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爲什麼不學習廣東,舉全廣西之力大力發展北部灣沿海城市?

明叔32819772


首先,廣東、廣西的發展略不在一個層面!廣東的珠三角,當年可是舉國之力打造的國家經濟特區之一,期間好像還圈了幾個特區來的,但後來都黃了,主要是原因沒有像香港、澳門的這樣國際級別都市作為依託!

其次,廣西確實是舉全區之力去打造北部灣了,還效仿北、上、廣、深的口號,以南寧為輻射中心城,稱之為:南、北、欽、防的超級都市建築群!可是中心城不該選擇南寧,而應該選靠近粵西地區兩交界處的玉林,可作為中心城輻射兩廣周邊市縣上千萬的人口流量,擁有承接廣東廠商轉移、商品貨運的能力,將玉林打造為:兩廣地區的樞紐中轉站!便可帶動周邊市縣的經濟、解決人口務工,足以吸引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迴流就業,一但打通湛江的出海口,周邊市縣的經濟全盤皆活!

可是這樣一來,北部灣的港口優勢就不復而在,基本全部作廢了,南寧作為首府,基於廣西的全局考濾只好放棄了,就著手全力打造了北部灣區域經濟,可惜依然步了幾大經濟大特區後塵,幾個北部灣的城市資源、港口、項目重複導致起引“內戰”,原來的絕對區域優勢卻變成了如今發展絆腳石了!北部灣沒能發展起來,實在讓人感到婉惜!


古城涯叔


廣西經濟騰飛,首先要克服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恰恰也是廣西為什麼不舉全省之力發展北部灣經濟的原因。



壯人不治桂

廣西簡稱“桂”,地處華南風水寶地,可謂得天獨厚,外有汪洋大海可通四海,內在發達交通可到九州。然而廣西經濟一直未能得到與此地理位置相稱的發展成果,在全國沿海省份中,一直墊底。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這些年,廣西一直把發展重點放在桂北偏遠山區,這些地區是壯族同胞聚居地,比如百色、柳州、河池等。而這些地區以“山”著稱,三山一水一釐地,從經濟角度而言,這樣的地區是最不適合投資的,而壯府的領導,卻偏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得到的結果是浪費了國家的資金,擱置了廣西的資源。他們把大量資金、資源投向偏遠山區,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領導是壯族人,那是他們的故鄉。我並沒有偏頗執言,而是就事論事。廣西要發展,首先要在領導任用上,壯族和漢族一概平等,無優先權,不搞特權。能者上,唯才是用,而非唯“壯”是用


撤區設省

縱觀全國,但凡是民族自治區的省份,經濟發展都很落後,曾經,設立自治區是個明智的舉措,但是,任何政策都有它的時效性,政策應該與時俱進,讓政策服務人,服務時代,而不是讓政策變成時代的累贅和經濟的絆腳石。所以應該適當的調整自治區政策,把廣西撤去壯族自治區,改為廣西省。可以考慮設立壯族自治市,就廣西而言,壯族同胞聚居的地方就幾個市、縣,可以把壯族同胞聚居的市或縣改為自治市、縣,這樣更人性,更附合各方利益與經濟發展。


向日奎


廣東為什麼發展珠三角,因為珠三角從古至今就是廣東最發達的地方,而廣西最發達的地方就是桂柳邕,每個省當然要優先發展最有優勢的地方呀!

廣東的珠三角地區因為處於珠江口,土地平坦肥沃,水熱條件好,適合發展農業和漁業,所以從秦朝開始,珠三角就重點發展,番禺(現廣州)就是廣東的中心,後來廣州更是唯一對外開放口岸,改革開放後,為了吸引港資,順理成章地發展珠三角地區。

而廣西,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桂林是廣西的中心,秦朝就設立桂林郡,民國初年,陸榮廷上臺,把省會遷到老家南寧,後來李宗仁、白崇禧上臺又遷回桂林,建國後,為了消除白李勢力影響,設立壯族自治區,同時把省會遷到南寧,而把工業基地放在柳州(現在廣西很多大企業還是在柳州)。

