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餐後高血糖”,這幾個問題務必搞清楚 | 臨床拾遺

有關“餐後高血糖”,這幾個問題務必搞清楚 | 臨床拾遺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隨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進餐後10min後,血糖開始升高。正常人進餐後0.5~1h血糖達峰,正常值<7.8mmol/L。而餐後高血糖是指食物消化吸收過程中的血糖峰值超過正常範圍(攝食後1h~2h血糖水平>7.8mmol/L),反應餐後狀態。現將有關餐後高血糖的幾個常見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一、餐後高血糖有何危害?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餐後或負荷後高血糖與多種疾病相關。餐後高血糖與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增高相關,餐後高血糖比HbA1c能更好地預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可能的機制是快速升高的PPG造成血糖波動,導致視網膜血管內皮功能下降、血管反應性增加;餐後高血糖與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增高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餐後或糖負荷後血糖與心血管風險及其結局相關。餐後高血糖升高滲透壓,可增加血小板反應性,激活血小板,與餐後高凝狀態相關。餐後高血糖可減少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等。

隨著病程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及餐後血糖逐漸升高,而增高的餐後高血糖及血糖波動可使胰島β細胞功能進一步惡化。此外,有學者發現,餐後高血糖和PPG波動與老年人整體認知、執行和注意力障礙有關。

二、餐後高血糖有哪些特點?

1.糖尿病患者一天內可有2/3~3/4的時間處於餐後高血糖狀態;

2.餐後高血糖具有慢性血糖增高和急性血糖波動的雙重特點,因此不僅要關注血糖增高的程度,還要注意慢性血糖增高持續時間及單位時間內血糖波動情況;

3.餐後高血糖可引起餐後代謝紊亂和組織細胞功能異常,一次餐後高血糖對個體可能是一次危害負荷。

三、哪些人需要監測餐後高血糖?

1.妊娠糖尿病患者;

2.懷疑有餐後高血糖的患者(任何HbA1c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FPG達標,而HbA1c不達標);

3.低血糖風險較高的患者,如使用促泌劑或胰島素治療、進餐不規律或餐後劇烈運動者;

4.對於正在接受控制餐後血糖治療的患者,如短效胰島素、非磺脲類促泌劑等;

5.餐後出現低血糖者。

四、餐後高血糖控制目標多少合理?

控制餐後血糖(PPG)對HbA1c達標及減少血糖波動非常重要。設定HbA1c目標值應根據患者年齡、病程、預期壽命、併發症嚴重程度、低血糖發生風險等因素個體化確定,與此相對應的PPG控制目標也應遵循個體化原則。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控制目標

有關“餐後高血糖”,這幾個問題務必搞清楚 | 臨床拾遺

*新診斷、病程較短、年齡較輕且無糖尿病併發症和嚴重伴發疾病的2型糖尿病

五、餐後高血糖如何控制?

餐後高血糖在治療上可以從飲食、運動和藥物三個方面進行干預。

飲食干預:由於在飲食因素中決定餐後血糖水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因此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後高血糖。一般建議在總熱量不變的前提下養成一日多餐的習慣,而不是傳統的一日三餐。在食用時可以增加不易消化的高纖維素和粗纖維素,其中高纖維素有飽腹的作用,粗纖維素能增加腸蠕動,同時減少精製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注意增加飲食中水溶性植物纖維的含量。已有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膳食中增加水溶性植物纖維能改善患者的餐後血糖,減少降糖藥物的劑量。

運動治療:對於沒有嚴重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治療是必須強調的。運動可以通過減少患者腸道的血流量,減低消化吸收作用;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增加機體的熱量消耗。一般認為運動應該安排在餐後半小時,強度應該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運動時心率不應超過(170-年齡)/min。

藥物治療:選擇以降低餐後高血糖為主的藥物。

六、哪些藥物可用於餐後血糖管理?

降糖藥物如傳統的α-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短效磺脲類以及新型的GLP-1類似物、DPP-4抑制劑等藥物都能針對餐後高血糖進行管理。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可以延緩腸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後血糖的水平。DPP-4抑制劑如西格列汀等是通過抑制降解GLP-1的DPP-4酶而起作用,從而刺激葡萄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的釋放、延緩胃排空以及增加飽腹感,同時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格列奈類藥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可以刺激胰腺β細胞快速短暫地分泌胰島素,在進餐時服用該類藥物,可以降低餐後血糖的水平。GLP-1類似物如艾塞那肽、利拉魯肽等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增加β細胞新生、抑制β細胞的凋亡、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延緩胃排空以及增加飽腹感。

胰島素(如快速起效的胰島素類似物、常規人胰島素等) 也可降低餐後血糖。快速起效的胰島素類似物主要模擬胰島素的生理反應,有起效快、達峰早、作用持續時間短的特點。雙相 (預混) 胰島素是將快速起效的胰島素類似物和中效胰島素結合在一起,以模擬正常的生理性的胰島素反應、降低餐後血糖的水平。

七、如何個性化管理餐後高血糖?

餐後高血糖的治療應該強調個體化,一般而言糖耐量低減狀態下的餐後高血糖,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必要對可以考慮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餐時血糖調節劑正在進行相關的臨床研究。糖尿病狀態下餐後高血糖則比較複雜。

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案:

➤肥胖患者,可以首選糖苷酶抑制劑,必要時選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消瘦患者則建議先考慮餐時血糖調節劑;

➤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以增加短效胰島素的劑量,也可以考慮聯用糖苷酶抑制劑。

➤已確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HbA1c>7.5%時,需考慮口服單藥或聯合藥物治療。二甲雙胍為基礎用藥以降低空腹血糖,降低餐後血糖可選擇α糖苷酶抑制劑或DPP-4抑制劑;

➤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餐後血糖較高時可選用α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格列奈類或短效促泌劑。

參考文獻:

[1]Targeted Glycemic Control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Can J Diabetes 2018 Feb 8.

[2]從循證證據看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管理[J].中華內科雜誌.2016.02.023.

[3]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6,24(5):285-391.

[4]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manag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F1000Res 2017;6.

乾貨滿滿:經典降糖藥物的相互作用和臨床處理方法

衝出內科,走向外科?二甲雙胍又雙叒叕爆新技能!

盤點高尿酸血癥8大危害,第1項令男性倍感焦慮

有關“餐後高血糖”,這幾個問題務必搞清楚 | 臨床拾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