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北上还是南下?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双方就应该北上还是南下这个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最后大家基本确定了要北上,但张国焘依旧在私下里进行一些小动作。

在他的力主下,红军被分为左、右路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领(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指挥部率领(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

毛儿盖会议确立了以右路军为打通北上通道主力,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的部署,但张国焘依旧力主南下,同时不停给前敌指挥部发电,力陈南下之利,北上之弊。

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在毛儿盖会议上也同意应该北上,但是之后他却在张国焘一封封电报的影响下改变了主意。

陈昌浩是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三驾马车”之一(张、陈、徐),在历史上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性格中的一个特点或者说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遇事犹豫,畏首畏尾,缺乏主见。这个缺点不仅是此次红军“分裂”的一大原因,也是后来西路军遭遇失败的重要原因。

陈昌浩改变主意同意南下,总指挥徐向前由于不想看到红军分裂的局面出现,也跟着改变了主意。

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徐帅在回忆录中回忆说,陈昌浩改变主意后,X曾亲自到自己的住处询问意见,这实际是让他表态,徐帅回答说:“两军既已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X“见我是这种态度,便没再说别的,要我早点休息。

正是这个决定让徐帅“终身抱憾”。

要不要打?


由于陈昌浩和徐向前都已表态赞同南下,中央便决定单独率领红1、3军团北上,他们于夜里秘密开拔,并没有通知陈、徐等人。第二天下面匆忙来报,说叶剑英参谋长不见了,中央红军也连夜走了。

当时整个前敌总指挥部都陷入了一片茫然和慌乱的氛围中,徐帅“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

前方此时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走了,还对他们警戒,请示要不要打,对于这个答案十分明显的问题,陈昌浩却再次陷入犹豫,最后他询问徐帅的意见,徐帅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无论如何不能打!”

徐帅态度坚决,陈昌浩见此便同意了徐帅的决定,由此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中央红军单独北上,这对徐帅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因此“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甚至动了要不要“带上个警卫员,骑马去追中央”的心思。

根据徐帅的说法,自己多年来和张、陈二人的合作也并不痛快,时有意见上的分歧和争吵。徐帅坦言,陈昌浩在部队里威望很高,他如果不点头,自己是带不动队伍的。况且他是看着红四方面军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分成两半,各走一方,无论从理智上或情感上说,我都难以接受。”徐帅说:“这也许是我的弱点所在吧……”

徐帅的反思


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前,徐帅就是赞同北上方针的,但是由于自身的难处和敦厚老实的性格,徐帅未能极力争取,以至“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徐帅晚年反思此事时写道:“由于我的水平不高,当时没有从原则上、战略上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寄希望于中央说服张国焘,“实在不行的话,宁可等一等,不然只好一道南下”,“结果跌了跟头。”

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徐帅的反思是诚恳和深刻的,对此我们不应给予过分的苛责。

他留下后与朱老总、刘帅等同志团结在一起,对促进红四方面军最后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况且,既然部队南下已成无可挽回的既定事实,即使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也应该努力为部队寻找生机,尽量发挥自己的指挥作用,

这也是爱护红军的一种表现

南下后续


红四方面军和一部分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在南下之后,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牺牲,其中尤以百丈之战最为惨烈,一战即损失近万人。加上那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下了一场十几年一遇的大雪,部队损失颇多,且补给日益艰难,大家由此越来越认识到了南下路线的错误性。

此时张浩(林育英)从苏联归来,带来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张国焘因此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只能被迫同意北上陕甘。

在北上的路上,张国焘曾当众流过一次眼泪,并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可见张国焘当时已知自己罪责深重。

而陈昌浩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也正是这个思想包袱,导致陈昌浩在指挥西路军时更加犹豫不决,为了

“洗刷自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即从支持张分裂的极端跳到了一切唯上,一切盲从,事事请示,缩手缩脚的极端。遇事只听命令,而绝不临机专断,一点责任也不愿意承担。

应该说,西路军一次次地丧失了宝贵的机会,最后几乎全军覆没,陈昌浩同志难辞其咎。

徐向前元帅:当年我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策略,犯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和徐帅一起返回延安,途中他遇到了自己的一个老乡,决定“多休息几天再走”,徐帅便只身踏上了归途,一路上历尽坎坷,备尝艰辛,最后终于回到延安。即使路途艰难,徐帅依旧保留着组织交给他的路费(十几个金戒指)不肯将他们随便花掉,其坚贞的品格令人动容。

到达延安后,张闻天同志把徐帅严厉地批评了一番,徐帅没有吭气,他觉得既然西路军吃了败仗,“批评、撤职、杀头都应该”。但X却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鸡就有蛋。”这让徐帅感动不已。

另一边,陈昌浩在老乡家大病了一场,之后转回自己湖北老家休养,一直到抗战爆发后一段时间,他才回到延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