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19年是互聯網行業寒冬,大家怎麼看,你所處的公司現在是什麼情況?

菸頭


2019年確實是近幾年少有的寒冬,而寒冬的起點可以說是小米上市的時刻,從千億美金的投資人預期到實際腰斬的上市價格,包括後續持續低迷的股價,標誌了一級市場對二級市場估值泡沫的反擊。

在此之後,一系列的互聯網公司上市都沒有獲得理想的價格,讓PE輪甚至B,C輪投資者都損失慘重。 進一步激發了投資人對歷史估值模型的反思。

除此之外,中國股市的低迷也導致投資基金募資變難,變相增加了融資的難度。

最後附幾家曾經一線互聯網公司的股價





馬宇翔Daniel


那一抹秋涼

這是2014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這是2015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這是2016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這是2017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這是2018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這是2019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

互聯網的寒冬怎麼來的?

互聯網的大佬們:你們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互聯網行業是有初心的,通過互聯網的流量優勢,免費模式切入,燒錢之後,成功者獲得頭部用戶,失敗者獲得長尾用戶。然後大家共同向技術沉澱進發。比如特斯拉,先燒錢,燒著燒著,發現他偶爾幾個季度能夠盈利,而且手上還有一些技術,比如無人駕駛,比如電池(特斯拉已經有比較龐大的電池團隊,也有電池工廠)和電池管理。燒錢的初衷,有兩個,一個是獲得份額,一個是最終獲利。

但是,很多免費上癮的互聯網模式,沒有去往技術上堆,也沒有變成蘋果,特斯拉。而是,繼續燒錢,他們不知道燒錢的盡頭在哪裡。這就好像是一個下坡路,一開始加速挺爽,但是,想減速找不到剎車。只能繼續這個惡性循環。

看一個互聯網模式能不能持續,看他的收入流能否覆蓋他的經營成本。比如房子,機器,一次性投入大,這些物品的折舊可以不考慮。像瑞幸咖啡,你收入能夠覆蓋你的紙杯,咖啡豆,人工工資,還有些消耗品,那就是成功(實際上瑞幸咖啡幾乎是成功了)。但是大多數中國的企業,就是單單人工覆蓋都有困難。所以他們只能繼續編故事,他們的故事是:等我把對手都幹掉,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誰都不可能達到壟斷,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壟斷被允許,那就是技術壟斷。阿里巴巴都沒有達到(京東,拼多多等此起彼伏),何況下面的一堆小蝦米。騰訊壟斷了,但是騰訊能夠對微信收費嗎?他只能當個流量入口。

所以,這次互聯網的寒冬是很必要的,警告全行業,讓大家更加踏實的走技術向的道路。喊人工智能的,你得有產品,喊無人駕駛的,你得讓車跑起來,喊VR的,就別拿個10多塊錢的頭套來忽悠人。

互聯網的寒冬剛開始,“硬科技”的春天正在臨近。少談一點模式,多談一點科技。至於我,明年會做點產品。一定是實實在在的產品。


財經紙老虎


嚴格的說並不是寒冬,而是擠破泡沫

如果你是90後,我認為是有機會的。

現在互聯網人力梯隊大致分成兩層


第一批次,從業10~15年以上的,這部分人是最早期的骨灰玩家,這些人的下落要麼通過早期紅利實現財富自由,要麼被擠出了這個行業,要麼散落在一些門戶裡;


第二批次,前幾年資本瘋狂湧入,人才缺口下濫招的,前幾年在各種社交圈會看到一些幹過一兩年就敢開口要50k的,這是被第一批次的人所鄙視的,由於資本的力量催生了這種泡沫,這正是這批在面臨“寒冬”,因為泡沫總要擠破的,畢竟要回歸本質,比如商業本質、技術本質,而不是再看封口;


之所以說還有機會,是因為很多大廠,比如鵝廠都明確提出要提拔90後,因為第一批次部分散落在大廠的人正面臨著中年危機,特別是作為互聯網這種永遠朝陽的行業,你很難想象一堆50歲的老人家坐在辦公室裡繼續做事兒。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能力評估,假設有大廠機會,擠入總是沒錯的,如果進不去大廠,那就慎入吧,因為互聯網不存在行業積累,只有創新,永遠需要的是年輕人的激情。


從2019年剛開始,就不斷頻頻爆出企業大裁員,例如字節跳躍“接盤”錘子科技,員工被迫自動離職,阿里縮編,京東停招,華為老總任正非都說:華為將不得不裁員。

特別是進入了2018年下半年以來,網絡不斷爆出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從大公司到風口上的創業公司,幾乎無一倖免。


