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磨蹭且不專心,家長為何要改變自己?

孩子寫作業磨蹭且不專心,家長為何要改變自己?

追夢常常聽過家長們類似這樣的求助:“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他做事總不認真,他寫作業時沒條理,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老師,我家孩子太磨蹭啦!催促許多遍都慢吞吞的死性不改,真讓人頭疼!”……

對家有小學生的爸爸媽媽來說,以上問題並不陌生。每天陪孩子寫作業、幫孩子檢查作業就是一項重要而又艱鉅的工作。遇到孩子不在狀態時,磨磨蹭蹭半天才寫了一點點作業,卷面不整潔還錯誤叢生,家長看後瞬間抓狂、暴跳如雷的感覺真的是苦不堪言。

追夢作為專業的一線小學教師,非常同情並深刻理解家長們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願意為這些被淘氣孩子整得黔驢技窮的家長們排憂解難,提供一點小小的建議:

一、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1. 剋制情緒,冷靜處理。

當家長把能想到的辦法都使遍,孩子仍舊在寫作業時屢教不改地出現磨蹭、粗心、不專注的情況,家長不妨改變以往做法:

不再火冒三丈,沒完沒了嘮嘮叨叨地斥責、數落,也不必咋咋呼呼假裝給老師打電話來威脅孩子,而是直接在作業上標註出錯誤的地方,並且寫上類似的批語:“該生今晚作業不認真,勒令改錯。希望老師明天嚴厲批評!”

家長切記立刻把孩子的不良表現通過短信微信或者電話的形式彙報給老師,請求老師次日給予批評。(此法只能偶爾為之,多用不靈。)

家長不必在老師同學面前為自己的孩子護短,要讓孩子明白:面子不是父母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2. 自我反省,尋找原因

一般而言,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大人的問題。

因為一個不夠專注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是打擾他的大人。

這樣的事兒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尤其高發於家裡的老年人跟孩子一起生活的“隔輩親”的存在,比如:

幼兒時期,孩子正在專注地玩玩具,突然奶奶端著個碗出現在他的旁邊:“來寶寶,吃點東西。”

一年級時,孩子正在專注地寫作業,突然爺爺過來遞了一杯水,不由分說地摸摸孩子腦袋,慈愛地搭訕幾句。

或者四年級了孩子正在書房專注地思考一道難題時,客廳裡卻傳來一陣陣電視節目的嘈雜聲。孩子很不容易排除干擾集中精力繼續思考時,廚房裡卻縷縷飄出飯菜的香氣。

這些場景都是對孩子“專注”的打斷,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而被動。你卻不知道孩子在做甲事的時候,專注力得到了負面影響,會導致TA 在做乙事的時候,專注力也好不到哪裡去。

家長朋友請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曾經在無意中干擾過孩子的專注力?

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身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端正觀念。最基本的,當孩子在專注地進行一個認知活動時,不要輕易打擾他,這不僅僅是養育的技巧,更是對孩子的尊重。不要在孩子專注寫作業時隨便指手畫腳,哪怕發現孩子做錯一道題,也要等到孩子完工後再指出來。

2.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不管是寫字檯、遊戲墊還是遊戲桌,都可以是一個用於專注的空間。告訴孩子,在這個空間,就是可以無干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呆。與此同時,這個空間也應該儘量遠離干擾風險。

孩子寫作業磨蹭且不專心,家長為何要改變自己?

絕大多數人的長期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撫養一個孩子。因為缺乏短期專注的能力,常常會導致缺乏長期堅持的能力。所以,家長們要通過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等這些方式,訓練孩子短期專注。

既要注重訓練孩子短期專注的能力,又要重視培養孩子長期堅持的能力。惟其如此,孩子才能提高專注力,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情。久而久之,才能具備長期堅持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