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她留学5载,归国后毅然投身彩色胶卷研究,并放弃出国进修机会,担起国家级项目的攻关使命;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让我国感光材料制造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能自行研制、生产彩色胶卷的国家。她是我国著名的感光材料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邹竞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邹竞,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乐凯研究院首席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无悔的选择

1936年2月,邹竞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平湖。1954年,邹竞高中毕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时,她在高考志愿表上全部填写了化学和化工院系。高考揭榜,她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1955年夏天,邹竞赴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

在苏联时,邹竞攻读的是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电影胶片制造及洗印加工专业。五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归国,获工艺工程师。而当她获悉中国正在河北保定建设一座电影胶片厂时,毅然决定到保定工作。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无止的攀登

当时工厂正面临苏联撤走专家,停止供应关键设备,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给职工生活带来种种困难的考验。邹竞进厂后被分配到刚组建的特种感光材料研究室从事军工胶片的研究,她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特种红外军工胶片的研制。急国防军工之所急,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的状况下,那年,年仅24岁的邹竞带着两个18岁的青工开始了高、精、尖特种红外胶片的研制。

当时的科研条件特别简陋,工作也格外艰苦,冬天像冰窖,夏天就似蒸笼。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邹竞带领她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在1965年之前成功研制出了红外胶片,接着她相继开发成功供公安侦察用的BHH-1型750红外航空胶片和军用BQHH-1型全色红外航空胶片,凭自己的力量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1965年,邹竞通过化工部组织的部级鉴定,并获国家科委科研成果登记,而当时,她仅29岁。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无私的奉献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科学的春天来到。这一年,国家科委通过化工部向厂里下达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温快速加工彩色电影负片和民用彩色胶卷研制"任务。当时,出国进修的机会也摆在邹竞面前,最后她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留下来和同事们一起担起"六五"项目的攻关使命。

当时,中国市场作为国外胶片厂商角逐的沙场,每年仅进口彩卷国家就要花掉1亿美元的外汇。"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绝不能长期依赖进口彩卷。我一直坚信,中国人既然能自力更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也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生产出能与世界名牌相媲美的彩色胶卷。"邹竞对此信心十足。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她花了7年时间研制成我国新一代高温快速加工5212型彩色电影负片。

其中,5212型彩色电影负片于1986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向原民主德国沃尔芬胶片厂进行全套技术转让,换回了民主德国高密度计算机磁带的成套技术,这是中国感光材料制造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后,邹竞和同事们翻阅上千本书籍,百余篇文献,经过无数次试验,在1986年研制出乐凯(100)日光型彩色胶卷(Ⅱ),实现了国产彩卷零的突破,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无限的突破

邹竞的研制步伐并没有停止,从1986年第一代乐凯Ⅱ型彩卷问世,到1993年第三代乐凯GBR100彩卷投产,邹竞和她的科研团队以平均三年更新一代的速度,接连开发了三代乐凯彩卷,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能自行研制、生产彩色胶卷的国家。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1990年,在万众瞩目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体育之声报》的记者首次将第二代乐凯彩卷用于新闻采访摄影并获得成功,也是国内新闻界首次用国产彩卷拍摄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活动。1994年邹竞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更让邹竞自豪的是,由美国、墨西哥、瑞典、俄罗斯、加拿大、英国等七国的十位世界级摄影大师组成的一个全部使用乐凯胶卷拍摄的作品展,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轰动。

进入21世纪,邹竞与她的科研团队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和透明导电膜,并已投入产业化生产。2010年,年近古稀的邹竞在其人生道路上又做出了一次选择,她应天津大学之邀,担任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学科博士生导师,开展纳米银方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邹竞表示,在今后的岁月里,她将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传承上。

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4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这位在"彩色王国"不断求索的可亲可敬的老人,抱着单纯的热忱,将毕生事业献给了祖国,纵使风霜雨雪,也从未放弃。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天津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天津大学官网、网络综合整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