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戍邊寫下一首詞,雖不如《漁家傲》有名,卻真實感人

說起范仲淹,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剛正耿直的官員,更是一個時時為國家前途思考的官員,不然在慶曆三年也就不會被宋仁宗看重,牽頭主持新政。范仲淹一生政績頗多,除了主持新政、改革學院、穩定地方之外,還曾戍守邊關。不過,他戍邊的身份不是武將,而是文官,要麼是安撫副使,要麼就是一州知州。

范仲淹戍邊寫下一首詞,雖不如《漁家傲》有名,卻真實感人

宋仁宗寶元元年,党項人李元昊稱帝,為了逼迫北宋承認西夏國,李元昊於次年對北宋發起戰爭,北宋邊軍不敵,戰敗於三川口,李元昊趁機兵臨延州城(今陝西省延安市)。消息傳到東京,朝野震驚,宋仁宗召回范仲淹,將之與韓琦、夏竦派往陝西,以抵禦西夏的進攻,夏竦位高權重,出任陝西經略安撫使,范仲淹、韓琦為副。

三人抵達陝西之後,范仲淹見西夏軍已經侵佔延州部分土地,延州局勢危急,於是在1041年秋自請代張存知延州,仁宗允許。范仲淹一邊築城、強軍,一邊與其他少數民族搞好關係,延州局勢稍稍穩定,但是見戰爭為百姓、士兵,帶去極大的痛苦,感由心生,寫下一首千古之作《漁家傲·秋思》,這首詞歷代評價極高,被認為是范仲淹憂國憂民的代表之作。

在很多人眼中,范仲淹是大才、是好官,可是忘了他其實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小佛認為在范仲淹戍邊作品中,最真實感人,最能體現他普通人身份的是《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戍邊寫下一首詞,雖不如《漁家傲》有名,卻真實感人

詞的一開篇,范仲淹便為大家描繪了西北遼闊之地的秋景:碧空中飄著朵朵白雲,黃葉飄落,野草也變黃了,放眼望去,滿地的黃色,黃地遠處與江水相接,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遠望去與天空一個顏色,這或許就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的那樣——秋水共長天一色。

斜陽映山,江水接天,而那芳草遙遠的伸向遠方,無邊無際,似乎比斜陽更遠,看不到盡頭,遍地金黃的西北哪來的芳草?那不過是暗指自己的故鄉,斜陽尤可見,故鄉卻不見,心中何其悲。

“黯鄉魂”,直抒胸臆,戍邊不能歸家,每每想起家鄉,總是讓人黯然神傷,滯留外地的落寞充滿心底。思鄉之情如何排遣?只能期待每晚做夢的時候能夠夢迴故鄉。

如果夜中失眠又該如何是好?依舊不願意選擇在明月之下倚靠小樓眺望遠方。望再遠有什麼用,也望不見故鄉,一人獨倚只能徒增孤單與寂寞。有什麼能夠幫著化解心中的憂愁和思鄉之情呢?借酒澆愁罷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美酒下肚,憂愁更重,那酒似乎已經全部化作眼淚,順著臉頰滑下。

范仲淹戍邊寫下一首詞,雖不如《漁家傲》有名,卻真實感人

范仲淹思鄉情切,想要排遣,卻不曾想曲曲折折:回鄉不成只能寄託於美夢;美夢難成,獨倚高樓,空增離愁;借酒澆愁,愁更愁,美酒變清淚。思鄉之情終究還是化作了兩行清淚,全詞黯然收尾,是那樣的真實感人。

參考資料:《全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