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不立”算不算人生失敗?

曾在貼吧上,看過這樣一個帖子:

“30歲,自己的存款為0,真得就差不多該自殺了。”

網友稱自己已經32歲了,但還是一無所有,以前以為30歲的時候會是前途無量,但是等30歲的時候,才發現明明是前途無亮。

在知乎上,你搜一搜“30歲男人”,就會有很多焦慮30歲的提問。

“30歲的男人,得有多少存款才正常?”

“男朋友30歲了還沒有成績,值得與其共度一生嗎?”

“30歲男人一無所有怎麼辦?”

……

孔子在《論語》中曾提到過“三十而立”,原意中的“立”是隻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但現在,三十而立,已經演變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杆——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結婚、有沒有錢。所以,現在年輕人男性都格外恐慌30歲,生怕30歲時不能讓自己、父母、社會滿意。

男人“三十不立”算不算人生失敗?

三十而立,這道坎兒

《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就目前大多數人的情況來說,三十而立很難,人到中年,更多的是“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惶恐。

自古以來,男人30而立就一直被視為一個男性從幼稚到成熟的人生門檻,諸如30歲需要結婚、生孩子啊,或者要有一番事業等等,都成了眾人意識裡的共有模板,不得不去完成的一項任務。

久而久之,30歲就被絕大多數人賦予了同樣的重要性意義,彷彿過了這個年齡,男人就會神奇的從原本的年輕直接蛻變成了成熟穩重的大叔,也許是儀式感作祟,又或者心理會有所暗示,但是更多的也許是給自己設限。

男人“三十不立”算不算人生失敗?

被“30歲”阻礙了去路

成家立業,30歲無法確認男性是否立業,但大部分男性基本已經成家,隨著肩上擔子的加重以及生怕被同齡人甩開的自尊心,以及在物慾橫流趨勢下各類慾望,男性隨之而來更容易產生成就焦慮。

隨意網絡或者知乎,搜索“財富”,你會發現30歲永遠邁不過財富的檻,30歲社會需要你有所成就。

記得一場職場節目《你好!面試官》中,一位求職者,就因為30歲沒有給人而立的狀態,被人資拒絕。她的理由是,都一個30歲的大老爺們了,還對自己要求這麼隨性,完全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就因為這,一度引發了臺上嘉賓的爭執。

男人“三十不立”算不算人生失敗?

作家劉同認為,“三十而立,真的害了好多好多的中國男性。”

我很贊同劉同的觀點,中國人真得是被“三十而立”害慘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按照理想進度實現,不同的時間節點實現不同的人生目標。與過去相比,現代人按部就班,18歲上大學,22歲大學畢業,如果上個研究生、讀個博士那年齡就更大了;對於一個奮鬥時間只有短短几年的人來說,要想在30歲就能有房有車有老婆,如果不靠父母,那簡直難於上青天。

很多人不知道,“三十而立”的後面,還有一句:“不知禮,無以立”。簡而言之,三十而立,其實是“三十而知禮”,這絕不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有房有車。

真正的三十而立,往往跟錢、權、名、利都無關,而是作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能不能夠用最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生活。

就像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所說:“以後我要真誠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爾一樣思辨,像堂吉柯德一樣攻擊風車。無論寫詩或是做愛,都要以極大的真誠完成。眼前就是羅德島,我就在這裡跳躍——我這麼做什麼都不為,這就是存在本身。”

男人,不要因為三十而立,就給人生按下快進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的人趕上風口一炮而紅;而有些人需要歲月的沉澱;但終歸一點,只要啟程,終究不晚。人生,別把年齡看的過重,否則顯得生命太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