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如果给家长们的抱怨排个榜单,想必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是“我家孩子沉迷于网络”、“孩子喜欢打游戏”、“我家娃因为玩电脑成绩又下滑了”之类的问题了。管不住、劝不动、防不了,身为爸妈的我们,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未必能比网络和游戏高。那么,在网络的世界,我们要怎么才能为孩子把关,怎么才能劝说孩子不要沉迷其中呢?

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是每天严格管控孩子上网的时间?还是每天絮絮叨叨跟孩子谈及沉迷网络的坏处?其实,类似的做法往往会起到一个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拉回孩子扑在网络上的心,还很有可能影响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而比较好的建议就是让孩子自己醒悟,让孩子自己去意识到上网也应该适度、适量、适可而止。

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给孩子的网络生存手册》就是为此而写的书。书的作者本·哈伯德,是一个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创作出许多幽默故事,传教过许多前沿知识的作家。整套书涉及网络使用、网络安全、网络规则、网络风险等6部分,其中《我不会沉迷网络世界》这本书,着重谈到了怎样才能不沉迷于网络的问题。

大开脑洞的创意,其实很有借鉴的意义

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提出的健康玩电脑的各种创意,有一种大开脑洞,同时又豁然开朗的感觉。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往往在电脑桌前一坐,就忘记了时间。平时一分钟也静不下来的娃,一旦有了手机,眼睛就像黏在手机屏幕上一样,不但不愿挪动眼睛,也不愿意挪动身体。这样长期下来,又伤眼睛又伤身,实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而《我不会沉迷网络世界》在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没有奶奶、妈妈平日里的苦口婆心,也没有爷爷、爸爸寻常时的强硬要求,反而用几个活泼有趣的小场景,给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建议。

比如有个小画面上,卡通人物一边在看手机,一边拿着水果杂耍抛接球,他是在做什么呢?孩子心中的好奇心也一定蠢蠢欲动,一定会和书中的人物发出相同的问题。而“等下一次上网休息时我就把它榨汁喝”也远比“喜欢上网也要留意身体健康”这样教科书式的说辞更有意思,更有亲和力,更让孩子们听得下去。

再仔细一想,其实这也给我们怎么同时兼顾上网和身体健康不少启发。比如我们可以在上网前和孩子约定好,或者让孩子提前想好,什么时候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做些什么,然后把需要的材料或物品拿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就像如果我们明天准备早起跑步,提前把运动服放在床头,能让我们更有起来跑步的动力一样,这个做法也可以妥帖地提醒孩子们该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了。

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一边在动感单车上锻炼一边玩电脑的画面也是创意十足。长期保持坐着的姿势,不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动一下,至少可以缓和因为久坐而僵硬的肌肉。如果孩子无法一下子从沉迷于网络的状态改变过来,我们也可以循序渐进地从类似的小细节,徐徐引导他们改变。

专业又贴心的5分钟微运动,保驾护航不落下

除了巧妙地融入故事和对话中的提醒,书中还给出了不少适合小憩时进行的微运动。可别小看这短短几分钟,其实这些操作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对改善长时间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可观的。

比如手指不断地敲打键盘,休息的时候就要做一做手指操,先伸直10分钟,然后放松一下,再握拳10分钟,再放松。这样的微运动简单易操作,每个人都能实现,也不用费什么功夫。一方面孩子比较愿意接受,比较能够坚持,一方面又确实能收获相应的效果,说来也算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了。

孩子沉迷于网络怎么办?这本书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贴心建议来帮忙

从书名到结构,都是适合孩子的风格

书名《我不会沉迷网络世界》很像是给自己的口号,说到就要做到,坚定的语气无疑是注入了掷地有声的力量。如果孩子能在打开电脑玩游戏之前,先有这样的意识,在结束游戏的时候也就能更干脆利索。

书中的方块人物,也让人一看就想起迷你世界、我的世界等类似的沙盒游戏,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不至于看一眼就产生抗拒的心理。而为了让孩子对沉迷于网络的状态有个直观的认识,书后还附有网络健康体检表,可以对照着约束自己的行为,非常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