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文章來自:萬朵小世界(wanduoxsj)微信公眾號 作者:萬朵


“對於未知的恐懼,莫過於人群對出現流行病的反應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當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時尤其如此。”人類與病毒的血戰還在繼續,命運將把他們帶向哪裡?人們又該如何構建內在的心理能量,戰勝強大的對手?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12月30日,官媒第一次正式報道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症狀疑似SARS。

看到這條新聞,我的心不禁咯噔一下。隨著事情的進展,每天不停刷新的感染數字,我越來越焦慮,開始難以入睡,感到恐懼......

2003年經歷的那一切感覺似乎重新來了一遍!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席捲了全國。彼時,我在軍校,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最開始並沒有感覺到很擔心,總想著離我們遠著呢。

直到年後,新學期開始,一些同學陸續被隔離進一個小樓,身邊的氣氛慢慢凝重起來,人人都談SARS色變。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同班的班長突然發燒了。我記得那天下午,她戴著口罩來和我說:“我好像有點發燒......”

我頓時瞪大了眼睛,看著她:“你現在感覺怎麼樣,還有哪些不舒服?”

“現在就覺得有些痠痛。”班長的聲音有些顫抖。

“走,我陪你去學校門診部!”

春節過後的長沙因為SARS,原本溼冷的天氣,更添寒意。我們裹得嚴嚴實實,來到門診部。護士取下體溫計,“38度。”

班長漂亮的睫毛上立刻泛起了淚花,從她的眼中,我看到了恐懼。

接下來,我們被一同隔離進了那棟小樓。幸好,只是普通感冒,不久我們解除隔離。然而,那其中的心理過程無法言表,最深刻的感覺是恐懼。

如今的情況,何其相似!不明原因的疫情,不只是一種生物學的傳染病,也是一種心理危機,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恐慌情緒,其傳播速度和波及範圍比疾病本身更快、更廣。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2003年,面對SARS:有的人因過度擔憂被感染,生病不敢去醫院,購物不敢去商場,出門不敢坐公共汽車;有的人聽信傳言,非理性地狂購生活日用品,如某些地方發生搶購大米、食用油、米醋等事件,造成了一些商品的價格大幅上揚;有的人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惶惶不可終日,無法正常生活,更有甚者因此而自殺。

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尤其在“不確定條件下”。

凡此種種,反映了人們對疫情的一種過度恐慌心理。其原因何在呢?

1.對疾病了解不夠,導致心理上出現不安全感。

從心理學上說,當人們完全無知或一點不懂時不會恐慌,所謂“無知者無畏”,而一知半解狀態最易恐慌。面對一種新的疾病,且它的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病程短,死亡快,病因和傳播途徑不清,易使人產生種種想象,從而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恐慌自然產生。

2.短時間內大量信息的傳播和傳言的散播。

頻繁報道的本意是要引起公眾的高度重視,傳播科學知識,減少無謂的損失。然而由於信息的過分集中,人們的思維分析速度來不及充分理解這些信息,無形中就形成一種壓力,造成錯誤的認識。加之許多傳言不脛而走,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從眾心理。

一個群體有少數人開始恐慌,並有所表現時,其它一些人雖然並無恐慌心理但仍會受其影響。比如SARS期間,眾人都在排隊買板藍根,買鹽,似乎不搶購就再也買不到。儘管你不相信,但多會受到影響,也會產生排隊購買的想法。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4.生活的無序狀態使人們心理產生不適應。

出於預防疫情所需採取的隔離等必要措施,使許多人不能按照慣常的秩序學習和工作,生活出現了暫時的無序狀態,人們原有的適應模式被打破,穩定的心理失去平衡。

5.自我懷疑與迷茫,是人們產生恐慌的深層心理原因。

當人們發現自己原有的一套經驗體系無法應對當前的危機時,內心就發生了振盪,特別是在當前科學尚未研究出確定的解決辦法時,而開始懷疑自身的能力,失去信心。

6.心理防禦機制作用——應激。

所謂應激反應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出現的一種特殊的身心狀態。面對危險,擔憂、害怕和焦慮,作為應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應激就是面對強烈的生活變化,特別是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所出現的較為強烈的心理反應,它會激發人體腎上腺素的釋放,引起身體和心理的變化,為人們戰勝或逃避危險的情境提供有利的條件。

應激時,除人的肌體,如肌肉高度緊張、心跳和呼吸加快、出汗、血壓升高等這些為肌體行動作好充分準備的反應外,另一反應就是心理上的變化,出現失眠、多夢、出汗、心慌、憋氣等軀體不適症狀和緊張、煩躁、易激動、消沉、沮喪等情緒反應。

情緒一旦喚起,就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情緒越強烈,思維就越極端。因為情緒能使人們扭曲、低估或不理會與情緒相沖突的信息。這樣人們對事件的理解就會受到偏見的歪曲。情緒發生通常有思維相隨,思維反過來會支持並加強情緒。憤怒的人更覺傷害,焦慮的人更危機四伏。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上述所列種種,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利於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增加患病機率。這是由於心理過度緊張,加速了體內激素分泌,短期內耗費體內大量的能量,造成體內激素分泌失衡所致。

