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尤其是以線下消費場景(堂食)為主的企業,也都迎來了危難時刻。雖然目前疫情稍有緩解,但餐飲行業普遍現金流吃緊,大部分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挽救損失、另尋出路。


不過政策減負、佈局外賣、菜品漲價等自救措施,或能緩解餐飲業部分壓力,但消費者信心恢復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疫情對企業收入的影響有可能延續到今年第四季度。


“風暴”過後是一片狼藉,餐飲行業需要時間去清理和重建格局。看來,餐飲企業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1


至暗時刻


此前,中國烹飪協會預測:2020年餐飲市場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在9%上下,行業規模有望步入5萬億時代。


現在,一切恐怕都打了水漂。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豐茂在全國有50家門店,僅是今年2月份,所有店面損失就有600萬元,1月份損失更嚴重。雖然還沒有具體核算,但損失估計有三四千萬元了。”豐茂烤串董事長尹龍哲告訴「創業最前線」。


巴奴火鍋也向「創業最前線」透露,如果未出現疫情,今年春節所有門店將產生差不多6000萬元的營業額,如果計算到元宵可超過1.15億元,而現在這些營業額都損失了。


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公開資料顯示,海底撈從1月26日起停業的10多天裡,全國550多家店收入損失及人工成本預計超過7億元;西貝往年春節整體營收接近7億元,但2020年幾乎全部歸零;旺順閣2020年春節60家門店同期營收僅為455萬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出現斷崖式滑落;眉州東坡今年1月遭遇大規模退訂,損失收入超過千萬。


情況更為嚴重的比比皆是,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餐飲業企業註銷1.3萬家。其中,一月與二月分別註銷1.1萬家與0.2萬家。


這也與餐飲行業競爭激烈,集中度低的特點大有關聯。面對疫情,有的企業或許可以憑藉多年積累的口碑和資金堅挺一時。


但中小餐飲門店採購規模小、議價能力弱,再加上疫情期間客源驟降以及眾多的限制性要求,許多門店只能停業止損。


即使現在疫情緩解,餐飲行業的經營情況依然不明朗。


中國烹飪協會的報告顯示,截至3月初約六成企業恢復營業門店數量比重小於10%,約四分之一企業恢復營業門店數量在10% - 50%。復工後94%的受訪餐飲企業堂食服務受到影響。其中,有69%的企業堂食客源降低超過八成。此外,有近八成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需要額外融資。


尹龍哲向「創業最前線」透露,豐茂烤串目前已經有八成即40家門店復工。“預計會虧損的門店目前不讓復工,每家店都要對所在區域的客流量、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各方面有一個預測,恢復營業後可以實現盈利或達到收支平衡的門店才可以復工。”


另外,巴奴火鍋還在3月中旬獲得番茄資本近億元的獨家戰略投資。巴奴火鍋向「創業最前線」介紹,番茄資本的這筆投資年前就已敲定,這次番茄資本的入股,也並不意味公司開始著手準備上市,巴奴會“邊走邊看”。


一場疫情,導致一些財務管理不規範、現金不充裕的餐飲企業只能關店倒閉。其他企業則紛紛採取降薪、裁員、漲價、佈局外賣等自救措施,希望能夠絕處逢生。


2


餐飲自救


面對疫情帶來的損失,餐飲行業也紛紛開展“花式自救”。


海底撈和西貝憑藉漲價、致歉、再恢復原價的神反轉,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民熱議話題。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圖 / 微博截圖


喜茶和奈雪の茶也因“優質原材料及物流價格上調”,部分產品漲價,但與上述兩家餐企不同的是,這兩個頭部奶茶品牌並未回調價格。


漲價確實是很多企業自救的慣用手段。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創業最前線」:“有品牌的餐企堂而皇之地漲價,沒品牌的就利用減量來變相漲價。例如原來一盤裡八塊肉,現在只有六塊肉,平均三盤之後又可以多炒一盤。這也是很多中小餐企沒辦法的辦法。”


此外,不少餐企還希望通過裁員和降薪度過難關。


李朝告訴「創業最前線」,他在北京廣渠門內的一家餐廳工作了近一年,店內菜品主打烤串和炒菜,每天流水2-3萬元,門店原來共有20名員工,但現在只留下了8名,其中有後廚4名。


餐廳從大年初二停止營業,3月初開始讓員工回北京隔離。“我隔離了近一個月才安排我上班,因為後廚只需要4個人,其中一位離職了才安排我上班。復工後堂食的顧客幾乎沒有或每天只有一兩位客人,情況非常慘淡。”他無奈地說。


而在此前的高峰時段,餐廳的40張桌子可以返桌兩三次。現在營收主要靠外賣,每天15-20個訂單,平均每單70-80元,訂單最高價也只有200多元。“但這點收入與以前相比差太遠了,員工每天上班都在打遊戲或看影視劇,感覺是在浪費時間。”


