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面没有茶

沙茶面没有茶


第一次吃沙茶面是在同安(是的,同安为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中门口的小吃店,一碗面三块钱,跟去食堂吃饭差不多,有时候吃腻了米饭,就到门口打打牙祭。一开始不敢点沙茶面,看它表面浮着一层鲜艳的红油,怕辣。每次都点清汤面,两块钱,一把“湿面”(碱水油面)几根青菜,装在不锈钢小盆里,稀里呼噜吃着,大大的满足。后来在舍友的带动下,慢慢也敢尝试了。有天中午放学后,饥肠辘辘的我们正埋头吃面。隔壁桌先吃完的同班男同学付钱时,大手一挥,对老板说:那桌的钱也一起结了。把我们几个感动坏了。

沙茶面没有茶


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台湾的电视台长大的,台湾引进翻译的日本卡通,吴宗宪的综艺节目,翻拍自日剧的台湾偶像剧……以至于我上了大学,发现舍友们忆当年说的是啥我都听不懂,什么董浩叔叔,大风车,金龟子……在我们这群闽南80后里,吴宗宪和康康承包了我们少年时期的大部分笑点,那时候男同学的口头禅是“小明在一次车祸当中……”而我们班正好有个小明,不是外号,就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小明。虽然节目里并不存在的小明当选为“本年度最凄惨的小朋友”,但我们的小明却是“团宠”(当时还没“团宠”这个说法,非要说,那就是“吉祥物”)。正好,小明的姑婆在离学校不远的马路边开了一家沙茶面店,我们班同学就经常三五成群去“包场”。小明戴着黑框眼镜,瘦瘦小小的,有时候也去帮忙,安静地端面,安静地笑着。

沙茶面没有茶


我们站在灶台边点餐,一口大锅在灶台上沸腾,橙色的浓汤冲开厚厚的红油,把雪白的鱼丸金黄的炸豆腐逗弄得上下翻滚。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配料可选,我们一般就是选标配,鱼丸豆腐。豪气一点的同学加个“肉茸”就是顶配了。点好后,自己去消毒柜拿木筷子瓷勺子,蓝色的塑料凳子,长方形的折叠桌子。那时候也没手机玩,大家都仰头伸长脖子看墙上的小电视,平时都是播阿婆们喜欢的电视剧。一到特殊时期,比如世界杯,我们班的男同学会抛开绅士风度占据电视机底下最佳位置,眼睛盯着电视,手里的筷子也不闲着,往嘴里送面,常常会因为太激动被呛到,还要辩解一下:哎呀,今天的汤是不是比较辣。

其实吃沙茶面要有仪式感的,不然真的会辣到。面端上来了,最诱人的是那块方方正正足足有半个手掌大的炸豆腐,原本金黄酥脆的外皮在沙茶汤里浸泡熬煮,已经吸饱了汤汁,被阿婆细心用剪刀剪出一个十字架,露出雪白柔嫩的内心,让人无法抗拒。你一定会拿起筷子直奔豆腐的怀抱,不,先忍一忍!请先拿出略显粗笨的粗瓷勺子,舀一勺泛着油光的汤,抿一口,细细品尝,花生酱的浓香,沙茶的微辣,还有各种神秘的配料组成一颗颗小炮弹肆意轰炸你的味蕾,让你对闽南清淡饮食的印象轰然倒塌。接着,拿出筷子,把碗底被配料压实的面挑松,让每一根面条都裹上浓郁的汤汁,从略带苦涩的碱面蜕变成Q弹爽口的沙茶面,就只是一勺沙茶汤的距离。现在,“开光”仪式完成,可以大块朵颐了。

