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義和團的“扶清滅洋”?

吳半


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不容置疑的表達了,當時中國人民對外國人的態度。雖然,其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可以視為一種樸素的愛國主義。“扶清”一詞的提出,則表達了,農民階級對自身階級屬性認知的不明朗,代表滿漢大地主階層利益的晚清政府是不可能對義和團充滿信心的。所以“扶清滅洋”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這也從義和團運動最終的結尾相呼應。毛澤東同志很早以前就指出,沒有農民階級幹不了的事,也沒有農民階級能幹成的事。所以小農經濟下的農民階級以其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指導思想,以不太科學的鬥爭方式為主要手段,幻想式的為改變當時中國之面貌而做的努力,雖然有其可嘆之處,但更應該認識到其可貴可敬之處。因為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我們都難以超越歷史限制,但這並不能代表我們不能為之努力,從而推動歷史的發展。



無逸呀


謝謝!扶清滅洋有百年,史學家們該言談,隨說咱沒表決權,村夫也能敘己見。

現代人要論百年前的事,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問題,過去那是啥時期,假如有個衝鋒槍,洋人他敢去惹你?統領全球沒問題,能當世界大皇帝,比喻拐彎再回去,咱從實際再分析。

大清朝也是咱中國,祖輩們的事情不亂說,胡亂評判咱前輩?妄自菲薄可有罪;既然清朝也是咱祖國,先祖扶清滅洋是否算愛國?洋人騎在咱頭上,無惡不作隨便搶,壞事做絕很瘋狂,您說?該怎樣?

清末政府卵弱無能,加上個別的貪生怕死的、賣友求榮的、不但不抗洋,而且又把漢奸當,為虎還作倀…。這正是國難方顯忠良將,無論大清怎麼樣,滅洋保家把命喪,誰沒兒女和爹孃,看著親人遭禍殃?空喊口號能滅洋?男兒就應敢擔當,寧可死在戰場上,也給國人去掙光,隨然有些不妥當,但是我們的先輩們大多還是正能量,決不能貶低該讚揚!

近代史上英雄多,義和團隊很愛國;大清閉關光鎖國,八國聯軍欺負我;歷史教訓記心窩,國家強盛怎有禍?先祖輩們請安歇,如今國人挺團結;若有他國再侵略,肯定各個被殲滅。



華夏梅花拳俱樂部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加緊侵奪中國沿海港灣、深入內地掠奪路礦資源和權益,並不斷策劃瓜分中國。清王朝無力阻止和抵禦帝國主義的侵略,反而鎮壓了救亡圖存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源自於義和拳、梅花拳和大刀會等民間秘密結社。義和拳、梅花拳最初流行於山東、直隸(今河北〉等地,以設壇練拳並以“保衛身家,防禦盜賊”為號召,吸引群眾參加。大刀會原屬白蓮教系統的八卦教分支。這些不同源的秘密結社,經過長時間的互相對立或互相滲透的演變,到了公元19世紀未,在反對外來侵略勢力的基礎上,逐漸匯成一支反帝愛國的洪流。

義和團參加者主要是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勞動群眾、無業遊民。公元1896年以後,山東曹州(今菏澤)等地的大刀會、德州一帶朱紅燈為首領的義和拳,都進行過反對外國教會侵略勢力的鬥爭。義和團缺乏統一的組織,其基本單位是壇口、壇場和拳廠,以某一城鎮自然村為基點,各自形成獨立的拳團單位。每壇設老師、大師兄、二師兄等名目,主持練拳、指揮戰鬥及管理日常事物。婦女則組織紅燈照、青燈照等組織。各壇之間,互不統屬,有時臨時相商,以傳帕等方式,聯合行動。

公元1899年下半年,義和拳等組織逐漸改稱義和團。山東義和團首先提出“扶清滅洋”口號,為各地義和團所接受,它吸引更多的群眾參加反侵略鬥爭。次年春,在華北、東北各省獲得迅速發展。京、津一帶聲勢尤為浩大,僅北京城內設壇即達800餘所。

義和團的反帝鬥爭,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俱。公元1900年4月,英、德、美、法等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在短期內將義和團“剿除淨盡”。5月下旬,各國政府進而以“保護使舘”為名,陸續派軍隊進入京、津,頓使局勢緊張。

6月10日,英、法、日、俄、德、美、意、奧八國,組成2000餘人的侵略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帶領下,由天津出發,乘五列火車,進犯北京。由於義和團拆毀路軌和沿途阻擊,12日即受阻於廊坊。17日凌晨,集結在大沽口外軍艦上的各國軍隊,又組成新的聯軍,突然襲擊大沽炮臺,清軍奮起迎戰,經過激戰,炮臺失陷。次日,天津義和團和清軍進攻當地紫林租界,開始了保衛天津的戰鬥。在廊坊,清軍和義和團共同奮擊西摩爾軍隊,並迫使侵略聯軍敗逃天津。20日,清廷經過數次“御前會議”的激烈爭議,慈禧太后支特利用義和團的主張,決心對外宣戰。同日,剛毅等人指使清軍並利用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21日,清廷下詔對各國宣戰,並下令鼓勵義和團“御外侮”,設立團練大臣以控制義和團。

這些措施客觀上有利於華北和東北各省的清軍與義和團共同抗擊侵略者,但同時又使義和團運動轉向被利用、操縱以至被出賣的局面。在南方各省,帝國主義操縱各省督撫,製造“東南互保”。

在北方,八國聯軍於7月14日攻陷天津城,隨後又於8月4日集結2萬名軍隊,沿運河兩岸向北京推進。清廷先後調集10萬清軍和義和團民,於運河沿線的北侖、楊村、河西務及通州等地設防抵抗,以保衛北京。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軍事裝備的落後和指揮的無能,無法阻擋侵略者的前進。8日14日,北京城被攻破,慈禧太后攜帶光緒帝和一些王公大臣侖皇離京,逃亡至西安。義和團退向農村,繼續抗擊侵略軍。

八國聯軍在京、津地區實行了殘酷的屠殺和擄掠政策,並繼續增兵至10萬,向張家口和保定等地發動進攻。沙皇俄國在派軍進攻北京的同時,又單獨派兵17萬分6路進攻東三省,實行武裝佔領。在八國聯軍的殘酷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

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下令慶親王奕劻和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談判代表,向侵略者乞和。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以及侵略者之間的分贓爭奪,各國公使在公元1900年12月與清政府確定《議和大綱》。至次年9月,清政府在帝國主義的逼迫下籤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義和團餘部為反對《辛丑條約》,舉起“掃清滅洋”旗幟,繼續鬥爭。

義和團運動是在近代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中國舊式農民鬥爭來擔負反侵略鬥爭的任務,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嚴重弱點,是無法也不可能完成的。但義和團運動英勇地抗擊了八國聯軍,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立即瓜分中國的狂妄野心,它是50年後中國人民革命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