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江山星河


從軍事上看,諸葛亮在世時,基本上就是壓著強悍的北魏打。整個局面就是,蜀漢不斷進攻,而北魏步步退卻,只敢堅守。

令人稱奇的是,當時,蜀漢的人口資源只有天下的十分之一,且名臣武將逐漸凋零。而北魏方面,不但控制著最繁華、最強盛的區域,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騎兵部隊,其主帥司馬懿的才幹與諸葛亮不相上下。然而,諸葛亮依然是扮演“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狠角色,讓司馬懿無可奈何。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連他的老對手司馬懿都極為佩服。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朝名將李靖,對諸葛亮十分推崇。而同為軍事家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與李靖談話時,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從政治上看,諸葛亮數次率軍北伐,他數月不在都城,但國內秩序井然。相反,那幾年不管是北魏還是東吳,都頻繁發生政變。及至後來,曹操死了沒幾年,大權就被司馬家族奪去了。

諸葛亮擔任丞相職務,他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他處事之公道,令人歎服。哪怕是自己的仇敵,只要他為國盡忠效力,立下功勞,照樣給與賞賜;哪怕是自己的親信,如果翫忽職守,犯下過錯,照樣給與懲罰。

當時,整個蜀漢都對諸葛亮“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奇怪嗎?不奇怪。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他老人家處事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政治較為清明,政權結構也比較穩定。諸葛亮由此獲得了足以與管仲、蕭何等名臣相提並論的功績和名聲。

從經濟上看,諸葛亮也顯示出卓越的才能。

在漢中,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保障了北伐部隊的軍需給養。

諸葛亮大興水利工程,他整修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從個人道德操守上看,諸葛亮毫無挑剔之處。

諸葛亮曾跟蜀後主劉禪說過,他的財產,合計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穿的衣物都是朝廷賜封。他的子女,都是自食其力,絕無“官二代”做派。諸葛亮死前,吩咐他下葬時只需要挖一個洞,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了。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需要其他配葬物。

諸葛亮逝世後,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批准。蜀漢百姓就自發在道旁祭祀他。最後朝廷看著沒法子了,立起廟來,於是香菸鼎盛。諸葛亮死後數十年,蜀漢人民還在唸叨諸葛亮的各種好處。

多年以後,東晉名將桓溫攻打蜀地,遇見曾追隨諸葛亮左右的一名隨從。這位隨從已經100多歲了。

桓溫問:“你覺得現在誰能比得上諸葛亮?”這位隨從回答道:“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沒覺得他有多麼了不起;自從諸葛亮去世以後,再有沒有見過能比得上他的人了。”



小橋流水嘩啦啊


提起諸葛亮,中國民間老百姓都知道他上懂天文、下知低理,能掐會算、有時還能呼風喚雨。諸葛亮能登上神壇,得力於《三國演義》。不是羅貫中故意造神,而是他反映了那個時代廣大民眾的心裡訴求,這得從複雜的歷史大環境說起。

其一,《三國演義》是作者以蜀漢割據政權為正統,將曹魏的領導人曹操說成篡漢的奸賊;無視曹操統一國家的大業,而極力歌頌諸葛亮的《隆中對》,以及造成國家在即將統一時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動。

其二,諸葛亮成為民眾呼喚的人物。當時,蒙古大軍催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襲。腐敗的南宋小朝廷已沒有德高望重、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小皇帝是個傀儡。這就是當時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勢。

在節節敗退之時,中原廣大民眾呼喚著“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英雄人物,希望他能頂天立地站出來改變歷史!去哪裡尋找這樣的人物呢?現實中沒有,那就只能從“小說”中尋找。既然已選中蜀漢政權為旗幟,諸葛亮當然成了民眾中唯一的人選。

以上是《三國演義》裡有點神化的諸葛亮,那麼現實中真實的諸葛亮呢?諸葛亮(181—234),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年隱居於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著名的“隆中對”,即佔領荊州、益州,爭取西南各族的支持,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操。

