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不聽話,不合她意就動手打人,最後養成愛動手的習慣。家長們都苦惱孩子難教育,但孩子動不動就打人的“攻擊性行為”,很大問題都處於家長的教育方式上,我們一定要找對方法,改變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我家孩子就是一個“暴力”典型,每次看電視時,如果沒有看到她喜歡的節目,就開始動手打手裡拿著遙控器的人。

平時別人誇她,心情變好了,也會拿小手拍你一下,有時候心情不好,直接上巴掌對你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不管孩子心情如何,就是喜歡動手打人。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有同樣的煩惱,孩子總是無故打人,且每次打人都沒輕沒重,不管對象是大人還是小孩,照打不誤。

其實這些行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教育所導致的幼兒“攻擊性行為”,家長想要解決孩子這種隨時隨地打人現狀,首先得了解一下什麼是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一、什麼是幼兒“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就是自己帶有目的去傷害另外一個人,分別有語言和身體上兩個方面的攻擊。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有時候拳打腳踢,甚至會動手輕拍你,這種小動作都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大人們可能感覺孩子的力度小,是在開玩笑,可實際上孩子就是在用身體去攻擊外界,去外界產生一定的反擊。

還有的孩子則是通過語言暴力去攻擊別人,喜歡辱罵、譏笑甚至諷刺別人,是一種從語言上產生對別人的傷害行為。

這個名詞最早來自於20世紀50年代的“波比娃娃實驗”,最後實驗表明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會使得他們出現這種攻擊性行為,實際上孩子自身並沒有任何情緒。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所以這都是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並且大部分“攻擊性行為”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二、幼兒“攻擊性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1、影響孩子社交

孩子如果帶有過強的攻擊性,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別人根本無法靠近,最後孩子身邊沒有辦法收穫到朋友。

所以對於孩子的社交方面,攻擊性行為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暴躁和孤獨

2、影響孩子素質

有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時就充滿禮貌,並且用詞溫柔,可是帶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語言表達時會顯得非常不文雅,直接影響孩子帶給別人的感覺,從而影響孩子在別人心中的印象,並且導致孩子內心素質也會受到影響。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3、影響孩子認知

如果孩子一直使用這種過激且暴力的攻擊性行為,最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形成這種錯誤的認識,就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從而使孩子看待事物時也帶有強烈攻擊性。

幼兒“攻擊性行為”,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需要盡到家長的職責,幫助孩子擺脫這種行為,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擺脫“攻擊性行為”?

1、教孩子合理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時,由於語言能力不發達,詞彙量不足,在語言表達上面會選擇這種簡短並且帶有強烈力量的詞彙,所以就會產生一定的攻擊性甚至在情緒高潮時,還會用上肢體的力量去發洩情緒。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在情緒來臨時,學會更加溫和地處理,而不是用帶有攻擊性行為傷害別人。

2、遠離“暴力源”

不少孩子都是跟動畫片,或者身邊的小夥伴學習,才產生的一種暴力行為。所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他們靠暴力過近,受到了負面的影響。我們需要讓孩子們遠離這些暴力,儘可能讓孩子能夠認識到更溫柔的世界。

家長一定要學會以身作則,不要再孩子們使用暴力,語言方面更需要注意,以此來教育孩子。

3、及時糾正

家長們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認為孩子們只是發洩情緒,就放任孩子這種攻擊性行為,最後只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耽誤孩子的人生。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這3招,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所以我們看到孩子有類似的暴力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當還是火苗時就得熄滅,不要讓這種行為有任何的發展。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很大程度上和家長的教育有關,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爸爸,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