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并非都是成功者

智商高的聪明人却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这说明,智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成就的大小。

说到智商的测验,现在有很多的小游戏,也有不少的智商测试题,我们测试或者玩过智商测验游戏的,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少的疑惑,看着最后的测试结果,也愿意相信,也不愿接受,但是我们大多数还是表示可以接受,但是接受并不能代表肯定这个结果。

智商测验日益推广,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当时的美国,智商测验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在个体和团队智商测验上的得分,是指导其一生职业选择、安置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测验分数决定着谁被定位天才或者弱智,决定着谁能进入名牌大学,或被提供其他教育机会。在部队和一些大型企业里,谁服役当军官,谁接受管理训练,智商测验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我们仔细想想,像当时人们对智商测验的结果十分的看重,也非常重视个人智商的发挥,当时他们也愿意相信,现在的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大多都是以辅助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自然也不会全然相信测验的结果,今天不就是这样的。

《钟形曲线》一书的作者理查德·赫恩斯坦和查尔斯·默里也坦言:“假设一个人参加智商测验,数学一项仅得50分,也许他不宜立定志向当数学家。但如果他的梦想是自己创业,当参议员,或者赚上100万,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影响人生成败的因素实在太多,相比之下,区区的智商测验何足道哉?”

可见一项小小的数学分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能说明他在数学这一方面缺乏相对的天赋。相反也告诉我们,智商测验至少给我们在某一条道路上提供了相对的依据,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成功并不都来源于智商。书中提到莫奈,他起初是一个修理工,一天他看到一个招聘广告,“休斯敦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正向全国广纳贤才。”于是,他便决定试试,当天晚上他吃过晚饭之后便开始思考自己,想想自己在哪方面还有什么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陷入了现在的困境,他想到周边的朋友,论智商都差不多,可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而他却不能成功,反反复复的思考后,发现自己和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性格上的不同,自己把握不了自己的情绪。

第二天,他在看清自己的缺点后,认识到自己应该改变,应该变得更加沉稳,控制自己的情绪,全面的改善自己的性格。自信满满的他终于还是成功的被该公司所录用。之后,他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心和对自己的认识,终于成功的在公司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可见,他的成功并不都是因为自己智商的高低之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平常起来是一个普通人,可最后他们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么相对智商不足的人呢?还有一个关于桑尼成功的例子。桑尼从小就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也没有莫奈那么幸运。开始他也和我们一样,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也十分的无奈,自己的分数依然达不到,自己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上学的机会,他开始为一个富商打理花园,不久之后他意识到自己也有好的一面,虽然自己的智商不行,但是自己也不是痴呆,也能做点什么。

一次,桑尼去城里办事,在市政厅后面,他看到一片垃圾场,觉得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垃圾场,于是向参议员提到自己想把这片地改造成公园,但参议员说到不会给他提供钱,他也说自己不需要钱,最后凭借着自己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这片地终究成为一个美丽的公园,也因为这个公园,桑尼也成为了风景园艺家了。

事实说明,即便自己的智商不怎么好,但也并不能代表自己没有其他方面的强项,或者只是自己暂时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但相信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你也一样会成功。

柒云草,解读《哈佛情商课》

聪明人并非都是成功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