後來劉備病死,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主政期間勵精圖治,實行屯田,改善與西南各少數民族的關係,五次大舉出兵伐魏,234年病死五丈原,葬定軍山。

諸葛亮一生好學,他分析能力非常的強,言之有物。他能把書上看到的東西,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判斷歸納總結出來,就是現在所說的理論聯繫實際。所以他看問題、判斷事物非常的準。


隱者康司馬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身高八尺,是個大帥哥,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少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投奔劉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住在隆中種地為生,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崔州平、徐庶與諸葛亮都有很厚的交情。

諸葛亮是黃承彥的女婿,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諸葛亮家世算是很不錯的。在那個重視豪門世族的年代,諸葛亮想當個官是非常容易的事,但他偏偏選擇種地,等待明主。當然,在這期間,諸葛亮也一直在找人給自己打廣告宣傳。

劉備在新野駐軍,徐庶自薦成為劉備的謀士。徐庶還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強調諸葛亮只能去拜訪,不可能隨便把他召來的。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要劉備奪取荊州、益州,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勢,再與孫權結盟,北伐曹操,成就霸業,興復漢室。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諸葛亮算是跟隨劉備,正式出山了。

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

諸葛亮在茅廬裡的戰略策劃,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奮鬥目標,即使中間意外重重,他也一直在為之堅持、努力,到死也沒放棄。諸葛亮的長遠戰略眼光不是說能學到就能學到的,但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可以學到的。

劉表長子劉琦,也非常器重諸葛亮。劉表不喜歡劉琦,劉琦常常找諸葛亮商量保全自己的辦法,但諸葛亮總是拒絕。最後劉琦來了招上屋抽梯之計,諸葛亮便以春秋晉文公的例子,要劉琦找機會離開襄陽。劉琦趁黃祖死去,藉機脫身去當江夏太守。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生性謹慎,絕不把自己置於漩渦險地之中,劉琦也算是他的老表了,諸葛亮也是在確保沒有後患之下才給他出主意。這就是謀士最基本的要求,謀人。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縱使有通天之才,也是在吹牛而已。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劉琮都沒給在樊城的劉備打招呼,直接投降了,搞得劉備措手不及。劉備倉促間率領樊城軍隊、百姓難逃。曹軍追擊,打敗劉備,並抓了徐庶的母親,徐庶只能離開劉備,去了曹操陣營。

劉備逃到夏口,諸葛亮勸劉備向東吳孫權求援,並出使東吳,去柴桑為孫權分析形勢,強調劉備的優勢,指出曹軍的劣勢,勸孫權聯劉抗曹。在諸葛亮、周瑜、魯肅的勸說下,孫權最終同意聯劉抗曹,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

劉備窮途末路,諸葛亮臨危受命,出使東吳,說服孫權,體現出諸葛亮卓越的外交才能。

諸葛亮舌戰群儒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勝奪取荊州南部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派他督守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三郡的賦稅,補充軍需。

諸葛亮從這個時候就開始表現他的內政才能。
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請劉備入蜀幫忙攻打張魯。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全留下鎮守荊州。

劉備與劉璋決裂,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軍沿江逆流而上,分頭平定沿江兩岸各郡、縣,與劉備匯合圍攻成都。

諸葛亮從這時開始體現他的軍事能力,只是一路太過順暢,這段經歷反而容易讓人忽視。

劉璋投降,成都平定後,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並代理左將軍府的事權。

在這期間,關羽聽說馬超歸降劉備,因與馬超不認識,便寫信問諸葛亮馬超武藝如何。諸葛亮回信說馬超文武兼備,勇猛超群,一代人傑,像英布、彭越一類人。馬超與張飛並駕齊驅,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眾、卓爾不群。關羽因此十分高興,將信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

