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环卫保洁与垃圾问题,是百姓身边的民生小事,也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大事。


自全市打响“公厕革命、垃圾革命、物业革命”三大行动之后,路桥区整合环卫力量,由“几把扫帚一起扫”变为“一把扫帚扫到底”,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推行分类垃圾专线专运首创的环保宣传小屋“拉风吧”被迅速推广。


今日,台州市环卫保洁市场化工作现场会在路桥召开。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一把扫帚扫到底”


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最大力量。


路桥区通过整合城区三家环卫所人、财、物,健全了组织架构,把前端清扫、中间收运、末端处置等生产要素逐一完善起来。


环卫保洁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也离不开城乡的协同推进。如何使环卫保洁项目“接地气”?环卫保洁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都需要有创新举措。


5月25日,记者走访路桥区路桥街道的几条大街小巷,看到街面都很整洁。每一个干净的角落,离不开基层队伍对环境保洁的实时监督和跟进落实。


网格员郑超在巡逻网格安全时,也会巡查辖区街面环卫情况。“注意路面上是否有垃圾残留,网格内的街面卫生是否落实,都是我们的任务。平常巡查发现垃圾会动手清理,无法自己解决的,便及时上报。”郑超说。


调动所在街道的积极性,加强同社区、村居、群众的联系,提高群众的认可度,便能让环卫市场化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实事。“我们有自己的管理队伍,组建志愿者以及每个村居配备网格员。当基层力量参与环境监督,融入到环卫创建队伍中,会形成一股巨大合力,相互配合、齐头并进。”路桥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张文贵直言。


路桥区的环卫保洁工作,不仅要从制度上解决城区多把“扫帚”、多头管理的弊端,除与街道“携手”之外,还积极探索管干分离,引入保洁项目市场化服务的新路子。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引进来,扶上马,力求市场化保洁项目效果达到最优。对于提供服务的保洁公司,路桥既严格要求又不失温情。


“俗话说,南橘北枳。接标的保洁公司不一定是路桥本地企业,因此,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路桥环卫保洁‘大家庭’,按照路桥的环卫保洁标准开展工作,从而获取效率最大化。”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文旺说。


路桥城区市场化保洁项目经过招投标,引来浙江绿保隆、新安洁等4家公司。这些公司为路桥区提供保洁和垃圾分类收运服务,覆盖城区路桥、路南、路北、桐屿4个街道的8个社区、70个村居、3条市区级河道、28条镇级河道。


“环卫保洁市场化还处于成长阶段,我们引入市场化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当起了‘甩手掌柜’。对城区主要道路、广场与公园等重要场所,我们仍然实行自营保洁,不仅要规范,更要精益求精。使自营保洁项目成为本地区环卫保洁行业的标杆,引领保洁公司更好地服务路桥。”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官利兵表示。


让垃圾“各自回家”


开展垃圾分类新模式,首先要对保洁工作人员进行作业模式的改变。


作业模式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细分工职能,以提升工作效率。路桥打破了原有清洁作业模式,建立了新的清扫方式,从“扫粗”到“扫精”转变。


“对于保洁工作人员而言,垃圾分类的主要阵线就在装垃圾这个步骤上。”据张文旺介绍,“以前粗略清扫,风一吹,垃圾随风飘,垃圾分类也就无从谈起。现在实现袋装垃圾,垃圾在密闭空间内,可无缝对接收运。”


扫运分离,垃圾不落地,待“落桶”后,对垃圾桶的清洗也很重要。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打开环卫可视化管理平台,屏幕内显示路南中转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垃圾桶进行大片清洗,全程遵循“满桶进站、空桶清洗、净桶出站”步骤,精细化工作,减少了二次污染。


作为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小区,开元刚泰一品小区则对小区内的保洁人员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有时候发现业主把垃圾扔错了垃圾桶,保洁人员也能将垃圾二次分拣到它该去的桶内。”该小区项目经理李亚芬介绍。


5月25日,记者走进路桥区路北街道金悦花园。单元楼下,一间干净整洁的小屋吸引注意。透明幕墙内,可见屋内设有休闲座椅、书架、绿植等,偶有几位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坐在其中闲聊家常。


这就是路桥的首个“拉风吧”。原来,小屋内放置的书籍和易拉宝,内容都与垃圾分类相关,更有工作人员在里面为小区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的小知识。


“这里环境特别好,又很休闲,孩子们从小就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垃圾分类的理念。”小区居民王德顺说。


如今,金悦花园“拉风吧”并不是“单打独斗”。全区共有45个“拉风吧”,分别在30个小区和15个学校里发挥着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拉风吧”的睦邻纽带效应,路桥辖区内住宅小区、学校的“拉风吧”基本配备了观赏性景致和休闲设施,面积大的还配有智能积分换购机,市民可以在该机器上将投放可回收物积攒的分值换购成垃圾袋,去年就有8000卷垃圾袋被换购。


