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1


之前一篇名為《我為什麼不催婚》的文章躥紅網絡,看的真叫人拍手稱絕。


文中,沒有催淚的劇情,也沒有煽情的說教。


有的,只是一個五旬老爸,對身為高齡“剩女”的女兒,表現出超豁達的支持。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現象,就是“中國式催婚”


25歲開始催,30歲開始逼,35歲後你還單身的話,基本全家上下都圍著你轉了。


催婚規模之大,幾乎在全國盛行。


催婚者,以愛之名,為你好之由,恨不得全程幫你操辦婚姻。


被催婚者,在權威和孝順的綁架之下,要麼繳械投降,要麼抱團取暖,苦不堪言。


但這位五旬老爸的婚姻觀,卻一反尋常父母的“大道理”。


他對處於適婚年齡的女兒說:


“女兒,你未必非要在婚姻中討生活,如果沒有遇到真正動心的,不要湊合,因為那是個和你每天相處十幾個小時的人。你的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


你結婚,我支持;你離婚,我支持;你不婚,我同樣支持。”


他也勸告天下的父母:


“結婚,不再是人生之必需。


把婚否、何時婚,徹底的交給孩子。


這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私事,相信他們比我們做得更好,做輕鬆而可愛的父母吧!”


“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2


看到這兒,自己一時百感交集。


要我父母有這一半的覺悟,自己當初怎會被逼到那般狼狽。


要不是被逼到那般狼狽,自己又怎會陷入這破碎婚姻的泥潭。


2010年,我和前妻相親。


都是快奔三的人,一個被催得不敢回家,一個被逼得以淚洗面。


相識不到三個月,結婚就被雙方父母提上日程。


我們迫於強大壓力,眼一黑,頭一錯,就跌跌撞撞的走進了婚姻。


此後,開始了我的不幸。


也開始了她的不幸。


我喜歡碼字,她喜歡追劇。


我埋頭於書本,她沉迷於手機。


我覺得趁年輕,要多去大城市闖蕩;她覺得十八線的小縣城就挺好,生活知足且安樂。


三觀不合的我們,迫於種種壓力,想離卻又不敢離。


想走向對方,卻又融不進彼此。


婚姻的泥潭裡,她覺得苦,我也覺得累。


如今每當看到逼婚鬧劇,就會感到辛酸又心疼,天知道,父母一逼,兒女一生基本就毀了。


如果父母懂得,孩子的人生該由他自己作主。或許,悲劇就不至於處處都是,慘敗的婚姻一樁接一樁。


蔡康永曾說:我對我過世的爸爸媽媽,最感激的事情就是他們從來沒有催過我結婚。他們在世的時候,如果催過我結婚,你今天就看不到一個自由自在的蔡永康坐在這裡。


“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3


騰訊《2016年中國婚戀調查報告》裡有一組數據。


在當代適婚青年中,生活受到催婚、催戀影響的,高達70%以上


而長期被催婚,並被催婚折磨得身心俱疲的,也達到了50%的比例


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年青人中,就有一個身處被逼婚的苦海。


這是多麼令人匪夷所思的數據。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剩女”陸亦可也是一個催婚受害者。


陸亦可的母親是一名高識分子。省高法民二庭的庭長,法律系博士畢業的高材生,一生見多識廣,歷經風雨無數。但在女兒進入適婚年齡後,也免不了淪為逼婚父母。


而且,催婚之急,令人咋舌。


不管是女兒的同事、朋友,還是領導,統統都叫了過來。


幹嘛?幫她找女婿。


先是懇請拜託,後來乾脆威逼利誘。


忙上忙下的她,恨不得動員起整個反貪局,乃至整個檢察院的人來幫女兒尋找相親對象。


陸亦可是何等倔強人?當然不從。


這位母親當然不會善罷甘休。


工作上,直接找到女兒的領導。


什麼?我女兒還需要提升業務?她現在的重心是相親!


生活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大學的老朋友來了,不敘舊情,先聊女兒婚事;


公安局局長來了,不談正事,先問是不是單身;


面對兒女婚事,高識分子的媽媽,竟也會催婚到如此荒唐的地步。就更別提,一般文化水平的父母了。


黃岡一“剩男”小程,在父親生病住院期間,母親竟下跪逼婚。


湖北一“剩女”小麗,結婚不到三個月便離婚,皆因當初被逼婚所迫。


武漢市一小夥寧帥,在不堪母親多次催婚後,竟患上精神障礙。


······


在逼婚的父母看來,有沒有感情,三觀和不和,喜好是否相似,這些都是以後可以慢慢培養的事。


他們固執地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可他們不知道,催來的婚姻,多半是倉促之下結出的苦果。


他們也不知道,找個湊合的人領個證,是需要付出整個餘生的幸福,來為此買單的。


“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4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不少催婚的父母說:“幸福能當飯吃嗎?結婚不是談戀愛,兩個人最重要的是過日子。”


對,幸福是不等於婚姻。


但婚姻裡,不能沒有幸福。


詩人餘秀華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


她先天殘疾,出身於農村。


在18歲的那年,父母開始為其操心婚事。


“你一個殘疾人,就不要挑了,有人要你就不錯了!”


