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關羽是怎麼被殺害的?

象牙塔之顛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獻俘給孫權,而後孫權下令殺了關羽。

關羽出兵取樊城,隨後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曹操嚇壞了,甚至準備遷都。孫權行動了,呂蒙白衣入荊州,襲取了荊州。

前方,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這時,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是劉備的乾兒子劉封。劉封竟然拒絕救關羽。

就這樣,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終於,關羽被吳國所擒,最終命喪麥城,享年59歲。

最能體現關羽指揮大型戰役能力的則是圍樊城,水淹七軍這場經典戰役,關羽將曹仁圍困於樊城後,曹操先後派滿寵、于禁、徐晃、趙儼、徐商、呂建、殷署、朱蓋、張遼、裴潛、呂貢等共11人參與這場戰鬥,關羽指揮4萬荊洲軍,與曹操12萬兵馬周旋,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無論進攻與撤退,皆能井然有序,頗具大將風範。

體現關羽重情重義的人性一面,表現在一是和劉備、張飛,三人桃園結義,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如同父子兄弟之情深義篤;二是和張遼,關羽非常欣賞張遼的忠義之舉,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曹操請求刀下留人,就是為了張遼。正由於關羽本身重情重義,平常人對他來說都不屑一顧,而惟獨對像張遼這樣的忠義之士才會刮目相看。

大凡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傲氣,關羽一身的本領,就更有資本顯示這身傲骨了。關羽第一次展示他的傲氣,就讓他一舉成名。可正所謂物極必反,關羽最後展現他的傲氣,卻栽在陸遜手裡,關羽以“虎女焉配犬子”拒絕了孫權的聯姻,致使東吳違背盟約,孫曹聯手夾擊關羽。

陸遜充分利用了關羽心高氣傲的一面,故意示弱,使得關羽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全力對付曹魏,結果呂蒙白衣渡江,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敗走麥城。


指尖阻擋流年088


與其說關羽是怎麼被殺害的,不如說關羽是因為什麼而失去性命?細品三國,我們都瞭解到關羽是一位集“忠、信、義、勇”於一身的無敵良將。關羽以武藝高強而著稱於世,以忠於主公、義重如山而穩定軍心,以勇猛冠絕、敵陣中取首級如囊中取物而威震四方,以智勇雙全、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可惜,關羽又因傲才視物、眼高自負而丟了性命。

斬華雄嶄露頭角

當年劉關張三兄弟跟隨曹操參加了袁紹的大聯軍,戰場上遇到勁敵華雄,袁紹賬下精良勇將一而再、再而三被華雄斬下陣前,在無人敢上前應戰艱難之時,當時還是馬弓手的關羽毛遂自薦。

臨上陣前,曹操端了一杯溫酒敬關羽應戰華雄,關羽卻說:“待我殺了華雄,再來喝酒也不遲。”隨著關羽上陣,沸騰聲剛起,轉而便是爆炸似的喝彩,帳內眾將軍誰也料不到,就在這一陣風吹過的瞬間,關羽便提著華雄頭顱回到賬內喝下剛剛的溫酒。

武功蓋世,萬夫莫當的關羽,不費吹灰之力殺敵軍大將,自此戰役之後,便有了“溫酒斬華雄”的傳說。這時,一個有膽略有謀劃、武功高強、勇猛無敵的關羽就橫空出世了。

滅龐德威震四方

曹操與劉備為佔有益州而戰樊城, 曹操發動于禁和龐德率領七路大軍前來支援。關羽與龐德多次陣前對仗,因兩人武功與耐力不相上下,多日未分出勝負。一場大雨讓地勢低窪的荊州變成汪洋大海,這場雨真可謂是關羽的及時雨,為他進攻增添了許多優勢。於是關羽下令將早日已準備好的船隻、木筏調用上陣。

在於禁和龐德防禦逃亡期間,關羽手下部將很快就生擒了走投無路並投降的于禁。視死如歸的龐德帶領少數精銳頑強抵抗關兵的追擊,拼死不為活命而失節的龐德,慌亂之中想奪船討回樊城,不曾想到浪太急翻船入水,被關羽士兵抓住。關羽好聲勸說龐德投降,沒想到他寧願做國家的鬼也不願做劉備的將軍,關羽在大怒之下斬了龐德。

水淹七軍斬龐德,這一仗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一仗,這一仗也打得曹操心驚膽戰,這一仗讓關羽威名傳遍大江南北。再說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等人,過五關斬六將,對每個勁敵基本上都是秒殺,自此聲名鵲起。

驕傲自大失荊州

誰也想不到有勇有謀且又忠心耿耿的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驕傲自負。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狂傲自大。先前關羽堅持鎮守荊州,是因為心裡忌憚呂蒙,而曹操與孫權早已達成共識,謀取共贏成果,針對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他們蒙著關羽在幕後合演了一出好戲。


曹操先差人與孫權密謀表心意,然後孫權讓呂蒙詐病調離鎮守的陸口,再派出口舌如簧的陸遜,備上了名貴馬匹、酒禮等前往拜訪關羽。 來使者一番禮讚讓關羽如沐春風,早已得意忘形,未曾想到這是一個等著自己去鑽的圈套。關羽在去掉病號呂蒙這個後顧之憂時,果斷抽調荊州守城精兵前往攻打樊城。

