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諸葛尚父子若在三國前期,武力值屬於什麼水平?

梅開三度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有個共同的感受,《三國演義》這部著作越往後讀,越令人難以卒讀。因為除了自己喜愛的人物一個個凋零逝去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

後三國時期的武將戰鬥力急劇下降,精彩的廝殺場面如鳳毛麟角,比起他們的先輩們來,簡直是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諸葛亮死後,蜀漢大將軍姜維繼承先師遺志,九伐中原,搞得魏國上下是頭疼不已。好不容易熬到政歸司馬氏,東吳內部又發生政亂,魏國緩過一口氣來,實力終於有所發展,就聚集力量,動用三路大軍對蜀漢發起主動進攻。

鄧艾率一支精兵繞過蜀軍正面防禦,偷渡陰平,奇襲蜀國腹地。而在成都的蜀漢君臣聞知,頓時一陣大亂,朝野震動。怎麼辦呢?此時的蜀漢已無能征善戰的勇將留守,只得臨時點兵派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受命出征,率一支部隊到綿竹去抵禦鄧艾的軍隊,

諸葛瞻籍其父之名,但與他父親諸葛亮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屬於志大才疏的類型,空有一腔熱血,實無半分良策。其實鄧艾輕師遠襲,率領的是一支孤軍,內無援應,外無兵員糧草補充,只能是冒險突進,以求速戰速決,儘快推進。對付這種敵人,上策是穩守城池,堅拒不出,消耗時間,挫敵銳氣,鄧艾將不戰自潰;中策是利用地形節節抗擊,儘量打成僵持戰,鄧艾後勤困難,無法持久,時間拖長了,等到蜀軍主力回援,形成關門打狗,前後夾擊之勢,鄧艾也得完蛋。

但這個諸葛瞻偏偏選擇了出城迎敵的下下策,這就導致了蜀漢最後一支可戰之兵被鄧艾悉數全殲,通往成都的路上門戶洞開,再無阻絆,城中也無守禦之軍,使劉禪不得不開城投降。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確實忠勇,但他們的武藝如何,如果放到前三分時代,能達到個什麼水平呢?咱們就通過綿竹之戰來分析一下。

鄧艾兵至綿竹,派鄧忠和師篡兩將到城前搦戰,諸葛瞻先是將他爹的遺像擺了出來,可把鄧忠和師篡嚇壞了,不戰而潰,倉皇逃回。鄧艾搞清情況,勒令二人回軍再戰。

兩人再到綿竹,諸葛瞻出城迎敵,其子諸葛尚少年英勇,“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蜀軍乘勝追擊,魏軍大敗,鄧忠和師篡“中傷而逃”。

諸葛尚能以一敵二,打跑了鄧忠和師篡,還使二將都帶傷而回,說明諸葛尚的武藝還是蠻厲害的。

但隨後的情況就不妙了,鄧艾率主力圍住綿竹,諸葛瞻率部開城突圍,“引兵左衝右突,殺死數百人”。被鄧艾下令亂箭齊發,射散蜀兵,諸葛瞻中箭落馬,“拔劍自刎而死”。而其子諸葛尚見父親陣亡,也披掛上馬,殺出城來,“策馬殺出,死於陣中”。父子倆一對愣頭青。

諸葛瞻沒有與敵將廝殺的戰績,而是率兵出城時無法突圍,中箭落馬,自盡而死,這戰鬥力不堪一提,無論進攻力還是防禦力,都屬於末流水準,放到前三分時代,根本就排不上號。

諸葛尚的武藝不錯,能以一敵二擊敗鄧忠和師篡的聯手夾攻,還使二將都“中傷而逃”,說明他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厲害的。

大家記得,在姜維北伐兵進長城時,曾經與鄧忠有過一次交鋒,“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看到鄧忠“槍法無半點放閒”,就詐敗而走,以暗箭射之,卻被鄧忠閃過,“挺槍來刺”,危急時刻,姜維閃身躲過,那槍“被維挾住”,姜維拔劍,鄧忠棄槍而逃。這說明鄧忠的武藝不錯,但腦袋瓜子不是很機靈。

那麼,諸葛尚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將聯手,可以認為諸葛尚武藝在姜維之上嗎?也不能這麼認為。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遠襲蜀中腹地,一路上是翻山越嶺,受盡苦累,艱難跋涉,“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里,皆是無人之地”,渡陰平,取江油,下涪城,至綿竹,全軍將士都勞累不堪,到了城下,像鄧忠和師篡這些年輕小夥子們都飢渴疲勞,瘦得都不成人形了,在這種體能極度消耗的狀態下,被諸葛尚一挑二擊敗。如果是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兩軍陣前正常廝殺,鄧忠豈能如此不堪一擊?所以說,諸葛尚是擊敗了體力極度虛弱,精神疲憊,武力值大打折扣的鄧忠和師篡。

