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醫生,我家孩子有點胖,而且特別能吃,要不要檢查一下。”

今天門診,一位媽媽帶著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子來找小果。

小果正想仔細詢問一些相關細節,誰知前一個剛要出去的媽媽轉回來一臉詫異又無比羨慕道:

能吃也要來看醫生!小孩子能吃多好啊,現在胖一點又沒有關係,以後長大了會瘦下來的。

這時,孩子奶奶也非常氣憤:

就是,能吃是福,你們都不知道為了讓我孫子多吃一點,長胖一點,我花了多少心思。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原來,這個孩子本來身高體重都是標準範圍的,可自從上小學後,因為學校離奶奶家近,就由爺爺奶奶接送,晚上吃完飯接回家。

奶奶本就一直覺得自己的孫子太瘦,苦於一直沒有發揮的餘地,這好不容抓到機會,天天大魚大肉伺候著,牛奶當著水喝,零食也不控制,晚上被接走前,還要帶上準備好的夜宵。

這不,2年下來,孩子跟吹氣球似得,竟然長了20幾斤。

這樣的孩子,在門診真的不少見,很多人都認為:

  • 孩子嗎,胖一點沒有關係的。
  • 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然要多吃一點啦。

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天,小果就跟大家說說有關兒童肥胖的那些事。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兒童肥胖離我們遠嗎

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們國家,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合併患病率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

在校兒童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從1985年的約1%(男女兒童合計)上升到2015年的28.2%(男孩)和16.4%(女孩)。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超過3000萬名7至18歲兒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兒童的肥胖標準

是否肥胖,我們不能單純以超過多少體重來判定。

因為,我們知道,正處於生長期的孩子,體重本來就是逐年增加的,無法單純以一個數字來界定。

而且,最主要的是,身高對體重的影響更大。

同樣的體重,不同的身高,看上去完全是兩個概念。

為了能更準確的定義肥胖,我們需要引進一個概念,即體質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

BMI是指體重與身高平方的比值,即BMI=體重(kg)/身高²( m²)。

要想知道一個孩子是否肥胖,首先得正確測量他的淨身高和體重,然後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出他的BMI值,最後再對比下列圖表,你就能知道了: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兒童肥胖有什麼危害

如果你還覺得孩子胖一點沒有關係,那你就太天真了。

其實,兒童肥胖的危害一點都不比成人少,包括:

【1】影響身體健康

肥胖會導致孩子出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癥,聽到這幾個詞,很多人會很驚訝:

這不是老年人才容易得的病嗎?

是的!

因為肥胖,會讓這些心血管疾病提早幾十年出現在孩子身上。

【2】影響身高

肥胖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肥胖會產生雌激素,而雌激素會是骨骺提前閉合,一旦骨骺閉合,孩子的身高就定型了。

有人會覺得:

我身邊就有人雖然胖,但個子仍很高啊。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他很有可能在身高定型後開始肥胖,或者本身遺傳基因就好,如果不是因為肥胖,他可能更高。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3】影響生育

確實,一說到這個,本來很多就孩子肥胖沒有危機感的大人立馬緊張起來。

開玩笑,傳宗接代的事情能馬虎的了的嗎!

確實,因為肥胖,會造成女孩子罹患多囊卵巢綜合徵,男孩子陰經短隱匿、性功能低下。

所以,為了子孫後代,咱也不能讓孩子胖起來啊。

【4】影響心理

如果孩子比較胖,在學校裡,很容易受到同學的嘲笑、起綽號、欺負,甚至被孤立。

這樣的事情,你在你的讀書時代肯定聽過或看過,因為肥胖,它極有可能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

你們看,孩子肥胖,有什麼好處呢?

那麼,我們如何預防、改善兒童肥胖呢?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兒童肥胖怎麼辦

首先,當然得全家從心底裡認可肥胖不是件好事,並且要給孩子灌輸健康的生活理念,畢竟減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不統一戰線,很難堅持也很容易反彈的。

其次,可以歸納為一句話:

管住嘴,邁開腿。

不過,說的簡單,執行起來很難的。

包括每天的熱卡需要多少,這些熱卡如何三餐分配,如果加餐,又該怎麼分,而且,這些熱卡,如何分配到不同的食物。

另外,每天的運動量多少,什麼時候運動,什麼樣的運動形式比較好。

這些,這一篇文章是寫不完了,那就貼一下今年3月份的發佈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最新兒童肥胖管理指南要點給大家參考一下: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寶寶胖乎乎,家長很開心,醫生卻很擔憂,原因有4點

今日話題:

  1. 你家孩子BMI多少,正常嗎?
  2. 你認為小孩子胖一點有關係嗎?
  3. 兒童肥胖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告訴小果哦。

小果:三甲醫院兒科主治醫生,二寶媽媽,從醫十年餘,歡迎關注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