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當孩子放學回家,興高采烈地向你講述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時,你是否因為忙著做飯,對孩子說的話心不在焉;或者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傷心回家,你沒有問發生了什麼事,還責怪孩子太笨老受欺負;孩子高興地告訴你,他考試考了好成績,你不但沒有表揚孩子,卻警告孩子不許驕傲······

在生活中,這些事情在父母看來都是小事,卻不知道父母認為的小事,也許會對孩子無形中造成看不見的傷害。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的感受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什麼是情感忽視?

童年情感忽視領域的開創者,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這本書中定義到:

情感忽視是指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比如:孩子哭得時候,父母會制止孩子“閉嘴,不許哭!”

孩子跟父母講話時,父母會說“一邊玩去,別在我這兒礙事。”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而父母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因為父母的情感回應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依戀理論提出者、精神科醫生約翰·鮑爾比依戀理論是用數千小時觀察母親與嬰兒、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得來的,這個依戀理論認為,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裡,母親要即時的連貫的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樣孩子才能和母親建立和發展一種安全健康的依戀關係。

母親的這種回應,包括幫助孩子知覺自己的情緒狀態,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繼而幫助孩子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且,這份依戀是孩子能夠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象,以及從小到大的良好的總體幸福感的基礎。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羅馬尼亞的孤兒院現象也能證明這一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羅馬尼亞人口大量消減。當時政府出臺了一項政策,讓婦女多生孩子。但是很多家庭經濟困難,沒辦法撫養這麼多的孩子,很多孩子在出生後就被送到了孤兒院,由國家統一撫養,但孤兒院的孩子太多,工作人員照顧不過來。這些孩子基本上每天在看看天花板、牆壁中度過,沒有人給他們關愛。

羅馬尼亞孤兒院中的孩子,在無助和孤獨中長大,,沒有與母親建立親密感,長大之後,便出現各種問題。羅馬尼亞孤兒院事件說明,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接觸與情感及社會支持,是促使一個人正常且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積極回應可以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也就是說,孩子有情感需求時,家長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霍思燕和杜江的兒子嗯哼是個情商很高的小暖男。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當嗯哼被小玩具扎疼了腳,大哭起來,喊著:“好疼,”並一氣之下把玩具扔到很遠的地方。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霍思燕跑過去抱著嗯哼,第一句話是:“這麼尖,紮了肯定很疼”,她先用擁抱連接了孩子腳被扎後,心裡難過的情感,又用共情認可了孩子的情緒,“紮了肯定疼”,等到嗯哼不哭了,才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亂丟玩具是不對的。

正是霍思燕對孩子情感需求的積極回應,嗯哼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小朋友,會主動幫媽媽揉受傷的腳,又是擔心媽媽感冒而做主將媽媽要的冰咖啡換成“熱美式”,還從不吝嗇對媽媽的愛和誇讚。

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書中也說到:當父母關注孩子獨特的情感天性時,他們會撫養出情感上很強大的成人。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而經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成年後表面看起來也很正常,但是他們通常意識不到情感忽視帶來的影響,只要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他們都傾向於責備自己,並且會發現自己在情感需求有哪些不對頭。

正如佛洛伊德所說:“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被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卻會頑固地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恆久的影響力。

有這樣一個孩子,從小由保姆帶大 。父親常年周旋於政治場,母親忙於社交應酬,對他基本不管不顧。

不管不顧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在上學期間給母親寫信,母親從來不回;去印度服役的三年期間,母親只寫過兩封信,信裡還不是對他噓寒問暖,而是家裡的報喪信。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這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受到父母長期的冷落忽視,後來即便他功成名就,但他卻一輩子受著抑鬱症的的困擾。他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可以看出,丘吉爾從小就是一個被忽視的孩子,這種長年累月的情感忽視,是導致他身患抑鬱症的源頭。

就像兒童精神病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過的:“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而缺失這種必要的情感連接,孩子也許還會成功,但會感覺自己內心空虛,像缺失了什麼必要的東西,他們苦惱而掙扎,卻沒人看得到”。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另外,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中談到,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述情障礙。

述情障礙是指對情緒的認識和理解不足。述情障礙在一個人身上最極端的表現是無法辨認自己和別人的情感。

一、”我怎麼啦?”:不熟悉自己的情緒。

在情感忽視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對自己的情緒不熟悉。他們很難識別自己的情緒,也難以區分情緒與情緒之間細微的不同。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幫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感。

比如:一個會照料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長,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會關心孩子的情緒:“這件事讓你感到很難過?”,於是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難過”;而情感忽視的家長,當孩子鬱悶、難過時採取無視孩子的態度,或者嘲笑孩子的軟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為什麼會難過,不明白自己的內在為什麼有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二、“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難過?”: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也容易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我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推測他人的需求,而被情感忽視者長期不關注自己的情緒,因此也不會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雖然能意識到他人情緒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讓別人好起來。

曾經有個朋友,別人如果在他面前難過或傷心時,他經常會嗤之以鼻,並且說,“為這點事難過,值得嗎?”時間長了,他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這個朋友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管他,他基本上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學,父母對他情感需求更是極少關注。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三、“我是個低自尊的人”:情緒被否定造成的自卑。

我們都是通過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來發展我們的自我概念。而影響最大的反饋來自於我們的父母。這個過程進行得正確時,人會形成一個平衡的、現實的自我評價,而這也是自尊的基礎。

可是,如果孩子的情緒感受經常的被父母忽視,那麼父母就無意中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你的情緒是不被接受的”。當孩子的情緒自我被否定了,這個信號就等同於:“你,不重要;你,不被接受!”

