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詩經“溫柔敦厚”之見解(下)

詩經字裡行間蘊含著“溫柔敦厚”的風尚,《禮記·經解》中講:"溫柔敦厚,詩教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這種“溫柔敦厚”如春風細雨般無聲滋潤著讀者的心靈世界。故而,讀詩經的人是“溫柔敦厚”的,它們隱藏在“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中,隱藏在“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先秦時期的民眾們在勞動中創作的歌謠——詩經的雛形,經由周代采詩官、先聖孔子的收集編撰整理,千年的流傳,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詩經作品。時代影響人,人也造就時代,詩經中溫柔敦厚之風乃是淳樸自然的先秦勞動人民性靈的生動體現。

對詩經“溫柔敦厚”之見解(下)


讀這本書我的感覺是愉悅,晨起晚睡時閱讀翻閱,心情總是寧靜的,時而沉浸於先秦時代的簡單、唯美生活,感受那時人們的天真、淳樸,歡樂、疾苦。我也通過這本書,明白了“不學詩,無以言”的真實論斷。它有效地擴大了我的詞彙量和知識點,有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典故出自詩經,當我在接下來要閱讀的歷史經典類書籍碰到時,這無疑會幫助理解。其實,我讀詩經是為了平復經常焦躁的心情,幾天下來,效果不錯,它已成了我的常備物。我所體驗到的“溫柔敦厚”正在逐漸改變我的性情。#打開《詩經》# #學習# #我在頭條學院的成長日記#

對詩經“溫柔敦厚”之見解(下)


(圖片源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