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转眼间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精神科老故事,没有一一回复大家的留言!接下来时间里,还会陆续给大家推出精神科珍藏系列。特殊说明:文章由《王祖承精神世界》公众号首发,公众号运营者陈医生,也是我的师弟已授权在本号继续以原创形式刊发(如平台有疑问,请与本人及上述公众号负责人联系)。目的为让更多人了解精神医学,了解精神世界!

希有助!

2003年春天香港演艺人员张国荣突然坠楼身亡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2003年春天,全球注视的焦点集中在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时,中国也爆出了一个不大的冲击波。4月1日香港演艺人员张国荣突然坠楼身亡,震动了一些人。

此后,有人也动起轻生自杀的念头,一时间,类似事件在香港及国内各地接踵而至。挽救将于高空坠楼者的场景在电视中频频亮相。有经抢救获成功者,也有失败者而让公众亲眼目睹那人自毁生命的悲惨时刻。从画面和介绍中有精神病人;还有恶作剧的观众,面对高楼上的“寻死者”起哄,呼叫;跳下来,有胆量!且这类的“新闻”也没有被尔后突如其来的全国SARS爆发的轩然大波所淹没,其气势和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十分可观的程度。

报刊披露,张国荣的偶像崇拜者认为他死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采取了类似“殉情”的自杀。在香港仅短短9个小时之内,便有6个人选择以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上海、南京等城市都连发轻生事件。我心理门诊中有抑郁情绪者也表示想学张国荣的办法。

自杀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据西方学者研究,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自杀则成为一种社会病。

在发达国家,自杀在十大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从1995年开始,我国专门针对自杀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平均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自杀死亡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它已成为继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炎之后的第5大死亡原因。

究底人为什么自杀

其机理,虽有了一些研究结果,但其谜团可说尚未全破。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从大的范围考查,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都考虑: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天象季节因素、情绪感染和模仿效应,以及社会因素。

其中,社会因素范围甚广,凡不能从前面诸因素中找出问题的,都应从社会原因中探求。如这年稍后自杀的韩国与政治有联系的大亨郑某人,那是事业深陷绝境而采取的“一了百了”的解脱,就属社会原因。

从精神科医生的观点,心理障碍和疾病,应予极大的重视。天象和气候可导致正常人或病态者的情绪波动,所谓季节性抑郁症那是在冬天里日照不足、松果体分泌过多而致的抑郁症病情加重,无病者虽也有“悲秋”的情绪抑郁,但其程度较轻,不至于去自杀。

模仿效应和情绪感染而去自杀的还应从其自身内因方面去探求原因。也许他们是林黛玉样的多愁善感者、其性格素质有问题,碰到点外因而导致轻生的。精神医学资料,精神障碍所致自杀,其死亡率在整个人群自然死亡率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那就是防治其潜在的心理疾病。国外自杀,以抑郁症属首位。抑郁症导致的心灵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痛苦。张国荣当属这种情况。

国外最常见的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疾病是情感性精神障碍、酒中毒及人格障碍;而我国及日本,精神分裂症除因情绪抑郁而消极自杀外,还可因妄想而逃避被害,幻觉(命令性幻听)或奇特思维导致自毁生命。

我们医院在1970年曾有一引起轰动的例子,是个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迫害妄想。一天上午偷逃出病室,发现后工作人员去追,越追越逃,逃至后院被围墙阻住,无处可逃,就向锅炉大烟囱沿铁梯往上爬直登顶上,站在一块砖厚的壁上兜圈子,烟囱的高度与附近六层楼房相当,像一座没有围栏的跳伞塔,引来周围观看。为把他弄下来费了好大力,向他喊活更使他紧张,把手拿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高举,大呼口号,一副行将就义的样子,根本不听劝导。最后准备人上去抓他下来,此时屋面上已布满了棉被,地上铺了厚厚的棕垫,又至市建工程队借来了安全网拉开,病人一看这局势,将头插入烟囱口一个前翻人从烟囱洞中下落,因积灰很厚,又铺了棉被,故未受伤,只是成了个灰人。事后他告知,他不想死,是要逃,逃避迫害,看我们都张开了天罗地网故他只好钻洞逃了,其行为是受妄想支配。那个年代我院住院死亡中,自杀占16.1%,其中精神分裂症位居第一。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具体措施

预防自杀是全社会的责任,实际工作中也创造了一些方法,采取了一些措施。

1953年英国倡导电话咨询服务,开展防止自杀运动;1957年美国开设“自杀预防中心”,对自杀未遂者进行治疗和生活指导。经过实践、研究,形成了一门“自杀学”的学科。这对防止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行为应该说是有成效的。我国许多城市都设有“心理热线”及“危机解救中心”。南京的资深精神医学专家翟书涛并从中开展研究。

自杀问题应该会更有效的防范。

类似张国荣自杀的“名人效应”,国内外都经常发生,台湾三毛的自杀也有类似情况,英国王妃戴安娜车祸身亡之后,也有过一阵自杀潮。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发表时也引发了社会上一些人自杀,被称为“维特效应”,我文章的题目是套来的,这类名人效应可以影响很广,张国荣效应不止波及年轻人,我看一个老太,68岁,她称:想学张国荣,他有勇气,解决问题干脆,但苦于她家附近没有一幢高楼。后她来上海儿子家,附近有了高楼,但经治疗病好了,就再也不想死,因而重要的是积极治疗。

精神科徐声汉教授——系列故事14(张国荣跳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