至於北部灣的北欽防三市,在歷史上是邊緣地區,改革開放後由於中越關係緊張,北部灣靠近越南,更加不可能發展了,等與越南關係緩和後,北部灣也開放了,可是北部灣面對的是東南亞窮國,哪裡有什麼投資過來,而且東南亞有錢的華僑祖籍都是廣東,他要投資也是去自己家鄉,廣西可沒有這樣的華僑資源。

等到90年代北部灣開始發展時,珠三角已經發展10多年了,因為北部灣沒有基礎,又拉不來投資,後來就搞房地產,結果弄出了泡沫,更加血上加霜。

不過現在國家把北部灣上升為國家戰略了,應該會好很多,不過北部灣的中心城市卻是南寧,這就有意思了,哈哈!


小羅說是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於“廣西為什麼不學廣東,舉全省之力發展北部灣沿海城市”這一話題,拋開歷史遺留問題,本人有以下觀點:
①北部灣是區域性經濟區,雖然戰略意志上升至國家層面,但卻沒有香港、澳門這樣的強力推手。在華僑方面也不具備廣東優勢,因此難以形成具有真正意義的實力經濟區。

②珠三角的發展得益於廣州與香港、澳門,三座城市中間的地區就相當於輻射區,這為珠三角城市崛起提供了區位優勢。而北部灣經濟區則是分散開的城市體,與廣西府南寧距離不近,而且輻射區過大,難以形成聚焦能力。
③珠三角產業轉移已形成常態化,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也成為當今發展重任。沿海產業轉移至內地是具有戰略任務的,福建就是一個例子。藉此話題分析北部灣同樣繞不開這個理。④就全國城市發展態勢來看,“省會首位度”被大力支持,從南寧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就能找出原因。


民間查訪專員


恰恰是這個舉全省之力發展北部灣而毀了廣西的發展之路



鄙人愚見:一切經濟發展源於經濟腹地和工業基礎。

廣西發展不起來的原因1地理位置,珠三角港口一出來就是暢通無阻的開闊海域,可以直接到太平洋以及馬六甲,而廣西出海口要麼過海南瓊州海峽要麼與越南海域靠近,遠不及珠三角港口出海便利;

2經濟腹地狹小,廣東擁有世界級港口香港,南粵雙雄廣深,北面直對湖南江西,京廣京九沿線皆為經濟腹地。而廣西,孤立柳州桂林梧州,孤立柳州無異於切斷了焦柳線沿線北方中原的經濟潛力,邊緣化桂林切斷了北接湖南及以北的北方經濟往來,最近邊緣化梧州不甘心做廣東小弟,切斷了與廣東的經濟交流。

廣西這一波操作,導致了正北東北以及東面的經濟往來幾乎斷絕。僅剩下西北以及西面南面。廣西西北與貴州雲南的交通幹線極少,雲南也有自己的邊境口岸,南面東南亞首先窮,其次,除了越南外,廣西都不是最佳邊境口岸,海路走東部沿海近,陸路雲南近。

3完全搬運工,打下手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北部灣計劃意味著柳州成為過去式,而柳州是廣西唯一的真正意義的工業城市。北面各省隔絕了,自己也沒東西出口,這樣的港口有什麼意義。

發展北部灣三市,一廂情願地建立工業體系,但一切工業源於市場需求,試問哪個會捨近求遠要廣西的技術不成熟的工業品

個人覺得,廣西不應該把自己從地緣中獨立出來,一心做東南亞大哥,相比東南亞中國本土才是關鍵,現在集中力量發展南寧無異於丟西瓜撿芝麻。既然沒有做老大的命,為什麼不和周圍各省一同發展呢。

(本人篇中所說的隔絕、沒有等詞都是表示大部分的意思,絕對隔絕是不存在的,也不打算和鑽牛角尖的人爭論)


