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身为帝王的治国能力如何?

Ocean_Song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皇子,也是唐朝时期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因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被废,这时候和不被众人所看好的李治脱颖而出了,李治被唐太宗李世民立为了太子。于贞观二十三年登基。李治在历史上一直被描述成懦弱无能的皇帝,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李治是一点都不简单的。

唐高宗李治可以说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因为在他的前面有着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后面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创了唐朝盛世的李隆基,这三个猛人将李治夹在中间,他还会有什么纯在感吗?正是因为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很低,所有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很差的。但是,真相是这样的吗?

其实真实的唐高宗李治是胆子大、心狠手辣、治国能力很不错的一位皇帝。只是当时的唐朝差点被李治给葬送了,所有那些史书就将李治说黑了。李治确实是很坑的,坑玩哥哥又坑舅舅,当时唐朝在他的统治下领土是很广的,人才也很多。如果李治是一个昏君,这些成就是怎么做成的。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因为准备造反,所有被废了,这个时候李泰又获得了李世民的赏识。当时李世民就准备立李泰为太子,但是太高调了,最后李治成为了太子。李治当上太子,离不开长孙无忌的帮助。长孙无忌是一位政客,他是很聪明的。如果长孙无忌看不见好处是不会帮助他的。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是认为李治岁数小,然后又懦弱可能就比较好控制,以后当上皇帝后,自己能够专权。所有长孙无忌才会全力帮助李治。后来李世民已经快不行了,武则天照顾李世民。武则天却和李治两人有了好感,在暗中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李治在父亲病危的时候,给李世民戴上了一顶帽子,从这就能看看出李治的孝顺不过是假的。

李治的想法也是很多的,后来李治废除了王皇后,将武则天立为了皇后,还乘机将长孙无忌的势力排挤出了京城。李治其实是会用人的一个皇帝,李治提拔起来很多的优秀人才。李治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皇帝,为后面的李隆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个皇帝实在是很不简单


付凯91458867


唐高宗李治的政治能力还是很强的,因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空前繁荣;后有武则天篡国。两者太引人注目了,导致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太子谋反,逆流而上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子以母贵,是嫡三子。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皇位都与他无关。因李世民晚年或许是为了平衡太子的政治势力,宠爱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举兵谋反,被废黜。

李世民要立李泰为太子,却被李治告密:魏王许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我,不让我参与争皇位。适时李承乾临门一脚:我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才谋反的。李世民大怒,后听随大臣建议,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如果没有对皇位的觊觎之心,何必去告发李泰呢?就算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不是正合李世民心意吗?又怎么会有大臣推荐李治为太子呢?由此可见李治城府之深,政治嗅觉之敏。

独揽大权,萧规曹随

李治登基后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持太宗时期定下的政策,任人以贤,政治,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史称“永徽之治”。

当政一段时间以后,李治发现自己施政时被长孙无忌等人处处掣肘,便想要把他们除掉,又因为他们忠正耿直,身后有世族势力支持。便利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顺利解决了自己独揽大权的障碍。

修订律法,防止擅权

李治因身体欠佳,又不信任大臣,只能让武则天协助理政,为了防止武则天擅权,罢免武则天亲信,制定《内训》和《外戚诫》压制外戚势力,并编纂《唐律疏议》,完善律法制度。

继承父志,安内攘外

李治继位后,在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的基础上,再次对高句丽用兵,大败高句丽。实现了李世民的愿望。并出兵平定西突厥,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归唐朝管辖。

李治在位时,唐朝的幅员最广,东至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可见其战略眼光独特。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380万户。

李治从皇子到皇帝,文治武功,大有作为,无奈父亲和自己媳妇的光环太大,自己难以凸显。 实属无奈。


5有5


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重用太宗旧城臣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萧规曹随,照太宗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遗风。当时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唐高宗前期还灭亡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这是隋炀帝、唐太宗时都没有完成愿望。657年又派大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擒获其首领沙钵罗可汗。

文教上编写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但是由于性格软弱,又体弱多病,后期权利被武则天掌握,逐渐被架空。可谓前贤后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