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业主在群里攻击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誉权 | 案例

来源 | CCTV今日说法(微信号:cctvjrsf)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微信逐渐成了日常交流工具,

但我们在微信里所面对的也是真实的人。

因此,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

造谣、散播虚假消息,

或是无证据侵犯他人名誉,

依旧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祸从口出!业主在群里攻击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誉权 | 案例

近日,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审结了

一起由微信群聊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

祸从口出!业主在群里攻击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誉权 | 案例

案 情 简 介

张某与王某均系江苏省无锡市某小区业主,张某曾担任该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该小区有3700余户业主,建立了多个业主微信交流群。在2019年5月期间,王某在该小区某一个业主微信群(当时显示群成员498人)发表言论,以行使业主监督权利为名,抨击某人在业委会任职期间存在贪腐行为,虽然未直接指名道姓,但内容涉及张某担任业委会主任的工作内容与个人形象。张某以王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发现,王某虽然没有直接指明评论对象,但综合其言论全部内容,从一般通常理性人来理解,上述言论评价对象显然为某个特定主体,且王某对该特定主体进行了限定性的特征化描述,而且,微信群内的其他业主亦能据此确定评论指向谁人,因此,法院认定,王某在微信群内的言论指向应为张某,张某与王某的言论评述之间有直接利害关系,张某以其名誉权受损提起本案诉讼,并无不当。

裁 判 结 果

王某在微信群中对张某的身份、收入、财产等方面进行否定性评价,所用词汇令人对评价对象产生不友好、非正面的联想,本案审理中,王某确认其对张某的评述均没有事实依据,系其个人怀疑,王某的上述言论已构成捏造事实丑化他人人格。案涉业主微信群成员多达498人,案涉物业小区业主众多,王某的言论在微信群中扩散,具有一定的公共传播性,能够造成张某声誉在该小区内显著降低,系对张某社会评价的明显伤害,属于侵犯张某名誉权行为。

最终法院判定,王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张某有权要求王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 官 点 评

超出行使权利的合理界限,构成侵权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王某作为同一物业小区业主,其有权对业主委员会工作或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行为提出意见,有权依法行使业主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但是,王某在对业主委员会工作有怀疑时,并未采取合法合理途径行使业主权利,对未加核实确认的情况,贸然发表攻击性、侮辱性言论,言论内容并非陈述事实或提出监督疑问,该行为本身已经偏离行使业主权利范畴,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因此,王某关于其行使业主正当权利的辩称意见,不构成侵权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法院对该辩称意见不予采信。

祸从口出!业主在群里攻击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誉权 | 案例

当下小区业主自治已成为普遍的趋势,很多业主对参与小区自治管理有着积极兴趣,愿意对小区工作提出建议。而且,业主微信群、QQ群也成为业主参与小区自治管理的重要平台,业主在微信群交流中发表意见,提出疑问,行使业主自治权利,均是必要的。但是,微信群、QQ群属于具有公共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渠道,群内交流言论具备公开性、传播性的社会化特点,不当言论对他人造成的侵害后果也被放大,足以构成侵权范畴。因此,微信群、QQ群的言论交流应当有法律界限,不能呈一时之快,即要承担“祸从口出”的不利后果。

文章来源:公众号@新吴法苑

编辑 | 陈鲁越(实习)

维护 | 黎意

主编 | 王秀敏

更多普法视频请扫码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