕烂衣服;某某女子被泼硫酸毁容;某某女子强闯民宅破坏他人财产……这样的新闻绝对不少。这些遭到攻击侮辱的女子,都是同样的原因,即做了婚姻的第三者。一夫一妻制是没有妻妾争斗了,但也不妨碍男人到处拈花惹草啊。

只要有丈夫这个必争资源,那么女人之间无非就是与合法配偶斗还是与非法配偶斗的区别。然而无论结果如何,呈现的结果都是女人受伤,还是那句话“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说到底“野花”文化,是女性被当做附庸的结果,野花指责是男权主义的陷阱,但女人们却自甘沉沦其中。总以为打倒了对方,自己就是胜者,却不知是自己弱化了自己,把生命情感依托于他人还不自知。

很多女性遭遇丈夫出轨时,第一反应都是对第三者心生怨恨,对出轨主体的容忍度要明显高于第三者,因为潜意识中,丈夫与自己还是是共同体,还是自己人。外敌来犯时自然要一致对外,却不知这外敌是“自己人”引来的。

现代女性口口声声要求男女平等,但在潜意识中依然把自己当弱势群体,简单来说就是既想享受平等的权利,又想享有女子的特权,把男性当成可依靠的对象。是以即便当前对社会对女子的发展环境已经很宽松了,女人依旧逃不开为男人撕逼的戏码,硬是要分出个家花、野花的名分。

明白了什么是野花,我们再来问家花真的没有野花香吗?首先,女人如花,鲜花必然是需要精心打理,才能鲜妍美丽的嘛!通过上文分析,野花是在归属男人之前被称为野花,跟野味不是一个层级的,前者是归属问题,后者是长养问题。

野花是因为没有合法归属男性,而被称为野花,并不代表野花是无人照料、天生地养的野味。野花或温柔体贴,或活泼大方,或博学广识……这些品质都是经过培养得来的,只不过培养人不是自己。

当男人说家花没有野花香时,请扪心自问,是否有精心培植自己的鲜花?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好园丁什么花都能养的生机勃勃,不好的园丁怕是仙人掌都能养死,还何谈养花。再者从另一个角度想,自己不屑一顾的家花,不同样也是别人得不到的野花么。

第二,野花在吸引男人的前期不需要男人多大的投入,这个时候家花是男人有责任有义务培养的对象,集中又过大的投入让男人倍感压力。而且当家花在家庭中承受相夫教子的压力时,免不了唠叨、发火,也会因为忙碌没有太在意自己的仪容。相对来说野花就显得轻松可爱多了,毕竟野花可不管你穿衣吃饭,不给你上厅堂下厨房的忙碌,有的是时间收拾打扮自己,带给男人视觉上足以美好的享受。

野花的魅力就在于“野”,也就是自由,她不归属任何人,也同时接受来自于各个地方的目光与给养,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养鱼户。可望而不可即的占有欲让男人深陷其中,甚至不会注意到自己只是鱼塘中的一个。

所以要说家花香还是野花香,这个问题全看人的取舍,有人相信已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有人执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香不香还得看男人对婚姻的忠诚度和对合法配偶的看重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