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放學的時候,辰哥哥大老遠就衝我跑過來,喊道:“媽媽,我在學校已經把大部分作業做完了,如果我很快完成所有作業,能不能去書店看書?”

老母親故作沉吟道:“如果7點前你能完成就可以去,反正8點半前要回家。”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耶~~媽媽最好了!那我們趕緊回家吧,我要快點把作業做完。”辰哥哥高興得跳起來。

他不知道,其實他那表面平靜的老媽,內心早就樂得快抽筋了。

誰能想到兩年前還抗拒書本的孩子,現在對書本這麼著迷呢?

與書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大概在辰哥哥兩三歲左右,某天我看到閨蜜的朋友圈曬圖,她6歲多的女兒Angel安靜地在家裡看書,背景是裝滿書的書架。閨蜜配文:整個書架的書都是她的,小傢伙現在能認很深的字了。

那時我意識到該培養兒子對書本的興趣了,於是就給他買了許多繪本。


他很喜歡我給他讀繪本,但我不給他讀的時候,他很少主動去翻。現在想起來,才知道他喜歡的不是繪本本身,而是喜歡我陪著他。

三四歲的孩子,對母親有很強的依戀。如果當時我能利用好繪本這個媒介,堅持每天和他共讀,更容易讓他建立與書本的牢固聯結。

因為對他而言,閱讀的體驗=媽媽的陪伴,他會對書本產生天然的好感。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但可惜由於工作忙(想想其實是藉口),我沒有堅持下來。他也沒有如我所願,建立起對書本的感情。


反觀我那位當幼兒園老師的閨蜜,在女兒6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並且一直堅持到女兒願意獨立閱讀。


一直到今天,小姑娘還是很喜歡看書。


這就是早期給孩子建立與書本的聯結的好處,就像在孩子心田播下愛閱讀的種子,時間會讓這顆種子茁壯成長。

危機感!只愛遊戲不愛讀書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你曾經偷的懶,歲月會讓你還回來。”這話真沒騙人。

由於工作忙,加上後來又生了弟弟小二,辰哥哥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奶奶帶娃,最關心的是吃飽穿暖,啥事能哄得孩子開心就幹啥。


哥哥就是這樣迷上了看電視,甚至要開著電視才肯吃飯。


到了幼兒園階段,他已經把手機玩得很溜了。這種情況持續到上一年級,那時他迷上了電腦遊戲。


他的識字水平遠跟不上同班同學,成績也幾乎墊底。更糟糕的是,讓他看書就跟逼他上刑一樣難受。每天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看《我的世界》的遊戲解說。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我心裡很著急,曾試過氣急敗壞地把電腦關掉,也試過拔網線,當然還試過講道理和打罵,但他反而對遊戲更加沉迷了。


這也逼迫我冷靜下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林在著作《心理感應抗拒理論》裡提出:人們相信對自己行為擁有控制權,因此當這種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時,人們往往會採取對抗的方式,以保護自己的自由。

打個比方,辰哥哥覺得自己在完成作業後有權利選擇玩電腦,這個時候我要是強行讓他關掉電腦去看書,勢必讓他對看書產生本能的抗拒。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到底該如何讓他從愛玩電腦轉到喜歡看書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轉接的關鍵點在於找到一條通道,把玩電腦和看書兩者之間的共通點找出來,然後用這作為突破口來“移花接木”,讓他把注意力轉到書本。


這其實就是利用了心理感應對抗的機制來設計的方法。當我們明白了這個原理,就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做相應調整。


想要改變一個人,千萬不要讓他知道你想改變他


為了更清楚地地表述這個方法,我還是以辰哥哥的經歷為例:


當時辰哥哥很沉迷一款叫做《我的世界》的遊戲,後來我發現市面上有以這款遊戲為主題的系列漫畫,我就把其中一套漫畫買回家。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我特意在辰哥哥看這款遊戲解說的時候湊上去,向他請教遊戲裡的一些細節。他非常開心地跟我互動。


趁著他正在興頭上,我裝作“猛然想起”自己買了一套相關漫畫,然後興奮地說:“我也很喜歡這款遊戲,無意中看到有一套這樣的書就趕緊買了,你幫我看看這套書怎麼樣。”


我依然記得當時他那充滿成就感的小眼神,媽媽的求助,他顯然很受用。


我把書拿到他面前。他迫不及待地翻開,就像發現了新大陸。


那時他還不認識多少字,我就自告奮勇地給他讀。

就這樣,辰哥哥重新建立起與書本的聯結。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給他書店,但書單是他的

