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丨南京開啟垃圾分類時代,重在共治

快快評丨南京開啟垃圾分類時代,重在共治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南京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垃圾分類,是一項硬性規則,沒有人可以繞著走,也沒有人可以凌駕於規則之上,成為特殊群體。如何落實好垃圾分類新政,保證落實的效果,是城市面對的重大考驗。作為20年前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南京有理由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到位、做出彩。城市加強治理,法治化、制度化、系統化推行垃圾分類事務,自不必說。

眼前一大要務,則是喚起市民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態勢。無疑,要想把垃圾分類精準、科學推進,形成良好氛圍,取得良好成果,離不開市民和社會組織的支持與參與。

對市民來說,成為垃圾分類的熟手,是必有要求。具備垃圾分類的常識,則是前提,也是重中之重。不少人對於垃圾分類心存畏難情緒,這並不難理解,畢竟,垃圾分類是非常專業、科學的事務,“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絕非誇張之語。垃圾分類容不得“好像是”“差不多”的邏輯。市民需要不斷投身“專業學習”,以領會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竅門,避開那些可疑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你是什麼垃圾”的網絡槽點所引申出的問題,揭示了識見和素養的參差不齊,以及盲點的存在。親眼目睹有人被幾個簡單的“考題”難住,比如把“落葉”理解為幹垃圾、把扔廚餘垃圾說成可以不破袋。以此推之,對垃圾分類知識懵懵懂懂的人並不鮮見。而任何個體的拖後腿,都將可能造成一個街道、一個片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成色不足、推進不力。垃圾分類,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人的事,需要人人有所作為。這就必須把全民“培訓”、全民過關放在前置關口上。現代快報推出“分吧,南京小王劃重點”系列報道,提醒市民及時複習、糾錯,是媒體所作出的努力。在這個問題上,社會組織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去年,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向全市社會組織發出垃圾分類行動倡議,社會組織充當著講解者、踐行者、推動者的角色。據報道,上海目前有20多個社會公益組織在參與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並且藉助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發揮社區的作用。北京石景山區社會組織則大力開展垃圾分類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取得明顯成效。事實說明,有了社會組織的助陣,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可以更細化、更靈活、更接地氣。

現代快報評論員 戴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