關羽前腳剛撤兵,孫權精兵偽裝的商人船隊後腳就進入荊州,接下來可想而知,孫權順利奪回了荊州,並且收服了關羽剩下守城將士們。而此時,遠在圍攻樊城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的關羽,對“荊州已失”事宜依然一無所知。

英雄末路絕麥城

帶傷奮戰在樊城的關羽,在得知荊州已失、傅士仁、糜芳等人投降東吳、士兵臨陣脫逃回家鄉等消息後,怒不可遏,導致傷口迸發當場昏倒在地。待關羽醒來之後,始終忠於兄長的他四面突圍,只求逃出一條生路趕回主公陣營。

在關平、廖化的解圍下,關羽逃亡至麥城,此時在場兵將都是連病帶傷,等待援兵的關羽一直看不到希望,最後聽從趙累的建議,決定趁天黑從小路趕往西川。可惜,路上依然有埋伏等候關羽一行人,傷病殘將的關兵很快被打散,關羽與兒子關平也被生擒到孫權帳下。

本來孫權打算降服關羽壯大自己羽翼,左鹹提醒孫權,當年曹操也曾對關羽視為兄友,最後都留不住他,直至今天他還差點令曹操遷都,建議不宜留下關羽。孫權思量再三,最後下令斬殺了關羽。


英雄一世、威震四方的關羽,被殺時可能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本來好好鎮守的荊州,是如何被人奪去?自己又是如何落入東吳人手中?回顧《三國演義》裡關羽的一生,他有勇有謀,武藝高強,而且忠誠重情義,是劉備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但他也一樣存在缺點,也正是這致命的缺點,讓關羽父子雙雙葬送性命。

而在後世的傳頌中,人們未曾過多重視關羽的缺點,皆是讚賞他的英勇謀略與忠誠,也是因為關羽生平中的每一段經歷與傳奇,造就了他在世世代代人們心中的地位,最後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關聖大帝。

(圖源網絡,侵刪)


迷途烈馬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這個轉折點開始蜀漢開始走向沒落,也再無統一全國的可能。


關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戰場,劉備手下老將黃忠斬殺曹魏在漢中的主要將領夏侯淵,使得蜀漢在漢中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這是蜀漢最高光的時刻。

也在這一年關羽率領荊州軍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堅守不出,曹操派遣大將於禁率領七軍(史料記載大約三萬人),救援曹仁。而此時這是荊州得雨季,大雨連綿不絕導致漢水氾濫。于禁得三萬多人馬都被淹沒了。而關羽準備充足,沒受影響。在洪水中俘虜了于禁,斬殺了先鋒大將龐德。這一戰關羽威震華夏。曹操被逼得差點遷都。這是關羽得最高光時刻。

接下來發得幾件事是關羽走向死亡得直接原因。

  • 首先,曹魏謀士看出了孫劉聯盟不夠堅定,所以暗中聯合孫權攻擊關羽。

  • 其次,在之前孫權想和關羽聯姻,但是被關羽侮辱。

  • 再者,關羽對糜芳和傅士仁要求苛刻,在出徵前還危險他們要找他們算賬。

  • 最後,曹操再此派遣徐晃救援樊城。

在這些事情得綜合作用下,在正面戰場上徐晃得到來讓關羽久攻不下,只能撤軍。而孫權派呂蒙攻佔荊州,而關羽內部得糜芳和傅士仁不戰而降後方失守,使得關羽無家可歸。最後只能撤向麥城。而在曹魏和孫吳得聯合夾擊之下,關羽最後被孫吳得將領俘虜,最後被殺。而且還丟了荊州。

就這樣這一年內關羽在威震華夏之後,迅速敗亡。

關羽敗亡得原因

除了上面說得幾個直接原因外。

還有一個他自身得根本原因---孤傲

以及客觀原因---蜀漢內部沒有明確的連吳方案

關羽得性格。雖然關羽非常忠誠,非常勇猛,也是非常厲害的領軍人物。但是他的孤傲是的他太輕視天下英雄。尤其在水淹七軍之後,讓他膨脹到了極致。小瞧了孫吳的年輕將領。也忽視了內部團結的重要性。最後敗於他人的暗算。

客觀原因。這是蜀漢嚴重的戰略失誤。連吳抗魏是蜀漢的總戰略方針,在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提出,也得到了劉備的認可。但是如何去實施,卻沒有提過;在和東吳利益衝突的荊州問題上也沒有是很好的處理方案。這導致雙方的聯盟太浮於表面,對於對抗曹魏沒有實際的幫助,而在荊州問題上直接走向了對立面。

如何避免這樣的慘劇

a)既然連吳,就應該在政治立場上建立更好的同盟關係。相關事宜應該明確下來。這樣荊州守將的辦事方案就有跡可循。同盟關係才能維護的更好。

b)關於荊州,不管是不是劉備借的。應該把分界線畫清楚,減少糾紛。

c)加強聯姻,尤其是劉關張三人和孫氏家族的聯姻。

d)荊州守將應該換成親吳派,同時要求吳國對接人員也是親蜀派。


結語:

關羽作為蜀漢的標誌性人物,在蜀漢全盛時期走向了敗亡。也標誌這蜀漢由盛轉衰。也是在這場戰爭之後,蜀漢在對吳對魏的戰爭中基本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