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先來看一組數據:


4月9日,新疆西部牧業發佈2020 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虧損200萬元至600萬元;

4月9日,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由於疫情影響導致銷售下降和成本上升,星巴克預計第二財季收益將減少50%;

4月8日,喜力公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整體合併銷量下降約4%,其中啤酒銷量下降約2%,預計疫情對銷量的影響在第二季度將進一步惡化。

……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現實就是如此赤裸裸。


受疫情影響,快消企業正常的經營計劃被打亂。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剛性支付,不少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資金週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


於是,“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洶湧而至。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西貝、喜茶……一系列“報復性漲價”行為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一面是企業的艱難處境,一面是大眾的憤憤不平。


而昨日到今晨,漲價風暴中的代表企業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漲價行為,海底撈官方稱,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定價從即時起恢復至1月26日停業前的標準。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海底撈致歉信


4月11日,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稱,“這個時候漲價,不對。”他表示,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海底撈、西貝相繼致歉,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風波?

西貝致歉信

這場跌宕起伏的“報復性漲價”風波,不禁引人深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報復性漲價”行為?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損失慘重的行業之一便是餐飲行業。為避免人群聚集,春節各類聚餐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備菜存貨拿出來低價甩賣。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關於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報告》中數據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春節損失達到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據報告,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都選擇關閉門店。其中,有73%的企業關閉了旗下所有門店;8%的企業關閉旗下八成以上的門店;也有7%的企業關閉了不到一半的門店;僅有7%的餐飲企業由於是團膳或者是單店,所有門店繼續進行維持性經營。


對於漲價一事,海底撈此前曾經說明過原因,疫情過後,收入90%以上依賴堂食的海底撈難以迅速恢復造血能力,而員工工資與食材等成本也越來越高。相比其他火鍋品牌,海底撈的服務一直飽受好評,為了維持服務水平,海底撈基本不可能下調員工工資,而相比2019年,牛羊肉等食材價格至今仍在高位震盪。


因此,對海底撈來說,漲價是維持利潤最簡單的方式。但事與願違,強大如海底撈,也必須遵循顧客優先的原則,在顧客的不滿聲中,海底撈不得不放棄報復性漲價。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疫情期間接受採訪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2萬員工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餐飲業的慘烈不僅表現在企業效益方面,背後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據悉,中國餐飲業有三四千萬的就業人口,若企業倒閉勢必會造成大量失業人群,蝴蝶振翅,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實際上與大眾的貼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不能簡單的評判“報復性漲價”的對與錯,經濟是經濟,道德是道德,疫情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需要大家積極的態度和共同的努力。


整理 | 食品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