這說明諸葛亮與關羽的關係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差,關羽有事寫信問諸葛亮,看到諸葛亮的褒揚引以為豪,這說明他們關係是很不錯的。諸葛亮高情商,關羽直性子,一文一武,都有真才實學,是很難搞不好關係的。

劉備得益州後,孫權搞事情,派呂蒙奪荊州三郡。劉備率軍回公安與孫權爭奪荊州,以及後來與曹操的漢中之戰,諸葛亮都負責留守成都,處理後方政事,足兵足食,為前線提供兵源物資。

諸葛亮這時候完全相當於劉邦的蕭何了,在後方為前線提供資源,既體現諸葛亮治國之能,又說明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

諸葛亮對劉備也忠心耿耿,關羽敗亡後,諸葛亮藉機勸劉備除掉劉封,替劉備下定決心,解決後患。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立魏國。

公元221年,以諸葛亮為首的大臣勸劉備稱帝。劉備稱帝后,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以丞相身份總理尚書事,並享“假以符節”的權利。張飛死後,諸葛亮兼任司隸校尉。

蜀漢丞相諸葛亮

劉備稱帝后準備東征伐吳,秦宓、趙雲勸諫劉備,劉備大怒,秦宓下獄,留趙雲都督江州。諸葛亮情商高,做人圓滑,應該是知道劉備的心思,知道勸諫沒用,也沒見他發表意見。但是秦宓因勸諫惹怒劉備,被判死刑,諸葛亮求情才改判秦宓下獄。劉備死後,諸葛亮就將秦宓弄出來重新啟用。

諸葛亮對劉備是忠心耿耿,但又不像其他忠臣,見劉備做錯事非要死諫。諸葛亮是非常務實的,不做無用功,既然勸不了劉備,只能全力支持,保留有用之身收拾殘局。
公元223年,劉備永安病危,託孤諸葛亮。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設立丞相府署,讓諸葛亮自選僚屬,全權處理國事。不久,諸葛亮又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無鉅細,都由諸葛亮一人裁決。這時南方數郡叛亂,諸葛亮考慮到國喪,暫時沒有起兵鎮壓,同時派遣使者出使吳國,改善兩國關係,重新結盟。

公元225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征,與庲[ lái ]降都督李恢,門下督馬忠分三路平叛,到了秋天徹底平定南方叛亂。這些地方成為蜀國軍需費用的資源地,蜀國的國力逐漸恢復起來。於是諸葛亮整頓訓練軍隊,等待北伐時機。

公元227年,諸葛亮統領各軍前往漢中,在灑陽紮營。出發之前給後主劉禪寫了篇《出師表》,表忠心,順便教育劉禪做個乖孩子。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以趙雲、鄧芝為疑兵,佔據箕谷虛張聲勢,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親自統率各軍攻祁山,軍容整齊,賞懲肅嚴,號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歸蜀,一時間整個關中地區震動驚懼。

魏明帝曹叡親自坐鎮長安,命張郃率軍抵抗諸葛亮。諸葛亮令馬謖守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作戰部署,佈陣失策,被張郃大敗。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無奈遷移西縣百姓千餘戶,退軍漢中,處死馬謖,向全軍認錯,並向後主請罪,自降三級。後主改任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一如既往總管全國軍政。
公元228年冬,吳國發動石亭之戰,打敗曹休,魏軍東下,諸葛亮趁機圍攻陳倉。曹真在諸葛亮年初北伐退兵時就已料到諸葛亮會打陳倉,派郝昭和王雙守陳倉,並加固陳倉城加以防備。

諸葛亮見陳倉有防備,想勸降郝昭被拒。無奈之下只好以優勢兵力圍攻陳倉。郝昭雖然只有一千多人,但他以出色的指揮能力,利用陳倉城的地理優勢,抵擋住了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晝夜攻打陳倉幾天,仍無法攻下,這時曹真派援軍前來,諸葛亮糧盡退兵。魏將王雙率騎兵追擊諸葛亮,諸葛亮擊敗魏軍,斬殺王雙。

