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配得上部分人認為的“諸葛亮第二”的稱號嗎?

洛雅水晶


姜維與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表達與王文化對立的儒學文化。姜維,顧名思義,就是繼承姜子牙封建禮制衣缽的意思;而諸葛亮,表達的是無大根本的亮 ,人類的大根本就是經探索自然而產生的“一”,也即道生一;是指的前所末有先進技術的誕生是驅動人類前進發展內在動力。無大根本的言語口辭虛文化是不具有大根本功能的。同樣,孔明,既指孔子之明,又指非大光明大光明之小見識之意。“六出祁山”,就是言其反覆呈現的只是虛文化的展示。“祁”就是“示耳”,“耳”所獲得的只是虛聲而已。只有人手才能獲得實,因此人手製造的文化才是最可靠的。技術創新“一”就是人手文化最好的展現,這就是“王”以“一”為本,以“道生一”為本,以探索未知自然韻無為文化為本的原因。“王司徒”,大興王文化教育引領世人文化思維才是三國演義歸一統正傳。故事類的司馬遷之傳則是三國演義的外傳或副傳。


魏永臣550


姜維配得上部分人認為的“諸葛亮第二”這個身份嗎?

下來我們分析這個配不配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看看姜維是不是可以稱作蜀漢的“諸葛亮第二”這樣可能恰當些吧。。

●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喜歡儒家。本是曹魏將領,諸葛亮北伐時,受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景耀七年(263年),魏國伐蜀,姜維擺脫鄧艾等人,退守劍閣,阻擋鍾會進軍。鄧艾陰平偷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姜維志存光復,假意投降,勾結鍾會反叛,事敗被殺。

從姜維身評結合羅貫中《三國演義》,貌似姜維是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基石,姜維繼承孔明遺志,明知蜀漢之事不可為而強為之,一人飽含悲情地獨撐了風雨飄搖中殘破的蜀漢。其實不然,從諸葛亮死後,蜀漢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等諸多因素,考慮時也,運也,命也,姜維是“諸葛亮第二”這個說法是不嚴謹的,是不恰當的。

姜維蜀漢後期重要人物,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評價: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陳普的評價“國小民勞事已非,城狐不斬愈危機。卻屯已可擒鍾會,鄧艾無翎獨解飛。無德那堪力不任,重關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繫梟鍾會,猶有區區一片心。”

諸葛亮評價: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結合以上三個評價我們來看看姜維為何不能稱為“諸葛亮第二”。

●臨危受命,如坐針氈

姜維原是曹魏降將,雖諸葛亮極力保薦,委以重任,但沒有實權。其一,劉禪廢黜丞相府,並將權力進行分割,防止朝中“一言堂”;其二,蔣琬、費禕等益州士族豪僚,自諸葛亮北伐以來均無功而返,對連年征戰可以說無需求;其三,後主劉禪本懦弱,對父輩的“匡扶漢室”無慾望,只想做好自己的皇帝,開心快樂。由此姜維受到以蔣琬,費煒乃至後主劉禪的不待見,自己卻又肩負著恩師諸葛亮北伐統一的遺志,真是臨危受命卻如坐針氈,所以姜維拜大將軍以來十多年無戰事,貌似韜光養晦,實際上在消磨意志。

●平定羌胡,受制牽人

從延熙元年(238年到250年)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漢朝廷使姜維假節,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姜維自以為熟知西方風俗,文武雙全,所以想拉攏羌、胡為蜀漢所用,這樣就可以控制隴西,每當姜維想興兵前往,卻遭費禕制裁,使姜維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

《三國志》“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姜維雖然平定和收編羌族,胡人,夷族,鞏固隴西地區。但也是焦心費力,受制與蔣婉,費瑋。

●主持北伐,受制黃浩

延熙九年(246你年)蔣婉病死,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刺殺身亡。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漢朝廷加姜維督內外軍事。姜維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北伐。這時的姜維52歲,以是雙鬢斑白,姜維自覺年事已高,恩師“復興大業”寸功未立,心裡甚至不安。姜維的九次北伐,均無功而返。其一,蜀漢國小力微 ,經濟上做吃山空,後主闇弱無能,人力後繼無人,地方士豪但求自足,國力衰退。其二,姜維高齡且急功近利,北伐平凡,國力不能為繼,連年征戰朝中反對聲音較多。其三,宦官黃浩專權,公元246年,董允死後,黃皓開始弄權,他與陳祗狼狽為奸開始干預朝政,躍居奉車都尉,把持蜀漢朝政,黃皓還結黨營私,拉幫結派,針對反對他的人,而姜維也正是黃皓所整治的對象。其四,曹魏當時魏明帝曹睿逝,曹芳繼位。司馬家族通過權力爭奪牢牢的控制了曹魏,並受到士族階層的大力支持,國力強勁,人才濟濟。

●匯通鍾會,以身殉國

景耀六年(263年),鄧艾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洩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鄧艾也被田續殺害。

幹寶《晉紀》評價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黃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後仗我,我所以棲棲不忍去也;今方寸亂矣,吾不能為姜伯約矣。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小結】

●姜維有文韜武略,為一代將才。但蜀漢國小民貧九伐中原更是國力耗盡,失敗是定數。姜維是能文能武、知恩圖報、忠肝義膽、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時也、運也、命也,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所以姜維就是姜維,絕不會是“諸葛亮第二”。

-墨骨讀書


墨骨讀書


謝謝!姜維出生於甘肅省一武術之鄉,文武雙全,有過人之處。但在蜀國北伐的後期,國情日趨走向下坡路,對一個人來說就當時趨勢也無迴天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