鑑於以往的經驗,我知道必須加強辰哥哥與書本的聯結,不然就會功虧一簣。


在他上一套書要看完之前,我特意帶他去逛書店。


幸運的是,我家附近就有一家非常適合在裡面閱讀的新華書店。

我把哥哥帶到書店裡,和他一起去找更多版本的《我的世界》,他在裡面發現了更多讓他感興趣的書籍。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這個階段,必須要以他的興趣為主,不要刻意干擾他對書籍的選擇。他想看什麼就看什麼,讓他享受看書的感覺就好。

為什麼要特意提出這個點呢?因為我曾經在這個階段吃過虧。

那時看到哥哥已經很沉迷看書了,但我看到他選的都是漫畫書,就生出了功利的想法。我特別希望他能多讀名著或者全文字的兒童文學書籍。

但我發現每當我把我選的書拿給他,他都有點不耐煩。每次他匆匆掃一眼封面,淡淡說:“我不愛看這個。”就把視線移開了。

幾次三番,我察覺他反感我的做法,並且對於去書店也沒有以往那麼熱情高漲了。

我趕緊把自己的小心思按捺下來,不再參與他的選擇。同時,我也去選我自己喜歡的書,坐在他對面閱讀,各不干涉。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其實認真想想,看漫畫又怎麼樣呢?只要進對了門,何必太糾結領他進門的是漫畫還是名著?

我也不必擔心讀閒書會對他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畢竟在新華書店,能出現兒童欄目的書都經過過濾篩選了。

到了適合的階段,他自然會選適合那個階段的東西。

每個生命都有發展的過程,太著急了容易演變為拔苗助長。孩子像是一顆充滿了無限可能的種子,我們給他選的東西未必符合他的天賦和本性。

給他自由的選擇的機會,我們也得以感知他的興趣愛好,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候,父母“懶”一點,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我們只需要洞察哪些土壤是適合孩子生長的,然後創造這樣的環境就可以了。

就說閱讀這事吧,多帶孩子泡書店,家裡也準備很多孩子感興趣的書,假以時日,看書對於孩子來說,就跟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這就是環境的暗示作用,很強大。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我們儘量少做會削弱環境的暗示作用的事情

。例如不在這個環境裡玩手機,玩電腦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認同“這是個讀書的地方”。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看書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

辰哥哥重新愛上看書,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同時,我發現他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看書,作業往往敷衍了事。

為了讓他認真對待作業,我給他

設置了一個門檻:要做完作業才能看書,而且作業必須按質按量來完成,否則剝奪當天的看書權。

這一招果然奏效,為了能看喜歡的書,他選擇在課餘時間見縫插針地做作業,有些作業沒能在學校完成,就帶回家繼續做。

此外,我發現他做作業的勁頭比以前足,做作業時專注力提高了許多,不用我在旁邊催促。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這其實跟營銷界所說的“飢餓營銷”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利用了人們“越不容易得到的越想得到”的心理。尤其在“曾經得到過,後來又失去。不努力爭取有可能還會失去”的恐懼中,人更會積極主動採取行動,去留住自己想要的東西。

辰哥哥知道我們喜歡他看書,因此在潛意識裡把“因看書而導致敷衍作業”的行為也合理化了。我們需要讓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合理的。

我們要讓他明確:他是學生,學習是他自己要負的責任。而看書是他的權利,如果要保住這個權利,要先把責任擔起來。

我沒有跟他講這些道理,只是給他提了要求。他明白了,所以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結語:

以上就是我把辰哥哥“坑”進書堆的全過程,梳理一下,分四步:

第一步:把書本加入到孩子的生活環節中,建立與書本的熟悉感。(這一步在嬰幼兒時期特別有效)。

第二步:找出孩子的興趣點,買相關書籍回來與孩子共同探討,逐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書本。

第三步:創設適合孩子的讀書環境。

第四步:孩子愛上閱讀以後,為閱讀增設“小門檻”,進一步加固孩子的閱讀慾望。

世上沒有哪個具體的方法能適合所有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只要我們知道原理,用心洞察孩子的需求,就能讓教育更加有效。


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孩子“坑”進書堆

家庭教育導師林青賢說:“父母有知有覺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成長。”這就是教育孩子的奧秘。不要說孩子已經大了,現在再讓他閱讀就太晚了,其實很不好意思地說,我自己就是在生了孩子之後,才突然想要好好讀書的。


人生差不多走了一半的我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有些覺悟可能來得有點晚,可是如果抓住了,就有可能會改寫以後的人生劇本。我們自己都尚且有成長的機會,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