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那天帶姐弟倆出去吃飯。

餐館很用心,給每個來這裡吃飯的孩子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

弟弟的是一輛玩具小汽車,姐姐的是一個塑料的紅色小餐桌,還配著四把白色的小椅子。

捧著小禮物,姐弟倆很是歡喜,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

也許是因為太喜歡了,所以當我提出幫他們先收起來回家再玩時,兩人十分果斷地拒絕了。

不過,有句話是樂極生悲。

那天,我們吃完飯後,又在商場裡逛了一會兒:玩具店、寵物店、飾品店,姐弟倆好像玩得比我還嗨!

然後,等我們離開商場,開車準備回家時,姐弟倆突然發現,手裡的玩具,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翼而飛了。

兩人的情緒一下子就低落下來,弟弟更是難過地哭起了鼻子。

我只好一邊一個,拉住兩人的小手,說,“媽媽看到,玩具丟了,小籠包和小湯圓很難過。我想,如果換做媽媽丟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可能哭得比小湯圓還大聲呢。”

小籠包一聽來了精神,“啊?有多大聲?”

“哇哇哇!就這麼大!”說著,我便很大聲很“傷心”地哭起來。

很顯然,這個方子有療效!

因為姐弟倆在愣了幾秒後,噗嗤一下,都笑了。

看到姐弟倆情緒好轉了,我繼續說,“丟玩具真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才發生呢?”

姐姐眼睛一亮,“不如我們今天的家庭會議就來頭腦風暴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點點頭,“嗯,這真是個好主意!”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2

家庭會議,是我們家每個週六的固定項目。

和一般的會議不同,家庭會議的議程主要有5個,從頭到尾,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1、致謝

2、確定主題

3、頭腦風暴

4、選擇解決方案

5、家庭娛樂

於是那天回家後,我們家的第一件事,便是開!會!

孩子們還給這次的家庭會議的定了一個特別好聽的主題:“玩具保衛戰”。

用大白話說,就是,“不想丟玩具,我們可以做點啥?”

大概是丟失玩具的“痛”比較深刻,所以那天的頭腦風暴環節,姐弟倆發言特別積極。

姐姐說,可以走的時候讓媽媽檢查一下,玩具還在不在;

弟弟說,可以給玩具配個電話,萬一丟了,就給它打電話;

姐姐說,可以背個小書包,玩完就把玩具放在裡面;

弟弟說,可以給玩具拴個小繩子,一直拉著走,這樣就不會跑了;

爸爸說,誰的玩具,誰走的時候就要記得檢查一下;

我說,可以把玩具讓媽媽放在書包裡,回家再玩;

……

就這樣,大家前前後後想了十幾條——

有好玩的,有實用的,也有腦洞大開稀里古怪的……

總之不管誰說什麼,大家都保持著尊重和接納的態度,不否定、不評判。

然後在頭腦風暴之後,再從這些建議中,選出大家都認可的進行實踐。

那天我們商議的結果是:

第一,如果覺得可以等到回家玩的,就先放在媽媽的包包裡。

第二,如果是特別喜歡的玩具,實在是很想玩,也可以。

但是離開每一個地方前,都要自己檢查一下,姐姐弟弟互相提醒。

姐弟倆都很開心。

他們覺得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不丟玩具的方法,這簡直酷斃了!

我和包子爸也很開心。

家庭會議讓我們專注於問題的解決方案

不僅把姐弟倆從不開心的情緒泥潭中拉出來,還讓我們跳出嘮叨、指責和埋怨的怪圈,把權利和責任都還給了孩子。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3

其實在這之前——

我們還通過家庭會議商討過“家務活兒分配的問題”、“Family Media Plan”、“週末去哪兒玩”、“我們家的零食日”,以及“小籠包的睡前慣例表”等等。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說出自己的建議,每個人的想法都很重要,孩子們就會有一種被尊重和歸屬感。

所以每一次,孩子們也會特別樂意配合我們討論出的方案。

不過,這並不是我最初愛上家庭會議的原因。

讓我和孩子們真正愛上它的,是因為它獨特的環節設定

比如家庭會議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家庭娛樂”。

吹氣球比賽、擊鼓傳花、詞語配對、枕頭大戰,捉迷藏……都是我們最愛的遊戲。

在童心越來越遠的時候,你驚喜地發現,跟隨著孩子的腳步,你有幸遇見了一個日益豐富、有趣的自己。

而那雙從床簾後露出的小腳丫,讓你不忍心戳破的同時,也在時刻提醒著你,孩子就是孩子,你不能以成人的邏輯去思考他們的問題。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當然,除了好玩有趣,“家庭會議”還充滿著溫度。

家庭會議的第一個環節是“致謝”。

在家庭會議的最開始,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上臺向其家人表達自己的感謝。

不是籠統的說感謝大傢什麼,而是要具體說出對每一個人的感謝。

這是去年夏天的時候,姐姐對家中每個人的致謝。

看視頻好像沒啥難度,但做起來其實還真不簡單。

記得第一次開家庭會議時,我自告奮勇第一個站上臺,但卻臉紅脖子粗地囧了老半天,一個字兒都沒有說出來。

那時我才意識到,雖然我們平時對朋友,甚至對陌生人都會經常表達感謝,但對家人說出那兩個字,卻並不容易。

我們好像總在不經意間,就對家人的付出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後來還是包子爸上臺救了場!

我永遠都記得,當他站在臺上,說“感謝媽媽,每天既要努力工作,還要做家務活兒,照顧小籠包和小湯圓,給小籠包小湯圓講很多很多故事,很辛苦……”的時候,我真的是一瞬間便紅了眼眶。

其實對於家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吝嗇付出,只是渴望多一些被看見,和理解。

就像後來有一次,當我對包子奶奶致謝時,我說,“感謝奶奶今晚給我們包了那麼好吃的餃子”。

包子奶奶聽了先是一直襬手,“這還值得說嘛,不就是一頓餃子”!

但後來的舉動,卻讓我們所有人都傻了眼——

她竟然連著給我們包了一個星期的餃子,直到我們每個人吃到看到餃子就想哭的時候,才停了下來。

而這一切,只因為那一聲感謝。

自從當媽後,我就迷上了開會


所以現在,不管手裡的活兒多忙,只要到了週六晚上,我們全家便都會充滿默契地停下來,認認真真地開會。

從記錄會議的筆記本和視頻裡,我們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鏈接一點一點更加緊密,更看到了孩子們的緩慢卻綿延的成長。

去年夏天的時候,弟弟致謝還只會說“謝謝奶奶謝謝媽媽謝謝爸爸謝謝姐姐”。

但前兩天,弟弟在致謝環節已經說完整的一大段了。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小小的他,竟然真的記住了家中每一個人為他做的每一件小事。

一路摸索,漸生驚喜。

看著他站在臺上,認真地表達著對每個人的感謝!

我彷彿看到了一些東西正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生根發芽——那是愛、信任和尊重。

我相信,這將是陪伴他們一生的力量和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