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梦想,只差一步的距离

01

喜欢喝椰汁,纯天然的。把吸管插进整个椰子,一边轻吮清甜的椰汁,一边刷手机,那一个字“爽!”

可常常买了椰子,却忘了收银台拿吸管,回到家后,不得不把汁倒碗里,不但特费劲,而且休闲计划泡了汤。

所以这回到超市,一路提醒,才不至于忘了跟收银员拿吸管。

“在那”她朝门口旁努努嘴。只见超市门边差不多两米的高处挂着一个小柜子。再次求证,确实是放置吸管的。

纳闷,谁的创意,放那么高,欺负矮个啊,阿哈!

门边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女保安,让人立有安全感。求助于她,她稍稍踮脚,手往上一探,轻轻巧巧把柜子取下,打开。里边希拉拉躺着几根裸露的吸管。

我不由小声嘟囔了一句:“那么脏,有包装的吗?”

女保安怕是怼人成瘾了。“脏什么脏,大家不都这样用?我还没听人嫌脏!”。

对此类人,无需接招。径直飘过即可。呵呵!还好,这几天修心养性了,要不,自己又忍不住生闷气了。

转向收银员,问有没有包装的吸管,之前买卡士奶配送的那种。她说没有,有大号的,喝椰子,用不了。

说话功夫,瞥见旁边正好有,便顺手拿了一根。

你和你的梦想,只差一步的距离

02

下午,开吃时,才发现,正如收银员所说,吸管太大了,根本插不进椰子口。没办法,故伎重演,使劲把汁摇到碗里……

哎!这不瞎折腾吗?呵呵!我惯有的毛病,吃一堑,不长智。

诚然,别人的意见大可参考,但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也要思考,是否适合。

想来,折中的方式就是把合适大小,却无包装的吸管拿回来,自己洗一洗,不就得了。可自己,不假思索,想当然,一心想要有包装的吸管,没顾及大小是否合适。真有点舍本逐末了。

就差那么一点点,没抓住问题的根本,从而解决问题。

根源,在于惰性思维吧!

心理学是这样定义思维惰性的的:逻辑思维一直待在舒适区,遇到难题解题的正确思路跟你的思维不符合时,大脑不想去探索,一直待在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在思维惰性上做了诸多研究,他曾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思维惰性的危害性。

他在全美各地的学校开展了一则数学运算,问题如下:

如果一支网球拍和一个网球加起来一共需要支付1.1美元,网球拍比网球要贵1美元,那么一个网球需要多少钱?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立马写下了一个答案:10美分。卡内曼看到学生们的回答后,摇摇头,说道:“你们错了。”接着,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如果网球需要花费10美分的话,加上网球拍,你需要花1.2美元。所以,正确的答案是:5美分。

这道算术题很难吗?不,它很简单。只是它比一般的题目多了一重迷惑性。如果你凭借第一直觉去解题,你只能获得一个错误的答案。相反,如果你能在写下答案之前多动动脑子,多思考思考,你就能顺利绕过陷阱,找到正确的答案。

你和你的梦想,只差一步的距离

03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惰性思维。

阅读时,浅尝辄止,只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没有深入理解,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

工作中,遇到自己的盲区,视而不见,直接“闪开”。

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自己的现状,却又不肯跳出舒适区,尝试改变……

惰性大的人甘于平庸,贪图清闲和安逸的生活。他们一边羡慕着别人,一边与惰性思维为伍。因此,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固步自封,只会怨天尤人,却又看不到一丁点希望。

如果你懒得思考,懒得改变,懒得去进步。那么,即便你再聪明,却因懒惰思维白白丧失很多机会。错过了更好的那个自己。

相反,那些勇于于跳出舒适区的人更善于把握机会。李子柒的视频受无数人追捧,可要知道,从自拍视频到剪辑,她都是一个人在琢磨,改进,一路死磕。

有一期《兰州拉面》的视频,我们看见李子柒轻轻松松拉出均匀的面条。可要知道,她为了拉面,专程跑到甘肃拜师学艺,她勤学苦练,不断揣摩、练习,终于掌握拉面的技巧,于是,才有了视频里的完美呈现。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质上在于思维的不同。一旦你摆开惰性思维,你会越发明白,人生有无数可能。

你和你的梦想,只差一步的距离!

你和你的梦想,只差一步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