公元229年,諸葛亮派陳式攻打武都、陰平。魏國雍州刺史郭淮率軍準備攻打陳式,諸葛亮親自領兵進取建威,郭淮退守雍州,諸葛亮平定武都、陰平二郡。後主劉禪藉機恢復諸葛亮丞相職務。

公元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最終退兵。特別是曹真率主力走子午谷,天氣惡劣,走不動。諸葛亮派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費曜、郭淮於陽溪。

公元231年,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用木牛運送物資,糧盡退兵。魏將張郃追擊到木門谷,被蜀軍射死。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統率全軍從從斜谷出兵,用流馬作運輸工具,進軍佔據武功縣五丈原,與司馬懿在渭南相持。諸葛亮怕糧草接濟不上,分出一部分部隊開荒耕種,作為長期駐紮的基礎。耕墾的兵卒雜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間,百姓生活安定,軍卒所種不謀私。蜀、魏兩軍相持一百多天。

當年八月,諸葛亮病逝于軍中,年僅五十四歲。蜀軍撤走,司馬懿巡視蜀軍駐紮營地,嘆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

天意難違,心力交瘁

諸葛亮遺命將自己葬在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需任何陪葬品。

諸葛亮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家中沒有多餘的衣物和錢財。

諸葛亮將弓弩改良為諸葛連弩,製造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推演兵法,設計八陣圖,皆得要領。他的很多言論、教令、書信、奏疏被編成《諸葛集》。

公元263年,劉禪詔令為諸葛亮在灑陽建立祠廟。同年秋天,魏國鎮西將軍鍾會伐蜀,到漢川時,前去祭掃諸葛亮祠廟,禁止士卒在諸葛亮墓附近木馬砍柴。

諸葛亮雖沒有演義中那麼神乎其神,但他確確實實是三國時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散文家。

諸葛亮在其他方面能力應該都沒話說,軍事方面總被人詬病,很多人都會以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及諸葛亮北伐成績作依據。

諸葛亮的治軍能力,強化軍隊戰鬥力是沒話說的。諸葛亮“正軍”作戰能力是非常強悍的,王雙、張郃的騎兵都在諸葛亮手下吃過虧,死在蜀軍手上。張遼要是率八百騎兵去打諸葛亮的部隊,八成也是有來無回。司馬懿也一直不敢與諸葛亮正面作戰,只能堅壁防禦。

諸葛亮為人詬病的是“奇軍”能力,即以奇謀取勝。諸葛亮生性謹慎,蜀漢也家當有限,諸葛亮實在是沒有豪賭的資本,打仗本就是要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謀取勝利。至於那些鼓吹子午谷奇謀的,那是完全無視了曹叡、曹真、司馬懿、郭淮那些人的存在。只知己,不知彼,輕視敵人本就是自取滅亡的事。如果計劃失敗,蜀漢損失的不僅僅是一萬兵馬,還有魏延一員大將,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對蜀漢的打擊絕對不輕。假如魏延失敗投敵了,那結果不堪設想。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諸葛亮北伐本就是以弱攻強,雖奇謀為短,也不代表他軍事能力不行。諸葛亮以傾國之兵,長途跋涉,在糧草不濟之下,還能在征戰中佔據主動,本身就證明了他的軍事能力。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拿不下,軍事能力就不行了嗎?曹操帶領一群文臣武將,以優勢兵力在漢中轉悠了個把月,不也是拿劉備沒辦法嗎?在諸葛亮軍事生涯中找出他奇謀方面的缺陷,就判定他軍事能力一般,這完全是扯淡。歷史上能讓對手尊敬的能有幾人?

諸葛亮除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個人節操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身居丞相高位,以自己為表率,奉公守法,為官清廉,賞罰分明,不居功自傲,不恃寵生嬌,一直保持初心,深得蜀漢官員百姓的崇敬。諸葛亮給兒子的《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他人生的寫照。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相對來說比較完美的人,確實也稱得上智慧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