一位創業公司的HR跟同事戲稱自己是“百人斬”,因為在很短的時間內,他裁掉了公司近100人。


互聯網公司處於寒冬,離這個行業越近越能感覺到這一點。這兩天一位網友稱被網易嚴選裁員,而HR在約談他之後笑嘻嘻:我會怕你爆料?雖然不知道當時這位網友是怎麼想的,但現在他表示:看HR還能笑多久。因為這位網友顯然對公司有怨言,他要爆料了。

這位網友告訴大家:“(公司)年後還會裁30%!因為超過10%需上報公會,怕(引起)較大負面影響,預計從1400人裁到900。另外如果有被裁不知怎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可以問我——知無不言。”隨後這位網友還曬出了解除勞動合同的協議書,上面的確標有“網易嚴選”的名字。


當然有人質疑這條爆料,因為如果是裁員30%,那麼這技術不是都要被裁完了嘛。但這位被裁的前網易嚴選員工卻反駁:公司400個技術要優化一半,還是在除夕差幾天通知你,節操呢?!雖然給的賠償是n+1,但人家就是要年前逼你走!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有網易員工知曉後仍然表示懷疑。但根據這前網易嚴選員工的說法,公司連年終獎也省了。很多人為此在噴網易公司,但也有人為公司辯解,稱公司經營有問題裁員不是很正常的嗎?只要按照法律補償到位就行了,這有啥好噴的。員工有罪,拖公司後腿了,公司因為員工虧損也有可能吧,上次不是有程序員鎖服務器的事件嘛!


而關於網易嚴選,有網易員工表示:當時看公司上半年單量慘淡,下半年技術停止社招,又招了一堆技術的外包做開發就知道自己該跑路了。不過這位前員工說技術裁50%不能認定是真的,感覺一般裁員都不願意裁技術啊。另外很對員工只有復活機會的吧,之前不是有項目倒了或生命週期到了還能去其他部門試試的員工嗎?也有人認為公司領導太坑,過個年都不讓好好過了。這為了利益最大化,不給員工發年終獎,還在一年最後一天裁員,這夠損了!恐怕賠償的n+1也不過是本來就應該給的年終獎吧,相當於一點沒有賠償公司就把人給裁了!雖然普通員工損失的只是工作,但大老闆損失的是錢吧!

看來真應了那句老話——大老闆都過不好年,憑什麼讓你好過?!的確,現在的互聯網公司都不容易。雖然那個前網易嚴選網友說的挺嚇人,但我們並不是利益相關方。裁員的事沒到自己身上,我們根本沒法理解在除夕前被裁員的心情。最後有人調侃道:現在發現我以前看好的公司都悲劇了,UC和網易都是,現在我看好頭條,大家都注意了!

當然,互聯網公司也不例外。


當移動互聯網浪潮退去,互聯網公司前面也被加上了“傳統”的帽子,他們也開始向所謂的傳統行業取經,學習如何進行精細化管理。在某種程度上,所謂裁員話題只是互聯網公司在精細化管理道路上進化的第一步。


一位互聯網從事者苦笑:“好像每家都在裁員,這個時候不裁員的公司反而覺得不正常。”


所以2019年,是繼續擴張還是精細化管理,從大趨勢來說,保守開源節流,打磨產品,做好服務,設計擴張模式。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對於悲觀主義者,哪一年都是最差的一年,所以有萬科的“活下去”,有華為的“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這是危機意識。


對於樂觀主義者,哪一年都是最好的一年。


對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林創雲


對於互聯網寒冬這個說法,我認為這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機遇和挑戰並存。所謂的互聯網寒冬其實更多是行業的去粕存精的過程。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來,有太多的資本進入到這個行業,既產生了一批批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行業的生存空間就這麼大,不可能讓所有的公司生存下來。所以互聯網寒冬不如說是一個行業的新陳代謝、優勝劣汰。

<strong>

互聯網寒冬現象產生的原因第一點,那就是互聯網公司要根據市場發展規律的正常調整。第二點,那就是項目的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從相關數據來看,目前2018年國內外科技公司的整體表現都不能令市場感到滿意,這也是導致了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市值出現了下降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導致目前裁員浪潮的原因之二。第三點,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並且不明朗。目前根據各自細節來看,整個互聯網都正處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的階段,如何利用好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來賦能傳統行業發展的動力是互聯網公司的關注重點,但是由於行業壁壘很難打破,從而導致目前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落地應用存在一定的困難。第四點,那就是市場變化太快。市場變化快是今年的一個重要特點,市場變化的過快,也就導致科技公司在人員佈局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裁員往往是比較常見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各大互聯網公司心照不宣的。

所以,因為以上四大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了2019年互聯網市場顯得是變化莫測,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互聯網的寒冬要到了,因為這也還為時過早,畢竟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這其中的潛力並沒有挖掘完,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市場的前景的,一旦互聯網公司摸清發展脈絡,那麼這條路還是能走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