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開欄的話

30年前的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向全世界宣佈開發開放浦東。30年披荊斬棘,30年砥礪奮進……浦東驚豔“蝶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浦東法院人勇立潮頭、至善致遠,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當此浦東迎風而立之際,浦東法院特別推出“致敬親歷者”欄目。今天向您介紹的親歷者故事,來自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


人物簡介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沈志先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首任院長


曾先後擔任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院長,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院長,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


得知浦東法院正在籌建,我主動“請戰”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佈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至今已過去了整整30年。回顧這些年,在浦東新區這塊熱土上,掀起了舉世矚目的改革開放大潮,社會經濟各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我原先擔任的是靜安區法院院長,後來到浦東法院擔任第一任院長,說起來還是主動“請戰”來的。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沈志先院長

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1992年年底的時候,得知浦東法院正在籌建,我就對時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顧念祖同志提出了申請:作為全市法院最年輕的基層法院院長,我想到浦東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去鍛鍊鍛鍊。


市高院黨組研究後同意了,在報市委同意以後,我正式參與到浦東法院的籌建過程。我擔任的是籌建組副組長,組長是時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喬憲志同志。經過大量艱苦卓絕的準備工作,199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專門發文,批准撤銷川沙縣人民法院,建立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同年5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任命我為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代院長,這就是我擔任第一任院長的開始。


6月3日,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立平,浦東黨工委書記趙啟正親自為我們揭牌。從那一刻起,我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可以說真正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1993年6月3日,浦東法院揭牌成立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一場思想大討論後提出“三個一流”目標


從靜安法院來到浦東法院工作,應該說當時確實感覺壓力山大。因為一切幾乎都是“新”的,新的隊伍、新的環境、新的任務、新的要求,一切問題都有待我們去探索解決。


建院初,各方面條件比較艱苦。我們的辦公地點在現在的川沙鎮東城壕路,那個時候還只有農村小路,周圍都是農田。我從市區到這裡上班,路上就需要2個小時,來回就是4個小時車程。當時浦東的幾個開發區都在黃浦江沿江地區,為了給這些地方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我們就在花木鎮的農貿市場租借幾間房子作為臨時辦公點,條件也很簡陋。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浦東法院臨時辦公點之一


在浦東法院成立前,整個浦東地區共有包括川沙縣法院、上海縣法院、黃浦區法院、楊浦區法院、南市區法院這三區、兩縣法院,要把這5個法院的人擰成一股繩,共同為了浦東的改革發展而發力,難度可想而知。


我聽說現在浦東法院所有編內編外的人員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人,當時,我們的幹警數量只有200多人,不過規模已經相當大,並且分散在10個地點辦公。這麼多人來自5個法院,要把大家整合在一起,怎麼辦?


首先要統一大家的思想,明確我們的目標和任務。為此,我們就在全院範圍內開展了一次以“知區情、樹目標、做奉獻”為主題的全院大討論。


經過這一場思想大討論,我們提出了“三個一流”的工作目標:

造就一流的法官隊伍,開創一流的審判工作,建設一流的新區法院。這個目標是基於我們浦東法院要為浦東的開發開放提供最優的司法服務保障這一定位而提出的。欣慰的是,這“三個一流”的要求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招賢、納才、培養、引領,我們說幹就幹!


有了“三個一流”目標的指引,接著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了!我們始終認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緊接著開展了“人才工程”建設。圍繞著招賢、納才、培養、引領四個環節,我們進行了許多大膽的探索。


首先是招賢。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在全國範圍內,我們浦東是第一家招收博士、碩士的基層法院,從1994年就開始了。我們招錄的第一個博士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的。碩士方面,我們也是最早開始招錄的。現在上海政法系統中的許多領導,就是當時以碩士身份進入浦東法院的。我們這樣招錄了三、四年以後,上海其他基層法院也開始陸續招錄博士、碩士。