鄧忠的武藝不及年過五旬的姜維,姜維年輕時的實力尚在魏延之下,而魏延的武力值又略遜於張郃。以此推算,那麼諸葛尚的武力值上限頂多也就是樂進、臧霸的水準,屬於“弱一流”,若放到三國前期,恐怕連前三十名都進不了。

結論:諸葛瞻的武力值不堪一提,在三分前期進不了八十名以內;諸葛尚的武力值要高得多,在三分時期,大約能排到三十名稍後。


世界全史羅銳


諸葛瞻在演義中並沒有機會體現他的武藝高低。不過諸葛尚的武功很強,可能還在張郃等人之上。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出場已經是在《三國演義》的末期。鄧艾偷渡陰平,取了江油和涪城以後,劉禪命諸葛瞻統兵迎戰。諸葛瞻命兒子諸葛尚為先鋒,父子一同出陣抵擋魏軍。結果在綿竹諸葛瞻父子雙雙戰死,出場時間只有半回而已。

如此短的出場時間表現機會自然不多,其中諸葛瞻更是一次單挑機會都沒有,只有在最後一戰時親自率兵左衝右突,殺死魏軍數百人,最終被亂箭射於馬下,自刎而死。從這裡看,諸葛瞻雖然沒有和敵方武將對戰記錄,不過他的武藝肯定也有一定基礎,否則不可能在亂軍中往來衝突沒被人殺死。

而諸葛尚則有一次單挑記錄。在綿竹城下諸葛尚一人獨戰師纂、鄧忠兩人,並將他們殺敗。鄧忠在長城之戰曾經和姜維交過手,兩人鬥了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評價鄧忠槍法無半點破綻,不用計無法取勝。可見鄧忠的武藝至少接近姜維。

姜維曾經和趙雲交過手,趙雲對他的槍法也是頗為讚賞。能得到趙雲如此肯定,姜維的武藝在前期大致也可以算一流之列。鄧忠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水平。

師纂雖然沒有單挑記錄,但是他也是鄧艾手下的大將之一,常和鄧忠一起活動。想來師纂的武藝即使不如鄧忠,那麼也不會相差太大。

所以師纂、鄧忠兩人聯手起碼可以和張郃、張遼等一流高手戰平。諸葛尚能擊敗兩人,武藝自然也在一流之上,比張郃他們強。不過演義中沒有提到諸葛尚擊敗師纂、鄧忠用了幾個回合,因此不能確定諸葛尚到底比張郃他們強多少。


不沉的經遠


  • 感謝你邀請,我對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的看法如下:

“名人的後代大多不能繼承名人的能力,只因他們沒有像名人那樣經過磨鍊!”

前言

諸葛亮身為一代名相,不僅深受蜀漢人民的愛戴,就算是曹魏的將領鄧艾對他也是尊敬不已。

劉備有“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的困境,諸葛亮也不例外。

諸葛亮親生兒子中,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本來能成就一番偉業,結果第一次出征就被團滅了。

諸葛瞻幼年聰慧,大時了了。

諸葛瞻幼年就表現出很高的智慧,家裡的人非常高興。只是諸葛亮有點擔心,在寫給兄長諸葛瑾的信裡說到“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的擔憂一語成讖!諸葛亮去世時候,諸葛瞻才八歲,劉禪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敬意。把公主許配給諸葛瞻,並多次破格提拔諸葛瞻。

沒有經過任何考驗的諸葛瞻,年紀輕輕就擔任軍師將軍,意氣風發。

誰知道這種少年成名,反而害了諸葛瞻,他以為自己真的可以跟自己的父親相提並論。

綿竹一戰,父子殉國。

曹魏徵西將軍鄧艾冒險突襲蜀國,姜維大軍在前方駐守來不及救援。

劉禪命令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出陣,對付鄧艾。本來是萬無一失,諸葛瞻只需等待姜維的援兵到來即可。

只是諸葛瞻沒有實戰經驗,被鄧艾一封信激怒,冒險出兵,中了埋伏。諸葛瞻父子為了報國,不願逃跑,衝去敵陣,殉國了。

後記

諸葛瞻少年得志,沒有經過磨鍊,身居高位,名過其實。諸葛尚也是年僅17歲,缺乏實戰經驗。

如果他們兩父子放在三國前期,最多是一個上將潘鳳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