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造反的思想源頭竟然來自於墨家

宗教造反的思想源頭竟然來自於墨家

墨子是孔子和老子之後,中國思想史上第三個偉大人物。他早年曾經學習過儒家思想,但是他並不完全認同儒家,才獨立門戶,開創了墨家。

墨家跟儒家,就像是一條根莖上開出的兩朵花,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對著幹的。最典型的就要數“利”和“義”的問題了。儒家強調“重義輕利”,認為當“義”和“利”發生衝突的時候,人不能唯利是圖,要重視道義,也就是把道德倫理當作行為準則。墨子卻人為“義”和“利”是一回事,墨子說的“利”並不是一己私利,而是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利”在這個意義上跟“義”一樣有道德正當性。

宗教造反的思想源頭竟然來自於墨家

墨家和儒家所代表的階級不一樣。孔子出身貴族,代表沒落的貴族階層,所以他特別重視維繫貴族統治的“禮”。墨子雖然也出身貴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了,成了一個工匠,經常與底層的手工業者混在一起,墨子的階級屬性也就變化了。當時,已經開始出現一些脫離貴族的土地佔有者,還有手工業者。墨家代表的就是這群人。

周禮管的是貴族,像他們這樣的底層平民,根本就不在周禮約束的範圍之內。春秋戰國,舊體制崩潰的時候,平民群體壯大起來之後,他們當然也希望有一套有利於自己的新思想,甚至符合自己群體利益的新制度。墨家思想,反映的正是這些底層平民的正當願望。

這群人的正當願望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好好過日子。墨子覺得,不管大國還是⼩國,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只要發生戰爭,倒黴首先肯定是老百姓。所以,墨子是個和平主義者,他覺得好的社會應該是人人都能好好過日子,用他的原話說,就是“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

墨子不僅倡導和平,還身體力行,去阻止戰爭,用行動實現大義。墨子率領的這批人稱為“墨者”,相當於古代的職業軍人。但作為職業軍人,他們並不喜歡戰爭,而是追求和平,墨子有一次用沙盤推演的方式,阻止了楚國去攻打宋國。這這才是軍人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宗教造反的思想源頭竟然來自於墨家

中國的農民在太平盛世當中,被束縛在土地上,生活在各種血緣、地緣的關係網絡之中,它們都是儒家所教化的順民。等到王朝末年,土地被豪強兼併了,這些順民紛紛成為四處流竄的流民。這個時候,就有野心家、陰謀家要將這些一盤散沙的流民組織起來,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這個時候,墨家就不可缺少了。因為墨傢俱有造反者所必須有的兩種力:信仰力和組織力。沒有這兩種力,農民造反,三年不成。

先來看信仰力。墨家是最有宗教性的。儒家很理性,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而墨家呢,是“尊天明鬼”,“神道設教”,很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後來的農民特別擅長利用這種宗教神秘性,就是墨家精神的延續。

墨子還提出,人生要實現三個“有”,有力量大家就相互幫助,有道理大家一起學,有財物大家一起分。墨家嚮往的,就是這樣一個絕對的平均主義社會,不問等級、身份,人人平等。不管是在墨子的時代,還是在後世,底層平民要求的好處,都差不多。後代的農民起義跟墨家比,其核心訴求其實都挺相似的。

宗教造反的思想源頭竟然來自於墨家

除了有信仰之外,還需要組織力。什麼樣的隊伍最有組織力?就得是古希臘斯巴達那樣,按照軍事化管理的社會。統一意志、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統一財產。墨者就是這樣組織起來的。後來的農民起義,以太平天國為例,整個社會實行軍事共產主義制度,人人不得擁有私產,分為男營女營,彼此都以兄弟姐妹相稱。

馮友蘭先生說過,墨家是戰鬥的傳教士。只有在亂世的時候,才需要這樣的傳教士。在太平盛世,底層百姓願意在王權下做順民。等到天下大亂,他們又會搖身一變,成為墨家精神不自覺的繼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