我很冒險的夢


其實這個問題很早就有人提出來了,不知道是人家根本就不關心,還是說想自己在另一面當老大,反正就是廣西就有了這麼好的優勢,全都扔掉了,想要自己走不同的路,可惜卻找不到光明。

剛開始窮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剛開始沿海在開放發展的時候,廣西還在打丈,到了九十年代才跟越南那邊休戰,此時正是百廢待興,而到了兩千零幾年的時候,經濟才開始得以在起步階段,什麼都是從頭開始,而人家早就過上了富足生活了。

然則多年來,廣西最大的發展就是發展了首府——南寧,總覺得在廣西投入最大的工程和資金全都注入了南寧的發展,反而其他周邊的城市只能是自力更生,努力在填飽肚子,哪有什麼時候搞發展?一個得不到支持,二是沒有資金,就算是有想發展的決心,也沒有外來力量,根本就運轉不起來。

本來說等到國家要開始弄西部大開發,可以跟上步伐了,可有了一個北部灣的港口,卻沒有得到資金的支持,那也沒辦法啊。而且廣西又不捨得讓對接廣東,你出不去,人家進不來,這就上不了人家發展的快車。

雖然廣西的對面有個東盟,但人家也不是都會對你有所青睞。

不過聽說在十年前中央就曾對廣西投入發展,可只怪自己不抓住機遇,不爭氣點,讓中央有所不滿了吧,以至於現在國家把西南的發展重點對象轉移到了貴州方向去了。


勵志小草


關注買房商學院,沒有商業的利益,只有清晰的投資邏輯!

舉廣西全省之力,發展北部灣沿海城市,就怕是舉而不堅,堅而不久啊!廣西政府很多的選擇,都是對現實的妥協和折中。

第一,時代不同了。40年前,中國的城市化才開始,今天,中國的城市化已經到了尾聲,而且伴隨著老齡化和城市圈化的加速到來。關於人口的結構,請看我前幾天的一篇文章。

第二,產業向中國的大規模轉移已經確定性過了高潮期了。靠引進外資這條路基本走不通。以前中國缺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現在缺啥?參與全球分工的高速成長期確定性已經過去,幾十年其他沿海城市累積了多少的財富!

第三,產業結構不同了。現在,工業和出口型的外貿,低端面臨東盟的競爭,高端面臨歐美日的壓力。沒了增量,不太好搞了。所以,到今天,低端已經很難匯聚人口。高端需要很大的經濟基數和聚集能力。北部灣,走哪個端?

第四,北部灣的開發面積太大,導致價值不能有效堆積。光有港口已經不是一種競爭力啦!開發一個城市,要巨量的資金投入,何況是一個灣?一片城市?

第五,廣西本身的經濟體量也不夠大,又加上廣東的吸附,有點力不從心呀!何況,總得關照下省城吧?怎麼舉全省的力氣?

北部灣的發展需要時間。如果畫個圈能畫出世界級城市,那就多畫幾個解決所有問題好了。

北部灣,祝福你!


買對房


在農耕時代,廣西北部深處內陸,是農耕民族南下的基地。秦末動亂時,趙佗據番禹自立,稱南越武王,轄地在兩廣之境,兼有越南北部,為舊秦南海、象郡等地。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時,平南越呂嘉之亂,收兩廣之地,完成南部中國一統中華大業,分其地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公元前106年,漢朝設立刺史部,析全國為十三刺史部(後改州),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226年,孫權析交州與廣州。廣州治番禹。

兩廣地區此後一直並稱為嶺南地區,唐代稱“嶺南道”,宋代分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西自此得名。元時,廣南西路併入中書省,廢置。明初定為廣西,延至今日。

廣東、廣西雖說都靠海,但是地理位置截然不同。廣西的海,是北部灣,是一個半開放的內海,歷代有志於經略南方(越南)的皇朝,將廣西都定位為軍事基地,所謂“鎮南關”是也。

自明代開始直至解放,北部灣所屬地區都歸廣東管轄。因為欽、廉地區是一片平原,北部被廣西的“十萬大山”與其他地區分隔開來,由此造成民風民俗上與廣東西部地區相近。直到解放後,為了廣西有一片出海口,發展海洋經濟,將欽、廉地區劃歸廣西。