在父母的嘮叨催婚,親戚朋友的冷嘲熱諷下,餘秀華開始覺得,也許這就是她的命。


19歲那年,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十幾歲的農民尹世平。


但婚後,三觀喜好相差甚遠的兩人,基本沒有任何交流。


更不用談,有沒有愛。


有一次,尹世平在外地打工。


因為老闆拖欠他了800塊錢工資,尹世平便拉著她一起去討薪。


到了廠門口,尹世平讓她一個人去攔老闆的車。


“你是殘疾人,他不敢撞你。”


餘秀華問:“如果真的撞上了怎麼辦?”


尹世平一時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餘秀華說:“在你眼裡,我的生命就只值800塊,還不如一頭豬。”


尹世平的文化水平很低,是個生性貪得無厭,生活上也十分邋遢的人。


在結婚後的第二年,餘秀華就想過離婚。


但母親想,秀華有病疾,尹世平是健全人,上門的女婿家裡還想靠靠他。所以總是勸她忍忍,再忍忍,說生活會好起來的。


可生活又總是好不起來。


這段痛苦的婚姻,就這樣忍了20年。


直到某一天,餘秀華實在忍無可忍,提出了離婚。


同時,尹世平分得了餘秀華近二十萬元的稿費。


我們知道,婚姻歸根結底,是一場合作。


但合作的前提,是兩個人觀念相近,尊重有加,志同道合。


一個追求上進的人,遇到了一個甘於平庸的人,一定會同床異夢。


一個想要自由的人,遇到了一個追求安定的人,肯定難以同行。


一位作家說的很對:


一個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加寂寞。


“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5


錢鍾書在《圍城》裡,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內的人想出去。


婚姻本質是什麼?


它到底是愛情的結晶,還是愛情的墳墓?


這個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結婚,其實已不再是每個人的人生之必需。


在《奇葩大會》上,社會學家李銀河提出了一個很震撼的觀點:婚姻制度終將消亡。


她給出了一組調查數據: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和法國就已經有30%的人,選擇不婚。


截止到2015年,美國16歲以上的人群,50.2%是單身。


在2016年國家民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


婚姻正在遭受質疑。而在情感心理學方面,李銀河又給出佐證:人的感情是流動的,而婚姻卻要求人從一而終。這自然產生無數矛盾。


《事實說》裡有一份關於出軌態度的調查報告。


調查數據顯示,60%的男性,有過出軌行為。


超過50%的女性,表示很想嘗試。


而有出軌想法的人,過半付諸實踐。


所以啊,出軌早已成為房間裡的大象,人人都看得到它,但人人都選擇閉口不言。當鐵一樣的數據來臨,我們才驚醒:原來它已經氾濫到令我們避無可避。


就像哲學家魏寧格說的:


“愛,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陰謀著背叛和死亡。婚姻是另一種囚禁。”


“女兒,你不婚,我支持!”:50歲爸爸感動朋友圈


06


當然,婚姻也有它令人嚮往的地方。


它讓顛沛流離的人看到歸宿,讓貧困者可以抱團取暖,讓相愛至深的人可以一生依偎,讓更多的人幼有所養、老有所依······


可我們也別忘了。


婚姻是一種複雜的關係。


它可能有欺騙、有背叛,有三觀導致的矛盾,有兩個家庭間產生的摩擦,還有兩人朝夕相處後的厭倦和麻木。


所以,在走入婚姻之前,確保我們已經在三方面準備好了:


1,經濟上能獨立;


2,智識上已經成熟;


3,對婚姻的種種風險已經瞭解,並能夠負擔和承受。


也就是說,結婚一定是“我想要”、“我能要”,而不是“別人逼我要”


前者,才能讓我們在婚姻中獲得幸福。


後者,必會導致連綿不絕的失望、抱怨、受苦、忍受、戾氣沖天。


父母們愛子女,每個人都會理解。但我們沒必要為此犧牲。


倘若你已過30 ,正在面對八方催婚、十面逼迫,請一定在世俗滲透、親情綁架、流言傷害時,撥開種種非議和威脅,回到人生的核心:你是你自己的主人。


點個“在看”,做自己的主人,去愛,去選擇。


然後,我們才會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