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自主”與嫌疑人發生性關係比例攀升,檢察官給出怎樣的建議?

​​近期,多起性侵未成年人事件引發人們的關注和反思。而如何落實好去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保護未成年人的“一號檢察建議”,徹底斬斷性侵未成年人的魔爪,各級檢察機關任重而道遠。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檢察院瞭解到,該院去年以來共受理審查起訴性侵幼女類案件21件,其中有13件是嫌疑人未使用暴力手段,通過談戀愛的方式,加之被害人性教育不完全,仍處於好奇懵懂狀態,“自主”與嫌疑人發生性關係的,佔該院辦理的相關案件六成以上。

  辦案檢察官經梳理分析這些案件發現,家庭教育管理長期缺位、網絡“汙”文化零距離接觸、學校性教育存在“偏頗”等因素,致使此類案件數量不斷攀升,亟待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並形成合力,開展全方位治理。


家庭性教育長期缺位
未成年人容易性迷茫


幼女“自主”與嫌疑人發生性關係比例攀升,檢察官給出怎樣的建議?

今年3月,一起性侵多名幼女案移送江陰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審查後發現,2019年4月至6月期間,犯罪嫌疑人王某通過社交聊天軟件搜索、結識未成年在校女生,以虛構年齡、姓名等身份信息的方式騙取被害人信任,以談戀愛為幌子,在明知對方未滿14週歲的情況下與這些被害人發生性關係。直至案發,王某採用上述手段先後強姦幼女4人。今年4月,江陰市檢察院以涉嫌強姦罪對被告人王某提起公訴。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嫌疑人沒有使用暴力行為,涉案被害人均呈現出‘性自主’的跡象。”該案承辦檢察官王威野稱,所謂“性自主”,其實是未成年被害人表面化的“性自願”,實際上未滿14週歲的女童在性表達意志上仍是不自由、不成熟的。

  “這背後其實隱射了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缺失,其中家庭教育管理‘長期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王威野說,在該案中,被害人許某就向王某說過,自己曾看到家人在觀看色情影像,但家人並未讓其遠離。

  “其實,很多家庭的性教育都存在缺位,尤其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傳遞性觀念。”江陰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張濤認為,長此以往,未成年人就會產生“性迷茫”,無法區分“安全地帶”與“雷池禁區”的界限,極易造成未成年人呈現出表象化的“自主”。

  同時,由於部分家庭對未成年人疏於管教,對可能致使遭受性侵的因素防範不夠,致使被害人接觸到某些成年人交際圈,受到引誘後形成了不正確的性觀念。就王某一案,其中有兩名被害人為去酒吧、歌廳消遣,只是告訴家長需要在外留宿,而其家長並未詢問緣由均予以同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對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作用。”江陰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趙宇峰認為,家庭教育管理需要“長期在線”,第一責任人應當“履職有力”。


網絡汙文化氾濫成災
須建立分級保護機制


幼女“自主”與嫌疑人發生性關係比例攀升,檢察官給出怎樣的建議?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未成年人很容易通過視頻網站、社交軟件、遊戲App等非正常渠道獲取各類“性知識”、不良信息等,大量網絡“汙”文化零距離侵入未成年人尚未形成的性觀念。

  《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18歲以下)的規模為1.69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

  “雖說有一些網站或遊戲軟件會設置‘青少年模式’,但因身份認證措施缺乏,禁入門檻形同虛設。”張濤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這就導致了未成年人可以隨意進入成年人的網絡社交圈,提升了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的風險概率。

  正如該院辦理的劉某強姦案,涉案被害人長時間沉迷於各類手機App、網絡遊戲等,通過網絡空間結交朋友,從而認識了嫌疑人劉某,短時間內二人就由線上戀人發展為線下男女朋友關係。其間,被害人常使用戲謔性的網絡流行用語,向對方發送色情圖片、視頻,甚至主動要求發生性關係。

  “目前,如何防止更多未成年人免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建立較為完善的分級保護、過濾篩選等機制至關重要。”張濤說。

  今年3月,《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施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未成年人獲得違法和不良信息。正在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專門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未成年人網絡立法進入了“快車道”,為營造風清氣正、安全潔淨的網絡環境,護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打下法治基礎。


性教育課程存在缺陷
多方合力堵監管漏點


幼女“自主”與嫌疑人發生性關係比例攀升,檢察官給出怎樣的建議?


除了家庭教育管理長期缺位、網絡“汙”文化零距離接觸外,學校性教育課程設置缺失也是一大誘因。

  據瞭解,有些學校雖開設了性知識課程,但只停留在學生“自己看”層面,甚至有些家長對學校開設性教育課程持有反對意見,認為“不合時宜”“有傷大雅”。多方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性教育課程的推進和質效,也影響了未成年人對何為性侵行為的判斷,以及遇到性侵時該如何求助等。

  正如該院辦理的顧某強姦案,被害人徐某面對嫌疑人要求發生性關係時,彷徨不知如何處理。徐某向承辦檢察官敘述,其所在學校並未教授過她們面對此類情形如何應對的策略。

  “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學校也是主要陣地之一。有效加強未成年在校學生的性教育,對預防性侵害有重要作用。”江陰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魏宏溥向記者介紹,目前,由江陰市檢察院聯合教育局打造的五門防性侵課程已在全市範圍鋪開。據悉,該課程是江蘇省首次將防性侵課程納入生命教育主題課程。

  對如何遏制上述情況的發生,江陰市檢察院建議,各地應多方合力全面堵塞監管漏點,具體措施包括:

  一是強化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管理。婦聯、學校和教育部門等要加強溝通合作,建立完善親職教育工作機制,尤其是對監護不力的家長開展強制親職教育;通過對未成年人家庭開展教育活動,加強對未成年人管理約束,改善未成年人成長的家庭環境;將中小學生家庭性教育納入教學體系,編寫和出版家庭性教育參閱資料,讓家長們系統科學地掌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二是推進“一號檢察建議”落實。從嚴從重打擊校園內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和學生保護工作機制;組建專業化性教育教師隊伍,以價值觀自我保護為重點,全面研發中小學生性教育教材。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中小學生防範性侵害意識。

  三是淨化網絡空間。網信、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開展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清理網絡不良性信息等工作,並指導未成年人監護人學習網絡知識,提升網絡素養,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避免未成年人遭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來源:法制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