若時間過長,將削弱人體免疫功能、神經功能與生殖功能,導致整體抗病能力下降,最終使身體失去對抗病毒感染的防疫能力和自愈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可預見性、可控制性及有反饋信息對於是否發生應激至關重要,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能夠預見和控制事件的發生並能對造成的影響有反饋信息便能大大降低應激發生的機會。

因此,除當前加強人們對疫情的重視,減少發生和傳播環節,採取一切積極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外,如何調節好人們的心理狀態,對戰勝疫情也是至關重要。

1.以科學態度面對疫情。

恐懼感往往來自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對病勢的未知。

因此,要減少恐慌,就要使人們對當前的疾病有科學全面的認識,知道這個病究竟有多麼可怕,應該重視到什麼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對疾病做出客觀的、準確的、適切的情緒反應。要引導公眾從政府的健康熱線或政府衛生機構的專家那裡獲得準確的信息,目前我們對武漢肺炎的病原體、傳播途徑等已有初步認識,因此,人們應該確信疾病並非不可戰勝,完全可治可防。即使染上武漢肺炎,經過醫護人員的科學救治,絕大多數病人完全可以恢復健康。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2.在因疫情而恐慌時,進行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通過社會聯繫從他人那兒獲得精神支持。社會聯繫包括一個人的家庭成員、朋友同事、社會組織。精神支持是指其在社會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觀體驗。

當人們在恐慌的時候會不相信自己或者自信心減弱,會感到沒有力量來應對疾病,而更願意相信別人或組織,希望尋求來自親人、朋友或者社會團體的支持與幫助,其實與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可增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感覺到有很多人在與自己共同面對疾病的風險,心理壓力就會減小。

科技進步為人們在非常時期、非常場合提供了進行社會支持的有力手段,如通過電話、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既完全可避免人際傳播,又能進行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疫情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感就會很快消失。


3.接納出現的恐懼感、緊張情緒。

在產生這類情緒時做到不否認、不迴避。因為在面對危險時,產生擔憂、害怕和焦慮是正常的應激反應,每一個人都會如此,沒有必要為此而自責,這樣情緒才會慢慢平靜。如果對此進行否認,反而會加劇焦慮情緒。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4.多做規範的深呼吸。

人的情緒波動,通常會通過呼吸反映出來,調整呼吸可以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正確的呼吸方式是: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胃脘部;通過鼻子吸氣,讓胃部鼓起,這意味著用全肺呼吸,並儘量使上胸部活動減少,保持緩慢的吸氣;長時間屏住呼吸;緩慢、均勻地吐氣;一分鐘以8~l2次呼吸為宜,每天10次,一次堅持5分鐘。

5.每天大量飲用白開水。

通過喝水促進自身的新陳代謝,促使機體保持健康狀態,以利心理平衡。不要依賴酒精、香菸、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儘管此類食品在短時間內能起到興奮作用,但一旦其進人人體血液系統,就會加重身體不適感,造成對應激情境的處理更加困難。

6.減少信息輸入。

如果武漢肺炎已經讓人深感難過和不安,仍不斷地花費大量時間收聽和閱讀關於武漢肺炎的信息和報道,顯然是不明智的。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7.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

無論怎樣,人們都必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接受疫情將延續一段時間的事實,而不必受到過多幹擾,儘可能保持生活的規律性,這樣有助於心情安定。現在很多人產生焦慮,生活規律被打亂,因此要學會在最不安定的情況下,通過靜坐、冥想等設法安定自己。比如習慣早上上咖啡店喝咖啡,應該繼續同樣的習慣;選擇到公園去做運動;去空氣流通的地方透氣等,均是解壓的方法。要保持飲食、睡眠、交往、工作的基本節奏.不要因疫情而完全亂套。對於那些被隔離的人員,在以往的學習工作方式被打破後,應迅速根據新情況建立起新的生活適應方式,比如網上學習、網上工作。

8.改變對疫情衝擊的認知。

雖然武漢肺炎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干擾了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倘若充分利用這一時間,去做平時想做又沒時間做的消閒活動(如看書),促進家人的感情,與朋友溝通、聊天,藉機向孩子灌輸衛生知識,進行衛生教育,用通俗的方法跟孩子解釋疫情的種種,這也是一種收穫。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9.取得專業人員幫助。

若在一段時間內已經體會到正在經歷著諸如看過多的關於疫情電視節目、為疫情的發展殫精竭慮、睡眠少且質量差、迴避同他人的接觸、感覺焦慮、抑鬱和恐慌,缺乏耐心甚至哭泣等等的症狀無法應對時,且時間持續一至兩週以上,應考慮尋求專業人員的援助,這是最明智的做法。

10.保持警戒,防止鬆懈情緒。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段時間緊張後,易產生心理疲勞,對原先關注的事變得麻木,放鬆警惕。尤其在當前,部分人進人心理疲勞期的表現之一是,認為危害已在減少,疫情已經過去,因此不重視嚴格、科學地進行預防,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現象。必須對此保持警惕,冷靜而不馬虎,如此才能徹底防止疫情的擴散。

畢淑敏在書中曾說:“世界之大,總是有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總是有落進下石的人,總是有以鄰為壑的人。”

時下,我們惟有努力構建內在的心理能量,相信經歷過SARS疫情之後,這一次,我們能更妥善地應對!

武漢新型肺炎刷屏,我們如何應對恐慌?

部分內容來源於:《今日科技》--《面對SARS心理為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