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一條新聞的深思遐想


近幾日讓世界矚目的外交活動莫過於中日韓領導人在成都的聚會。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自2008年啟動,今年是第八次會議。三次在日本,兩次在韓國,三次在中國。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1999年11月在菲律賓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早餐會,啟動了三方在10+3框架內的合作。今年是20週年,中國今年是輪值主席國。12月24日三國領導人在四川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了紀念活動,並且遊覽了杜甫草堂。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老行驢看到這條新聞後,深思遐想。

中國主場外交活動已經不在侷限於北京,更多的中國大型城市走到中國外交的前臺,展示中國發展的縱深和自信。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何時也能讓中國主場外交在西安自信一回?

如果那一天來到了,外國領導人希望看杜甫的遺址遺存,西安給他們看什麼?看什麼?

西安就只看大雁塔,兵馬俑,華清池?白居易的《長恨歌》就只有靠華清池來支撐嗎?

大家也許會說,西安是網紅城市。一個個旅遊IP(“intellectual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流傳於網上。摔碗酒,毛筆酥,城門洞下的西安人,大唐不夜城的燈光秀,今年的唐妞不倒翁,在網上火的一塌糊塗。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這些IP漂亮,好看,好玩,能吸引90後,00後。能讓全國各地的旅遊者因為這些來西安。

如果西安也有類似成都這樣的中國主場外交活動,我們能把這些給他們看嘛?也許能,老行驢想不透。

大唐的長安城,詩歌是唐代的文化IP。唐代詩人是這個IP所有者和形象代言人。唐代大詩人大都來過長安,在這裡留下了無數名篇佳作。

西安——大唐的都城,唐詩的故里,我們在唐詩及唐代詩人這一獨特歷史文化上做的保護和創新太少了。

杜甫只在成都呆了四年,當年住過的草屋早已蕩然無存了。成都人卻建造了一個讓世界知道的杜甫草堂。那是真正的文旅IP,那裡有最大的杜甫博物館。所以中日韓的紀念活動才在那裡舉行。

《唐代大詩人西安尋蹤之旅——詩聖杜甫在陝西》

是老行驢2019年9月8日在平臺發表的一篇文章,文中詳細描述了杜甫在西安和陝西境內的14年的足跡。就曾經感慨西安對不起我們的詩聖杜甫,做的非常不夠。

成都的杜甫草堂

就是當年杜甫(759年49歲),從甘肅流離失所到了成都後,朋友幫助建造的一處茅屋住所。杜甫來成都本來就是投奔在朝中為官的好友嚴武的。嚴武的祖父嚴挺之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故交,杜嚴兩家算是世交,當然杜甫和嚴武的關係也很好。來了之後嚴武就幫助杜甫在成都的西郊一處風景不錯的地方建了一處茅屋居所。

765年,年僅40歲的嚴武突然病逝。杜甫失去最後的護恃,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後來漂泊鄂、湘一帶。770年杜甫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一家在成都呆了4年。杜甫離開成都後,茅屋便傾毀不存。

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處”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茅屋變成了杜甫祠堂。後來幾次傾毀,幾次修復。民國時這裡成了 軍隊馬廄和傷病者醫療的病院。

現今杜甫草堂的一切都是建國後1952年以後陸續修建的。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改稱:杜甫博物館。

把杜甫成都落難,居住四年的茅屋居所,打造成名氣很大的杜甫草堂,是成都人的聰明。的確也是做了一件有遠見的好事。

唐長安城是杜甫魂牽夢繞的老家


杜甫出生在仕宦家庭,是晉代名將杜預(222—284)的第十三代孫。杜預是京兆(長安)杜陵人。

祖父杜審言很有才華,幾次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員外郎後又任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杜審言年輕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並稱為“文章四友”。他身後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傳,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

爺爺杜審言對杜甫影響很大,杜甫繼承杜家的詩學血脈,這是 杜甫成為詩聖的一個重要家學基礎。杜甫本人以“吾祖詩冠古”自傲,並且在他的兒子宗武,生日時他也諄諄告誡:“詩是吾家事”。在杜甫看來傳承祖父的詩學是他和兒孫的責任。

746年,杜甫35歲時,攜妻帶子尋祖歸宗來到了長安,居住在少陵原下。到759年徹底離開陝西總計對頭整14年。杜甫已經49歲 ,以後就再也沒回過祖籍地西安,也再也沒回過出生地洛陽的鞏縣。

西安十年,陝西境內十四年的坎坷求職經歷,窮困潦倒的生活,親歷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變化,沒有登堂入室,高官厚祿。他堅持承繼祖父詩學之志沒有改變,創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百姓生活和歷史事件的經典之作,後世稱杜甫的詩歌是詩史,稱杜甫為詩聖,基本就是這14年成就的。大部分現實主義詩篇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節選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我們的詩聖的小兒竟被活活餓死,

清代詩人趙翼有一句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當我們知道了詩歌背後詩人的悲慘人生經歷,再讀讀杜甫那些寫自家清貧苦難的詩,那些寫妻兒悲慘境遇的詩,應該說:國家不幸,詩家更不幸。而我們這些後世讀詩之人,盡享中華詩詞的文化滋養,卻屬大幸。

杜甫自青年就有: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

在自己的祖籍地輾轉十四年,有過艱難曲折的人生經歷,創作了那麼多的輝煌詩篇,詩人以“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自稱,可見杜甫對西安的家鄉情懷有多深。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西安人沒有給杜甫一個應有的地位和紀念。真的做到很不夠。舉目八百里秦川有關杜甫的紀念性的遺址遺存幾乎無存。唯一欣慰的是現在少陵原畔還有一處規模很小的杜公祠——杜甫紀念館。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中日韓合作20週年紀念活動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西安該想到什麼

明代,在距現在杜公祠西南一公里的村子裡,也許當年杜甫回到西安就在這個村子居住,當時一些名仕鄉紳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一起建立了杜公祠,到了清代1804年杜公祠被燒燬,又在牛頭禪寺的東部寺院復建了現在的杜公祠。1960闢為杜甫紀念館。規模不大,展品也不多,但是總算有一處憑弔紀念杜甫去處。

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詩聖,大唐長安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西安最應該讓詩聖魂安杜陵,打造出最大,最權威的杜甫紀念博物館。這才是最有意義文旅IP。

別隻讓我們的新生代只體驗到摔碗酒的爽快,不夜城的絢麗,不倒翁小姐姐的溫婉。讓他們只要來到渭河平原,關中大地,就能尋到中華文明的根。受到源遠流長,輝煌燦爛中華文化文化的震撼和感染。

他們走了還想再來,他們有了走遍關中大地的衝動和願望。跟隨周人的腳步,踏著秦人的足音,尋找漢武大帝的威武,感受盛唐絢麗燦爛。這才是西安文旅利於不敗的根本。

期待西安早日成為一座既有十三朝古韻,更有現代化風姿的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舞臺之一,向全世界展現她的無限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