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修到南屏數晚鐘,目成朝暮一雷峰。纁黃深淺畫難工。

千古蒼涼天水碧,一生繾綣夕陽紅。為誰粉碎到虛空。

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一生繾綣夕陽紅

這是晚清詩人陳曾壽1924年在杭州西湖邊南屏山下生活時寫的一首詞,這一年作者四十來歲,經歷了清朝滅亡、軍閥混戰、日本挾持,經歷了人生的種種離亂和災難,終於從東北迴到杭州生活。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諡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

乍看一下,這首《浣溪沙》寫的是西湖的風景:作者住在南屏山下,天色將晚,山上寺廟的晚鐘一聲聲傳到山下,從早到晚看著這一個雷峰塔。黃昏時分滿天晚霞給雷峰塔映上絢麗多彩的顏色,美麗極了,沒有一個畫家能畫出它此刻的絢麗景象。千百年來這青天碧水就一直這麼蒼涼,我這一生最剪不斷的就是這夕陽美景了,而這雷峰塔是為誰粉碎,到現在只剩下虛無了呢?

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目成朝暮一雷峰

細細品來,方覺詞中每一字都在訴說著晚清遺民數不盡的寂寞與哀愁。“修到南屏數晚鐘”,“修”即修行,是指經歷漫長而艱辛的活動達到一種境地,俗語有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可見“修”這一過程之艱辛,作者不說“住到”,偏說修到,這一“修”字道出了太多的感慨,寫出作者“到南屏數晚鐘”之前的坎坷與不易,陳曾壽經歷了晚清的滅亡,國民革命,東北得偽滿,歷盡千難萬險、千辛萬苦,終於住到了這西湖邊上的南屏山下,這不正是“修”嗎?再說這個“數”字,作者在南屏山下聽著一聲聲晚鐘傳入耳中,而他沒有說“聽晚鐘”,而是說“數晚鐘”,我們什麼時候會去數這一聲聲的鐘聲?是在愁緒滿懷的時候,就像失眠的雨夜聽階前滴滴水聲,如蔣捷的《虞美人》中“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作者在此用“數”,那一聲聲的晚鐘傳到耳邊,彷彿是敲在心上,一下下敲打著他的寂寞和哀愁。

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修到南屏數晚鐘

“目成朝暮一雷鋒”,“目成”這兩個字也頗有深意,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屈原的《九歌 少司命》中,按照楚地的習慣,祭祀神靈時如果請的是男神靈就要用女巫,如請的是女神仙就要用男巫。少司命是男神仙,所以用女巫的口吻,其中兩句“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祭祀的大廳裡都是迎神的美人,可那神靈只對我看了一眼,我們就彼此傾心了。宋·賀鑄《換追風》詞:“掌上香羅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盤中,目成心許兩匆匆。”這就是所謂的“目成心許”吧,目成心許,至此終年,共挽鹿車!作者在這裡對雷峰塔用“目成”兩個字,說明作者對雷峰塔的專注之情,作者是如此的執著專一,從早到晚看這著唯一的雷鋒塔,將所有的情感都寄託在雷峰塔上,而此時雷峰塔“纁黃深淺畫難工”真是美麗極了,黃昏時滿天的晚霞照映這它如此的絢麗多彩,沒有一個畫家能畫出它的絢麗的色彩。

自雷峰塔建造之初,到那日作者來到這裡,從北宋到民國,千年往事已隨風飄去,唯有這雷峰塔一直矗立在這青山綠水的西湖之濱,見證了塵世千古興亡。所以作者接著寫到“千古蒼涼天水碧”,而這幾個字除了寫塵世的千古興亡之外,還有一個故事。天水碧,淺青色。古代絲帛染色名。相傳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姬妾所染。《宋史·南唐世家》: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有一次在染色的時候,把沒有染好的絲帛放在露天過夜,絲帛因為沾上露水,起了變化,竟然染出了很鮮豔的綠色。後來大家都按照此法染色,並且把這種綠色叫做“天水碧”。後來“天水碧”一詞出現在很多詩詞作品中。如歐陽修的《漁家傲》中“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欲落又開人共惜。秋氣逼。盤中已見新荷菂。”,元劉因《薔薇》詩:“色染女真黃,露凝天水碧。”宋舒嶽祥的《碧桃》中“陳宮露唾天水碧,粉黛欲學爭諮嗟。”等。

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千古蒼涼天水碧

後來南唐亡於北宋,而作者此時所經歷的又是清朝的敗亡,這雷峰塔在西湖邊上見證了多少朝代的盛衰興亡。“千古蒼涼天水碧”,表面上寫風景,實則隱藏著那麼多的感慨。而清朝滅亡,陳曾壽作為一個漢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捨和感慨呢?其實他是不忍心溥儀,清朝的腐敗和滅亡責任並不在於溥儀,溥儀登基時才三歲,他有什麼責任?而溥儀對陳曾壽的感情也頗深,陳曾壽是溥儀皇后的老師,溥儀非常信任他,離開天津時把天津的事務交給他處理,後來溥儀到東北,幾次叫陳過去,陳不願意做偽滿的官,最後溥儀說你來看我們祖先的陵墓吧,他不得已才去了東北。這種感情是在是說不清楚,內心也無法擺脫,無可奈何,但是他也不多說,也不解釋,只說了一句“一生繾綣夕陽紅”,說他這一生所繾綣的,所不能擺脫的,就是這即將消失的夕陽了。後來連“目成朝暮一雷峰”的雷峰塔也倒了,也“為誰粉碎到虛空”了,為什麼連這麼一點點聊以繾綣的對象也不能保留呢?現在除了夕陽,詩人連一個留念的對象也沒有了。

獨留這份“一生繾綣夕陽紅的辛酸與無奈,幾個人能體會?

一曲《浣溪沙》,述不盡晚清遺民的寂寞與哀愁

繾綣夕陽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