由於經營狀況不理想,餐廳領導和員工的工資都降為2200元/月。“出來上班我是為了掙錢養家,我的工資從7000元一下子降薪這麼多,心裡難免會不平衡,”李朝用開玩笑的口吻說道:“我可是冒著生命危險打工,這點工資都不夠我買菸錢。”


因為在北京掙不到錢,李朝已經回家和哥哥做起賣涼菜的小生意。“我當了快6年廚師,一直有個自己單幹的目標,現在終於實現了。”李朝介紹,哥哥也是因為公司降薪回家待業,倆兄弟一拍即合。


“但因為第一次做生意預算有限,沒有租門面,花3500元買了一輛電三輪。再加上保溫桶、醬料、蔬菜等其他成本約5000元,我也算在縣城自己當上老闆了。”他說道。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圖 / 受訪者供圖


除了上述措施,也有不少餐企紛紛押注外賣。


以豐茂烤串為例,尹龍哲介紹,餐廳主要是堂食為主,串串要在串完8小時內吃,才能保持最佳口感,所以以前基本上沒有外賣業務。


但因為疫情影響,餐廳目前佈局了外賣業務,並且從2月份就加緊自主研發了一種無煙烤爐,目前會員充值1800元或2500元就送無煙烤爐,這樣顧客就能在家自己吃烤串,又不影響口感。


這個活動從3月10號開始全國銷售(北京4月份開始),截至4月18日已銷售4800臺,平均每天約有130臺,目前已復工的門店每天營業額共3萬元左右。


“目前無煙烤爐的產量有限,隨著代工廠復工,我們的營收會越來越好,現在所有的餐廳員工都被動員起來銷售,員工的工資是原來兩倍到三倍。”尹龍哲說道。


巴奴火鍋同樣一直傾向於堂食業務,餐廳此次首次上線外送服務是自救措施之一。據巴奴火鍋透露,目前外送業務的訂單量跟消費者反饋都呈現良好態勢。


目前,巴奴火鍋餐廳採用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策略。首先疫情期間及過後,餐廳會優先啟用高勢能門店,如北京、西安等地新店建設,低勢能暫緩啟動裝修或終止,同時重點關注熱門商圈內的門店退租情況,並藉此機會低價簽約,搶佔優勢地段。


餐廳還針對髙勢能位置提前啟動設計,並調整在建工程施工週期,酌情考慮優化道具加工,縮短減少工程及傢俱、廚房設備等定製物品加工週期。


例如從設計角度降低施工成本,減少華而不實的設計內容,降低施工成本;優化迭代新風系統,使前廳地面不安裝地排風設備,最大程度降低工期和成本上。


當然,還有更多餐企像麥當勞和老鄉雞一樣,利用打折、送優惠券等方式來吸引顧客。


3


“報復性消費”未至


天氣轉暖和疫情逐漸緩解平復了居民的緊張情緒,但“報復性消費”增長尚未到來,餐飲行業“自救”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尤其是海底撈和西貝此次漲價行為,也暴露出一個關鍵問題:儘管居民有一定的消費慾望,但消費者們對價格還是很敏感。此前被商家們寄予厚望的“報復性消費”,可能只是空歡喜一場。


尹龍哲也表示,現在“報復性消費”可能性不大,因為居民的收入減少,所以消費變得更理智更謹慎了。“不過烤串這一品類的情況應該會好一點,因為大家目前普遍心情不佳,而喝酒吃烤串是非常好的一種發洩行為,加上現在夏天快到了,這也是烤串的高峰期。”他說。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在朱丹蓬看來,影響整個餐飲行業最重要的有兩個維度。一是對疫情控制的信心,因為餐飲屬於聚集性消費,如果餐廳的整體就餐環境、衛生、安全都達標,顧客就有保障,頭部企業還是有紅利的。二是居民的消費能力,有很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受到制約。“有錢的人怕生病,他就不會去消費。沒錢的人不怕,他想去消費但是沒錢。”


而巴奴火鍋則認為,此次疫情是一次對現代餐飲業的考評,考評的內容不是擁抱了什麼,而是考評企業過去的積累。


首先考察的是企業賬上資金和存款,其次是品牌之前積累的價值,說到底核心還在於產品。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企業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難,盡力滿足特殊階段消費者的需求。


就目前情況來說,疫情對於餐飲行業的長遠發展也並非全無益處。


一方面餐飲企業可以藉此機會優化戰略佈局、組織架構、升級線上業務等,可以進行自我內部的迭代和升級。


另一方面,在消費者恢復信心之前,也考驗著餐飲企業的資金實力和運營調整等各方面能力,經歷本次洗牌後活下來的企業,未來或將迎來更長遠發展。


此外,這次疫情還推動了市場規範以及餐飲行業標準的提升。在此期間,不少相關機構和餐飲企業都發布了應對疫情的工作標準,還創新性地提出了“無接觸服務”操作方案,這些都對今後餐飲業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無論餐飲企業採取何種自救方式,只要能夠活下去,等待著它們的將是另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