廣東地區面向外海,直通大洋,巨海浩蕩,原野殷阜,適於發展海洋貿易,是為經濟重鎮。所以,不管是潮汕、廣府,都對遠洋事業情有獨鍾。

廣西地區因為特有的地理位置,一直不太平。在宋代,就有儂智高的叛亂,宋朝費了很大力氣,也只是維持了和平局面。到了近代,又有英法軍隊從陸地進攻廣西。到了1979年的自衛反擊戰,廣西也是作為前線打了10年。新中國剛成立時,因為國際局勢兇險,還曾計劃在廣西地區,以湛江為中心打“大一點”的局部戰爭。

廣東地區因為經商的關係,戰亂雖然也有,比如改朝換代等,但是戰亂時間都不會很久,商人“以和為貴”。南宋時,廣東地區就有1000多艘遠洋海船往來於“海上絲綢之路”。出水的“南海一號”,成為當時遠洋外貿事業發達的見證。

清代中期以後,天下太平無事,生齒日繁,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很多廣東地區的人不得不下南洋,形成了現在的“華僑”、“華人”。廣西地區的人因為多山地,偏保守,人口也不多,所以出海務工的人較少。所以廣東的人活不下去出去討活路,廣西的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成立了太平天國。概其秉性不同。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廣東地區因為自清末以來的大量的“華僑”、“華人”的投資,以及發達便利的海上航路,得以迅速發展起以來料加工的外貿型經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1989年,廣西的仗也打完了,可是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核心城市——湛江的發展帶動作用明顯弱於廣深兩市,以東南亞為腹地的經濟合作也一直面臨海洋領土爭端的政治問題。雖然中國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友好睦鄰政策,成功團結了很多東南亞國家,在廣西也成立了“東盟”自貿區,國家的政策也給了很多。可是因為東南亞的經濟,一直以來也是不上不下,所以以此為基礎的廣西經濟也是不上不下。

(有“小巴黎”之稱的湛江)

之前北部灣地區曾花大力氣到廣東地區招商,但是招商想過並不十分理想,發展了很多年,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其間原因,與人的思想有關。廣深地區,開埠已久,經商氣息濃厚,也有相應的商業文化基礎與土壤。北部灣地區,受傳統內陸思想影響,而且也缺少廣州灣地區的大量的外資投資,發展就比較坎坷。其核心城市,湛江在廣東地區的2016年GDP排名只在第8位,人均更是排在了第16位。與廣深佛莞相比,差了很多。現在廣東騰籠換鳥,廣西可以承接很多工業配套項目。廣西完全可以先把產業配套做起來,包括路政(路確實不好)基建、電力、學校投資。金融需要有相對應的實業為支撐,不然金融就會成為純粹的資本遊戲,一旦泡沫破裂,除了撕裂的社會,什麼都不會剩下。


所以,廣西不發展北部灣,原因有:

1,廣西不是作為經濟重鎮而設的,其職能在和平時睦鄰,戰時鎮南。發展經濟是在1990後,失了先機。

2,廣西人的思想依然有大陸情結,南寧深處內陸,不利於匯聚全省資源往北部灣,甚至爭奪各地資源。江蘇南京也是內陸,不過南京格局大,不與小弟們爭經濟腹地,往內陸縱深發展。

3,欽廉地區沒有好的經濟腹地,廣西北部都是山區,往北往西都是連片的橫斷山脈,提供不了人才,資源和市場。這些地方僅有的人才和市場,也被臨近的廣東省搶走了。東南亞地區也是,本來就不甚發達,廣東商人一來,說好的自貿區也不是很熱鬧了。