“在小区的‘拉风吧’里,我们会不定期地举办垃圾分类小讲堂、知识培训小讲座等活动。”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综合协调科科长胡绛峰说。目前,路桥已在“拉风吧”内共举办过宣传活动2000余次,逐步实现由局部垃圾分类小气候带动全市分类大潮流。


各色垃圾“分开旅行”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5月26日清晨,天还蒙蒙亮,在路桥区商海南街御景湾小区,各色垃圾桶“列队集结”于小区北门一侧。


不久,一辆印有绿色标识的易腐垃圾收运车行驶至门口。该车配备升降功能,工作人员小刘熟练地操控车载电子系统,迅速将10个绿色桶内的垃圾装车,全程不到10分钟。


关门、驱车,绿色易腐垃圾作别其他颜色的“垃圾伙伴”,被装车运往易腐垃圾处理厂。按照预定路线,该易腐垃圾收运车的下一站是望景湾小区,继续进行易腐垃圾的收运工作。


“每种颜色的垃圾桶都有对应颜色的垃圾收运车和相应的收运线路,最后的处理厂也是因颜色不同而不同。”小刘说,“以往我们自己搬运垃圾桶时,容易出现抛洒滴漏的现象,影响小区环境,现在操作这个系统,轻松多了,也提高了搬运的效率。”


路桥区“专线专运”实行点对点收运以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位的工作人员将各种颜色垃圾桶放置好,准点准时等待分类收运车上门收运,这已成常态。


垃圾分类中的四大步骤——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始终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滞后,直接影响着其他环节推进。


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综合协调科科长胡绛峰认为:“对不同垃圾实行‘专线专运’的完善可发挥出扁担的作用:一头挑着分类投放与分类收集环节,倒逼前端提高分类准确率;一头挑着分类处置环节,支撑着末端处置能力的提升,能够推动路桥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路桥立足城市实际,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建成了由95辆分类车、33条收运专线组成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


另外,该区还避开城区居民生活生产高峰时段,对不同点位的作业环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收运作业路线,比如在路桥街道范围内设计了7条专线收运路线,路南街道范围内设计了4条专线,路北街道范围内设计了5条专线,桐屿街道南片范围内设计了3条专线。这些专线相互交叉却不重叠,科学合理的编排实现分类收运不遗漏、不延时。


目前,路桥主城区范围内已实现“分类投放一定分类收运”“一种车辆收运一种垃圾”。四色垃圾桶和四色垃圾收运车让垃圾分门别类,分开“旅行”,分开处理,打通了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


张文旺与他的“橘黄团队”


路桥:推进垃圾革命,提升城市颜值


“我很感激‘橘黄团队’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路桥更整洁、更像个家。”张文旺说。身着制服、眼神刚毅的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谈起 “橘黄团队”如数家珍。


他口中的“橘黄团队”正是穿着橘黄工作服,穿梭在大街小巷,忙碌在公厕和垃圾箱四周的环卫工人们。从清晨5点开始上班,到夜晚9点下班,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美丽路桥的建设默默付出,呵护着城区环境的洁、净、美。


虽不像医护工作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但做好环卫保洁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环节,谈起防疫期间的环卫工作时,张文旺深有感触:“我最担忧的就是环卫工人的安全,一线工人不能出问题。”为此,张文旺每天都奔波在环卫疫情防控一线,从卡点值班到路面巡逻,再到隔离点垃圾直运培训与督查,除了睡觉的时间,他从未停歇过。不久前,他荣获台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51个公厕的水龙头、门把手、扶手和蹲位,八九百个果壳箱每天清洗消毒;给每个垃圾收集点送消毒药水……为了大家安心,我们会一直坚持做好这份工作。”橘黄工作服映衬着环保队长孙国朋质朴的笑容,作为一位在路桥工作20多年的安徽人,台州已成为他第二个家。


到了复工复产阶段,张文旺再一次忙开了。除了每天逐个联系远在全国各地暂未返岗的工人询问身体状况,检查环卫工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紧盯各中转站、环卫工人宿舍、公共厕所等区域的消杀工作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我们主任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每天都要来街上走一走、看一看,不亲自来检查工作他心里不踏实,有时候还拿着扫帚跟我们一起扫。”孙国朋感慨。


“环卫工作是比较辛苦的,没有正常的法定节假日,但家人的理解、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和认可,是我们工人安心做下去的保障。”这是张文旺对环卫事业的感悟。


目前,路桥城区有1269名环卫工人和125名垃圾分类工作者,这群可爱可敬的群体成为点缀路桥街头巷尾的一抹橙黄色,他们为公共环境卫生撑起一把保护伞,用平凡坚守城市的洁净和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