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做服務贏先機 搶先行動戰春耕——天津氣象部門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早做服務贏先機  搶先行動戰春耕——天津氣象部門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市氣象局農業氣象技術人員在田間取土測墒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備耕正當時。當前,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階段,又是春季農業生產的重要時期。連日來,天津各涉農區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天津市氣象局認真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啟動春耕生產氣象服務,助力全年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早探農墒不誤春耕農時

3月2日上午,天津市氣候中心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深入靜海區團泊鎮孟家鋪子村冬小麥種植田測量土壤墒情、查看冬小麥苗情。雖然已至“立春”時節,但冬春交替之際的寒意尚存。技術人員用土鑽分別採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樣本,帶回實驗室烘乾,分析土壤總體含水量。

市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劉淑梅一邊查看基本苗數,一邊挖取少許麥苗帶回,分析冬小麥分櫱情況,進而推算今年長勢及產量等。劉淑梅說:“市局聯合相關區局派出5組農業氣象服務技術人員,分別到薊州區,寶坻區,武清區、寧河區,靜海區的冬小麥田地和春播地開展土壤墒情加密觀測,提前掌握我市大田作物農情信息,為農業部門科學決策返青澆灌、農情調度等工作提供氣象依據,助力農業生產早部署,不誤農時。”

3月3日,市氣象局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市農委、農業生產企業、種植大戶等發佈第一期《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分析過去一周天氣對春耕生產的影響,預報未來一周天氣,並結合當前春耕生產提出“密切關注墒情變化,做好已出苗作物查苗補種的田間管理工作”等建議。

自今年2月開始,市氣象局就持續發佈《重要天氣報告》、《氣象服務專報》等決策服務材料,分析入冬以來氣候概況及乾旱特徵,預測本市2020年春季氣候趨勢,把需求想在前、把服務做在前,助力政府及農業部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提前部署農業生產各項工作。

此外,市氣象局高效利用覆蓋全市2781個行政村的氣象預警“大喇叭”及時播放春耕生產農業天氣預報、春耕備耕宣傳順口溜、春季農業生產溫馨提示等信息,覆蓋全市340萬鄉鎮居民。

早做服務贏先機  搶先行動戰春耕——天津氣象部門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市氣象局農業氣象專家查看冬小麥苗情

直通式服務保障“菜籃子”工程

都市型現代農業作為天津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期是保障蔬菜市場供給的“主力軍”。天津市-區兩級氣象部門充分發揮都市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的有效作用,為設施農業園區和蔬菜種植大戶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提升氣象遠程診斷服務能力,助力其防範氣象災害、提高生產效率。

在天津東麗區華明設施農業園,農業技術人員正在查看區氣象局發來的《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專報》,2月28-29日,天津接連出現陰雨天氣,3月1日上午,技術人員根據最新天氣預報,搶抓晴好天氣為設施農業大棚揭簾通風。

華明設施農業園作為天津地區較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共有設施農業溫室416個,其中一半以上溫室種植蔬菜。為保證疫情期間市場蔬菜供應,園區正在加緊收穫時蔬,同時對換茬土地及時搶種小白菜、油菜、生菜等速生葉菜。東麗區氣象局主動向園區瞭解服務需求,將園區管理人員納入預警信息發佈平臺短信群組,及時發佈預報預警服務信息,同時還建立了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微信群,助力種植戶做好病蟲害防治、精準掌控產收時間。

在薊州區,作為特色農產品的白靈菇種養殖大戶也正在加緊生產,區氣象局結合前期觀測試驗得出的白靈菇不同生育期的氣象指標,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和“薊州區新型農業氣象服務”微信群組以及手機短信,定向推送食用菌專題氣象服務產品,為菇農對白靈菇培育過程中溫室通風時間控制等提供精細化的理論依據。(張妍 楊妍辰 劉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