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父仇人逼婚,接受還是拒絕?楚襄王難題-《資治通鑑》卷四筆記

《資治通鑑》的前七卷都是戰國的歷史。在這個期間,主要的七個戰國,利益糾葛錯綜複雜,連橫合縱,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排列組合經常變動:一會兒秦聯合三晉去伐齊楚,一會兒六國聯合起來攻秦;再加上七個國家國君的更替,然後宗室爭奪王位,互相攻擊;權臣,大將弄權鬧出一大堆的么蛾子和爛攤子。事情非常龐雜,所以敘事就得有主次之分了,不然的話,篇幅會沒完沒了的大。

司馬光是帶著主題去編歷史的,目的明確,主觀偏向也很明顯,所以他對史料的取捨和篇幅的選擇都是根據他的立場來定。很多歷史事件敘述的篇幅很短,但是對於這個事件,司馬光卻大段大段地引用儒家經典來論述他對這些歷史事件的評價,最直接的就是那些 “臣光曰”。

而我個人覺得讀全本的資治通鑑,最有意思的地方也就是看司馬光怎麼用儒家觀點治史,用帝王視野去回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影響和意義;看他怎麼去組織這些史料來給他的讀者,也就是北宋皇帝弄出一個個教學案例。

在第四卷中,有一段“臣光曰”是關於楚國的:

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嗚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論之曰:"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楚懷王由於輕信張儀的口頭許諾,貪圖六百里商於之地和齊國決裂,使六國合縱攻秦的盟約功敗垂成。張儀計謀得逞之後反悔,楚王氣不過去攻秦,然後又被大敗,損失慘重;秦國約他在武關會面,然後又在武關扣押了懷王,從此就沒有機會回到楚國,客死他鄉。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楚國為什麼會對秦國的方案這麼沒有抵抗力呢?我覺得可能跟楚國的戰略有關係。

殺父仇人逼婚,接受還是拒絕?楚襄王難題-《資治通鑑》卷四筆記

張儀去秦國之前在楚國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楚國的情況很瞭解。所以他給楚國設計的這個騙局應該是精心策劃的,他正好抓住了楚國的痛點。

楚國大部分國土都在淮河以南,一直以來中原的諸侯都將他排除在主流的文化圈外,所以對於楚國來說有兩種選擇:一是想辦法融入中原文化圈;另外一個是直接把中原給打下來,把中原這些裝高貴的諸侯都給滅了,看他們還嘚瑟不?所以往中原發展應該是楚國的主要戰略。

楚國要往中原走,主要的對手就是韓魏和齊國,燕趙和秦國都不是他的直接對手。秦國由於地處西陲而且也一直不大受中原各國待見,和楚國倒有同病相憐的境遇,所以楚國天生就對秦國有好感,所以互相通婚一直都很頻繁。

而這次張儀提出的方案,看起來處處都是替兄弟考慮:

殺父仇人逼婚,接受還是拒絕?楚襄王難題-《資治通鑑》卷四筆記

1,和齊國斷交,不去攻秦。

楚國本來和齊國就是對手,雙方是趁你病要你命,只要對手一虛弱就會想辦法去對方那裡佔點地盤的主。所以和齊國斷交,真的不是什麼大事,再說就算六國攻秦成功,打下的秦國地盤,楚國能撈到的好處也不多,反倒是肥了魏國韓國和齊國,這些都是楚國不大願意看到的。

2, 割商於之地六百里給楚國。

這應該是楚國夢寐以求的往中原跨近一步的好事,而且要做的只是不攻秦,和齊國斷交就能拿到,不費一兵一粟,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是實踐再一次證明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太美好的許諾大多都不靠譜。

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

懷王在秦國想逃回來,但是通往楚國的道路被封,逃到趙國,趙國不敢得罪秦國收留他,又被秦國人追上,帶回秦國。

楚懷王發病,薨於秦,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楚懷王直接死因是發病,但完全可以說是被秦國人逼死的,堂堂一國之君,如果待在楚國的話,不會這麼屈辱的客死他鄉。所以秦國這就是赤裸裸地欺負楚國。

秦王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願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

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二九二年,楚襄王迎婦於秦。

懷王死後,楚襄王繼位,在秦國的武力威逼之下,被迫和秦國和親,迎娶秦國的女子。秦國和楚國因為都是處於邊陲之地,歷來都不大被中原各國看得起,和中原各國通婚,都有點高攀的意味,所以秦國和楚國之間的通婚倒是比較頻繁。最著名的就是秦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前兩年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羋月傳》裡對這個有很詳細的描述。

殺父仇人逼婚,接受還是拒絕?楚襄王難題-《資治通鑑》卷四筆記

但是為什麼這次“楚襄王迎婦於秦”,一次正常的通婚,會被司馬光詬病,認為是恥辱呢?

首先是時機不對,這次通婚是在秦國逼死楚襄王的父親之後,強加給楚國的。

其次是地位不對等,這次很明顯的城下之盟,就是逼楚國對懷王的死做一個了結:如果楚國接受了和親,就代表楚國屈服了,接受了懷王已死的這個現實;如果楚國不接受和親,就代表楚國要復仇和秦國死磕到底。

這同時也有點做給天下人看的意思:你們看楚國自己都接受現實了,你們就被嘰嘰歪歪了,管好你們自己吧。

和殺父仇人結親家,楚國這個舉動擺明了就是認慫了,從此在戰國諸侯氣勢就矮了一頭,國勢也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有點像,一個人的父親被當地的惡霸打了,自己又打不過,然後惡霸給他遞了根菸說:你如果想給你老子報仇的話,我就再揍你一次,如果這事就這麼算了,咱們還能做兄弟。於是這兒子,就接過了惡霸遞過來的煙,喊了一聲:哥!

殺父仇人逼婚,接受還是拒絕?楚襄王難題-《資治通鑑》卷四筆記

這種沒氣節的事,被司馬光罵了個半死。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嗚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

意思是:楚國真的沒種,和殺父仇人結親家。楚國的國君和臣子但凡有點骨氣,秦國再牛逼,但也不至於被他這麼欺凌啊。

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這段話意思應該是說,立國還是得道義,有氣節,有堅守,就算小,也能在亂世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沒有氣節沒有堅守,就像楚國一樣,空擁有這麼廣闊的國土,像傻大個一樣被仇人秦國支使來支使去。

按這個路子,做兒子的就應該天天拎一塊板磚,追著惡霸,找機會就去拍他。打不過,再被揍一頓也再所不惜,惡霸雖然人高馬大,但是楚國這個做兒子的身板也不弱啊,要真打起來,惡霸也不可能會毫髮無損啊!就算自己斷一胳膊,但是隻要把他手指頭斷一個兩個,他也會知道疼,下次也就不會這麼輕易的欺負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