所以,父母的情感忽視,使孩子的自我評價往往極度偏向負面,也就是隻能注意到自己的缺點、錯誤,形成低自尊人格。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總而言之,在童年期遭受過情感忽視的人,會無法識別自己的情緒,會不知道怎麼關懷自己,不知道怎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會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情感需求。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無論我們作為父母做錯了什麼,都是可以修復、彌補的。如果對孩子有過情感忽視,那就從現在改變,孩子有難以置信的適應性。孩子就像小海綿一樣,會吸收我們給予的所有東西。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所以只要我們改變了給孩子的東西,孩子也會改變,通常在一段適應期後就能看到。除此之外,你自身的改變也會慢慢影響你的孩子。你的改變越多越積極,孩子的改變自然也會越多越積極。

父母要關心自己、愛自己。

喬尼絲·韋布博士在書中寫到:你越關心自己、愛自己、理解自己、重視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關心、愛惜、理解和重視孩子和他們的感覺。

前一段時間,papi醬的排名上了熱搜。papi醬認為:“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的這一生,是和我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papi醬的言論,引起了不少人的強烈贊同。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喜劇之王卓別林說過:“愛自己,是一切快樂的根源。”

哲學家巴斯克裡也說過:“如果你不愛自己,你將永遠不會去愛他人。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有更多能量愛孩子。

父母提高自己的自我情緒的分辨率。

父母要想能夠與他們的孩子產生情感共鳴,他自己必須是一個認識並理解大部分情緒的人。他要會細心觀察,才能看到他的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父母要提高自己對情緒的分辨率。

《硅谷最受歡迎情商課》作者陳一鳴的話說,要像用放大鏡一樣,提高觀察自我情緒的分辨率,更加清晰地覺知自己的情緒。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提高情緒分辨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過正念、冥想等內觀方式提高情緒覺知能力;

通過觀察身體變化來覺知情緒變化,如憤怒前的胸悶;通過寫情感日記,觀察記錄自己情緒的方式提升。

儘量做個“足夠好的媽媽。

兒童精神病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創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足夠好的媽媽”,來描述一個滿足孩子各種需求的稱職的媽媽。“足夠好的”育兒之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管在何時,在哪種文化背景下,核心都是需要為人父母者識別出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物質需求。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情感傷害?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我們經歷了什麼,而是我們如何對經歷進行解讀”。

父母可以嘗試IAAA的情緒管理方法。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著“識別”(Identify)、“接納”(Accept)、“歸因”(Attribute)和“行動”(Act)

1、提高情緒粒度,識別情感。

情緒粒度是指不管辨認別人的的情緒還是辨認自己情緒的能力。

心理學家Barret研究發現:當你能精確地描述了當前發生裡什麼或者你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時候,你會更容易找到處理這種情緒的解決方案。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如果父母一開始能準確的識別的孩子的情緒背後的需求或者會跟孩子討論自己的情緒,孩子就可能習得更高的情緒識別和命名能力,從而也就學會了怎樣解讀自己的情緒,進而解讀他人的情緒。

情感忽視的影響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孩子沒有識別各種情緒的體驗,無法確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先分辨出來,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並給情緒命名。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增加孩子的情緒概念庫。很多人可以通過學習新的情感概念提高他們的情緒粒度。如果你將這些概念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你的大腦會自動應用它們。

因此,編一本屬於孩子的“情感概念詞典”也很有必要。在這個詞典裡,父母準備500個描述情緒的詞彙。讓孩子可以跟著描述,去表達增加的情緒。

2.接納孩子的情感。

接納孩子的情感,核心在於不要批判。你不需要直接批判孩子:“你現在的情緒不好”。

而是問孩子:“你現在感受怎麼樣?你身體是什麼感覺?如果情緒有顏色,它是什麼顏色?”等等。孩子可以盡情的去感受自己的狀態,儘可能把這種感受描述出來。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3.情感歸因。

在這一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找到原因。既然剛才已經儘可能去感受自己的狀態,可以問問孩子:

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哪個因素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如果孩子找不到理由的話,可以試試回憶上一次有這種感受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兩者有什麼共同點。通過這種共同點的發現,嘗試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4.幫助孩子將情緒化為行動。

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情緒通過行為表達出來。

剛才你已經幫助孩子嘗試去尋找情緒背後的原因,那麼當孩子找到這個原因之後,就可以嘗試通過一些行動去解決。

舉個例子,當孩子感到抑鬱時,他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想跟任何人說話,這是孩子應對悲傷的習慣性行動。

事後,你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尋找一種更合適的、科學的排解悲傷的方法。比如:打球或者跑步,讓自己動起來,不要讓自己沉緬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有述情障礙,怎麼解決?父母改變

《管子》曰:“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培養一個人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有情感忽視並不可怕,只要父母及時改正,改變自己,並且採用IAAA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