沙茶面没有茶


对了,要特别提防碗里的鱼丸,看似无害,其实杀伤力最强。沙茶面里的鱼丸一般是包馅的,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吃不了热鱼丸,千万不要急吼吼地用勺子舀起来就咬。我第一次吃灌汤包的时候,筷子一夹就往嘴里塞,被烫得眼泪汪汪,舌头差点熟了。而包馅鱼丸一咬,你会听到悦耳的一声“滋”,一股油腻滚烫的液体已经糊住你的眼镜,更严重的,坐你身边的人被你滋了一脸,此刻正拿着纸巾手忙脚乱。对付包馅鱼丸,要智取,要找出破绽,攻其软肋——360度无死角检查一遍,找出皮最薄的地方,通常已经煮得有点透明了,然后左手用勺子限制它的行动,右手拿筷子,以拆弹专家的谨慎,轻轻戳破那层皮,看它汩汩地往外冒油,你就成功降伏它了。

小明姑婆的沙茶面店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金宝沙茶面,应该已经成为同安的网红店了吧?反正几乎每个去吃面的人都会发一条带“同安金宝沙茶面”定位的朋友圈。我后来吃过好几家沙茶面,也算阅“面”无数了,岛内的普遍偏甜,汤底里加了冰糖(我上中国饮食课的时候,秉根爷爷说闽菜偏甜,南方人爱吃甜食,我还很不服气,我大概是个假闽南人)有些店的汤底发苦,可能是做花生酱的花生炒糊了……每次吃完,总是期待下一家会更好吃。

吃沙茶面,是对选择困难症患者最大的考验。二三十种配料一盒盒一盘盘在冰柜里排列整齐,像一个踏着正步迎面向你走来的受阅方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让你再从中挑几个凤毛麟角,真是左右为难啊!我属于比较专一的,卤大肠或者大肠血,鸭胗,猪肝是我最常点的,大肠有嚼劲,鸭胗脆脆的,猪肝粉糯,各有滋味又不会喧宾夺主抢了汤底和面的风头。

沙茶面没有茶


正如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沙茶面里也没有茶,所谓沙茶不过是爱喝茶的闽南人给南洋来的香料调味料起的本地名字,就像我们把特朗普称为“川普”,一下子就接地气了。下南洋的中国人和马来人一起催生了娘惹美食,南洋的香料sate(沙爹,沙茶)随着回家的闽南人在闽南落地生根,产生了沙茶面这一特色美食。而随着我们内地文化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那些年被台湾综艺节目承包的笑点上,现在长着沈腾、黄渤、徐峥等等等等。印象很深的台湾广告声犹在耳——一头牛竖着大拇指说“牛头牌沙茶酱”,那时候还不知道沙茶酱为何物(农村娃孤陋寡闻),而现在,随便村里的小超市就能买到。那时候,忙里忙外煮面洗碗的婆婆们也不会想到,她们的小店会成为同安城的著名打卡点。那时候,吃着沙茶面看着电视嘻嘻哈哈的少年们,也不会知道,面店还在,而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

沙茶面没有茶


沙茶面做法

现在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店都不开门,即使开店了,也不提供堂食,而等我把沙茶面打包回家时,估计面都泡烂了。该怎么安抚躁动不安的馋虫?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暴富),何以解馋,唯有自己动手!

两勺沙茶酱,三勺沙茶辣,两勺花生酱,两勺食用油,加水稀释一下,简易版汤底熬起来。利用煮汤底的时候,准备配料,冰箱里有啥放啥,鱼丸,火腿肠,鸭血,豆芽……最重要的,炸两块金黄金黄的豆腐,放汤底里熬着。然后,就可以烧一锅水下面啦,面熟了捞起顺便烫几根青菜码在面上,豆腐放C位,鱼丸是左右护法,其它配料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所有配料码放完毕,像一群虔诚的信徒翘首企盼,那从天而降的神迹——一勺滚烫的沙茶汤助它们完成升华。重口味的可以再加一勺蒜蓉,完美复刻人气小吃沙茶面!

沙茶面没有茶


沙茶面没有茶


本文所有配图,都是本吃货亲手煮的沙茶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