4,廣西沒有數量龐大的華僑,缺少引進外資的渠道。香港和澳門為代表的對外窗口,只對廣州附近有影響,廣西的經商思維差,政商路徑不能做正途。

5,發展錯位,桂北桂南梧州南寧欽廉等地可以錯開發展,物流、旅遊、重工、電子製造等行業可以放開政策,爭取打好產業基礎。沒有產業基礎,製造成本降不下來。

6,沒有區域核心城市。湛江體量不夠,廣深離得太遠,輻射不到。南寧隔著十萬大山,且是首府,資源天然集中。

說到底,還是人的思想問題。思想不被解放,發展就容易束手束腳。國家給的政策已經相當多,且扶持廣西整合經略東南亞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但是廣西一直不上不下,讓京師也是著急無法。

不如放下身段,踏踏實實地建立起來工作基礎和旅遊基礎,做好產業承接的準備以及對外開放發展。先修路,把梧州當成西南物流樞紐來建設,解決交通問題,把欽廉地區與粵西連成一片,逐漸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對外經濟。

中國要把東南亞變成自己的後花園和戰略後方,廣西還是大有可為的。一定要率先發展起來,不然雲南、貴州也可以打造省份名片,爭取資源,成為政策的立足點。


而知而行


其實這問題是這樣理解的:廣東做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為何只有珠三角富而其他地方窮呢?而珠三角為何只造就了廣深?翻開歷史,我們就不難發現廣深的成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並非廣東集全省之力打造廣深的,是廣深一開始已站在了城市競爭中的制高點。



廣州改革開放前做為中國的南大門,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窗口。每年春秋兩季的廣交會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產品,廣州當仁不讓的成為中國的首個“特區”,打破了當時以西方為首的經濟“封鎖”。隨著香港與東南亞各國經濟的興起,中國才有了早期的四個特區。而深圳比鄰香港,得益於香港的產業轉入(珠海、汕頭並非港資、外資首選,特區就不特了)。那麼外資的進入也首選廣深,或在廣深臨近的珠三角地區。佛山、東莞在廣深邊,因此受益最大。



由於受香港的推動及外資的進入,廣東各地的人都彙集到珠三角發展,廣深的經濟得以高速的發展。在九十年代有“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口號,各省的民工和創業者紛紛南下湧入廣東,在廣東又首選珠三角。到了珠三角後,又首選廣深。這樣廣深便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人才或企業都擇優錄取的,並淘汰了一些低端產業。因此廣深吸收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和一批優秀的創業者。為廣深營造國際化大都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珠三角的興起,也反映出廣東其他地區落後的面目。因此非珠地區優秀的人才或企業更願意到機會更多的珠三角地區落戶(這包括了在廣深就讀大學本省或外省的高才生都希望落戶廣深),這樣廣東便呈現了強者恆強的局面。


綜觀廣西的發展之路,比起廣東非珠地區已好很多了。有必要學廣東麼?其實廣東除了廣深佛莞,其他城市與廣西的城市半斤八兩罷了!甚有比廣西的還不如的。

嚁月


由於不想跟著廣東當鳳尾,想當大西南的龍頭,自己構築出海通道。但由於周邊除了廣東都是窮地方,都是想輸出貨物,西南雲貴川的貨物如果從欽防北出,回頭車卻要放空回去,因為廣西本地沒什麼貨物拉回雲貴川。所以,雲貴川繼續使用廣東珠三角出口,不選擇欽防北出口,因為珠三角工業發達,回頭車有工業品拉回雲貴川,攤低了運輸成本。這就是為什麼廣西出海大通道始終火不起來的原因。而越是火不起來,廣西就越要搞火,到了集中全區之力建設出海大通道的程度。為了獨立自主發展,廣西甚至不修通通往廣東的高速公路,我早幾年去廣東,發現廣東那邊的高速公路修得很好通到廣西門口了,甚至穿越了很多山洞,可見當時下了大力修廣東境內通廣西的高速公路的,但廣西這邊就破破爛爛的路,故意阻滯大西南通廣東的道路,以逼迫大西南借欽防北出口。在廣西這個戰略下,受冷落的不僅是老三桂林,梧州老四也被邊緣化了,老二柳州也被半半邊緣化,但老二離南寧近些,情況相對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