其次是納才。我們剛組建的時候,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王秋良來當我們的辦公室主任,後來他還成為了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現在是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家型法官徐亞麗同志,也來到我們浦東法院擔任首任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還有我們從南匯法院選拔的陳惠珍同志,現在是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專職審委會委員,她是全國審判業務專家……當時,像這樣“納才”的案例非常多。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浦東法院首批法官任命儀式


再次是培養。法官們要承擔起為浦東開發開放提供堅實的司法服務保障的擔子,就要進行不斷地學習和提高。建院初,我們200多人的幹警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只有17位。許多專科生因為所處時代的原因,學習被耽誤了,儘管在實踐中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但是系統的理論培訓確實比較缺乏。於是,我們建立了法官培訓部,與華東政法大學進行戰略合作,辦了專升本的夜大學學習班。最後100多個人全部畢業,完成了本科學習。學習無止境,後來我們又繼續聯合華東政法大學辦了兩期民商事研究生課程班,又有100多個人報名參加。就這樣一步一步,通過不斷地學習,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浦東法院與華政合辦的法律夜大學開學典禮


最後是引領。先進模範的示範作用是很明顯的。那個時候,我們培養了全國優秀法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萬雲飄,全國“十行百佳”婦女葛建萍等先進典型。通過這些先進模範人物的引領,有效地把我們整個人才隊伍給帶動起來,人人爭做“一流”,成為浦東法院的一個很好的風氣。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輕騎兵”“三合一”,這幾件事都令我記憶猶新


法院的本職工作是審判,在浦東法院,有幾件審判業務方面的事情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其一是“輕騎兵”。這是當時浦東新區內4個開發區對浦東法院重點開發區巡回法庭的稱呼。1993年成立之初,如何才能為浦東的開發開放提供最優司法保障?我們始終在探索答案。當時,我們組建了一個重點開發區巡回法庭,專門受理涉及4個開發區的民事、商事案件,並且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把司法服務工作做在前面。這項舉措深受4個開發區的認可,他們都親切地把我們這個巡回法庭稱為“浦東開發法律輕騎兵”。後來,因為金融中心的建設份量加重,我們又把這個巡回法庭轉為金融審判庭,專門受理和審判金融糾紛案件,浦東法院也成為全國首家設立金融審判庭的基層法院。


其二是“三合一”。浦東的開發開放是一個高層次的開發開放,其中知識產權保護是重要一環。早在1994年,我們成立了全國基層法院首家知識產權審判庭。記得當時有一個涉“飛鷹”牌刀片的系列案件,其中一起商標糾紛案的原告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另外還有一個刑事案件,一個行政案件,這三個案件我們都處理得很好,對知識產權進行了立體化的三重保護。


▼飛鷹刀片

圖片源於網絡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1995年,時任知產庭庭長徐亞麗在審理假冒“飛鷹”商標案中進行調查取證


當時,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正在進行,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在內,國內外的輿論界對這系列案件的審理給予一致好評,認為我們浦東新區是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在保護知識產權。後來,我們在審理這系列案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探索由知產庭統一審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審判模式,並於1996年經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成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法院。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一流”是動態的過程,浦法人將始終走在路上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接受記者採訪


以上這些,是我們建院初為司法服務和保障浦東開發開放而邁出的堅實一步。後來我到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工作,也一直關注著浦東法院的發展。可以說,正是這27年來的一項項工作、一件件案子,讓浦東法院一步步走到如今,並且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 浦東法院大樓


如今,浦東開發開放已經30週年了,站在2020年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想對大家說:浦東法院現在是全國模範法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基層法院,更是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一家法院。應該說,在全體幹警的努力下,大家走過了不尋常的歲月,也階段性地實現了“三個一流”的目標,確實可喜可賀。“一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發展的過程,為了追求“三個一流”目標,浦法人將始終走在路上!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浦東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27年前,我們這樣提出“三...

策劃:辦公室

採訪:浦東時報記者 張敏 浦東電視臺記者 朱浩波

錄音整理:楊泓藝

文字整理:陳衛鋒

題圖設計:周婧

責任編輯:陳衛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